巴库

神奇的含羞草与冬凌草的功效作用

发布时间:2021/8/7 11:03:15   点击数:
含羞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L.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炎,肝炎,胃炎,肠炎,结膜炎,泌尿系结石,水肿,劳伤咳血,鼻衄,血尿,神经衰弱,失眠,疮疡肿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全草

性味

味甘、涩、微苦,性微寒。

功效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

主治

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炎,肝炎,胃炎,肠炎,结膜炎,泌尿系结石,水肿,劳伤咳血,鼻衄,血尿,神经衰弱,失眠,疮疡肿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治急性肝炎:含羞草全草15-6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急性腹泻:含羞草60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肠胃炎、泌尿系结石:含羞草15g,木通10g,海金沙10g,车前草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4、治神经衰弱,失眠:含羞草9g,夜交藤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

本品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忌服。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全草,除去泥沙,洗净,鲜用,或扎成把,晒干。

药理作用

含羞草碱能轻度抑制碱性磷酸酶,对含金属的酶系统抑制不显著。饲料中含0.5-1.O%的含羞草碱即可使大鼠或小鼠生长停滞、脱发、白内障。

形态特征

披散半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m。有散生、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刚毛。叶对生,羽片通常4,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有刚毛。小叶10-20对,触之即闭合而下垂;小叶片线状长圆形,长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略偏斜,边缘有疏生刚毛。头状花序具长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直径约1cm;花小,淡红色;苞片线形,边缘有刚毛;萼漏斗状,极小,短齿裂;花冠钟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小。荚果扁平弯曲,长约14mm,先端有喙,有3-4节,每节有1颗种子,荚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荚节脱落。种子阔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山溪边、草丛或灌木丛中。长江南北有栽培,主要供观赏。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冬凌草(拉丁学名:Rabdosiarubescens(Hemsl.)H.Hara,别名:冰凌草),唇形科香茶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它原产地河南省太行山区。其一般高30~cm,叶对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棱状卵圆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茎直立,地上茎部分木质化,基部浅褐色;聚散花序3~5花,花冠淡兰色或淡紫红色,花盘杯状;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褐色无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冬凌草属阳性耐阴植物,略喜阴,抗寒性强

齿尖具胼胝体,上表面为棕绿色,有腺点,疏被柔毛,下表面淡绿色。茎直立,茎高30~cm,最高cm,地上茎部分木质化,中空,基部浅褐色,上部浅绿色至浅紫色;无毛纵向剥落,茎上部表面红紫色,有柔毛;质硬脆,断面淡黄色。根系庞大,单墩毛根达~0条,可有效地固结土壤。冬凌草的根系为浅根系,多分布在0~20cm的土壤表层中,呈水平状纵横交错,构成密集的根网,根长为0.3~0.7m,野外单层根幅25×30cm,幼根黄白色,老根黑褐色。聚散花序3~5花。花冠淡兰色或淡紫红色,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圆裂,下唇全缘,通常较上唇长,常呈舟状,花冠基部上方常呈浅囊状;雄蕊4,2强,伸出花冠外,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褐色无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冬凌草属阳性耐阴植物,略喜阴;抗寒性强,既能耐-20℃的低温,又能耐50℃的高温,适宜温度为25~30℃,10~40℃适合生长。温度低于5℃基本停止生长。萌蘖力强,耐干旱、瘠薄,即使夏季土壤含水量低于4%,冬凌草仍能够生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砂质壤土、pH6.5~8.0,冬凌草生长最佳。花期8~10月,盛花期9月,开花适宜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60%~80%。

药用价值

综述

随着冬凌草功效在医学临床方面的不断发现,“冬凌草片”、“冬凌草糖浆”等药品也相继应用并取取得广泛的疗效。“冬凌草茶叶”、“冬凌草牙膏”、“冬凌草爽口液”等产品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冬凌草的防癌抗癌、消热降脂的保健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冬凌草泡茶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内热体质易咽痛、牙痛、口舌生疮、上火心烦的人,可每日用冬凌草3-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而虚寒怕冷体质的人则应忌用。

冬凌草性味苦、甘、微寒。冬凌草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抑菌、抗肿瘤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关节风湿痛、蛇虫咬伤。全株对食管癌、乳腺癌、直肠癌等有缓解作用”。?

功效

本品全株粗制剂临床疗效观察,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有一定缓解作用。

对急性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显着疗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咽炎等也有良好效果。

可防治放射治疗的副反应,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据《现代中药学大辞典》记载,冬凌草的性味和功用为:苦、甘、微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蛇虫咬伤、风湿骨痛等。主要作用有:抗肿瘤、抗菌作用和解热降燥等功效。

研究发现冬凌草还具有解热、降燥润喉、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对感冒发热、口舌生疮、焦热上火等都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作为中老年人和一些特殊人群,如教师、演员、播音员等日常保健饮品,且有延缓衰老之功效。

适应人群

中青年男性:抽烟是引发中青年男性患咽炎的主要因素。

女性:易发脾气导致虚火上升引起的咽炎症状。

老人、儿童:抵抗力差,细菌侵入导致的急慢性扁桃体炎,并伴有发烧,感冒症状。

抗癌功能

冬凌草的抗瘤作用,在民间主要用来防治食管癌。但是当地长期很少有患这种疾病的。实验动物移植性肿癌,如艾氏腹水癌、肝癌、网状细胞肉瘤等均有抑制作用;能防止亚硝酸胺所引起的大鼠食管上皮增生转变为癌;对多种球菌及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临床实验证明,冬凌草对食管癌、贲门癌、原发性肝癌及乳癌等有明显缓解症状作用,有稳定和缩小瘤体及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与化疗合用,可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也有一定的疗效。另外,对急性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显著疗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咽炎等也有良好效果。

抗癌功能出色:冬凌草含有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和迷迭香酸3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在冬凌草中高达千分之五,远远高于其他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如紫杉醇在紫杉树皮中的含量仅为万分之一。

中国药学界专家普遍认为,冬凌草的抗菌作用主要与迷迭香酸有关,而另外2种成分——冬凌草甲素与冬凌草乙素则具有抗癌作用。?成分药理:冬凌草中化学成分甚为复杂,含有从单萜、倍半萜到二萜、三萜等一系列该类物。从冬凌草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出五种二萜类成分,即冬凌草甲、乙、丙、丁及戊系。从冬凌草叶及精油中已鉴定出9种成分。

冬凌草的煎剂和醇剂可有效地抑制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而提高肌体抵抗力,迅速降低因炎症引起的白血球增高。冬凌草与化疗、其它抗癌药物配合治疗癌症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这是一般抗癌药物所不及的。

体内实验证明,冬凌草甲素腹腔注射10mg/kg,对艾氏腹水癌、肝癌及肉瘤S腹水型等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使动物平均存活期在%以上。对体外培养的艾氏腹水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发现冬凌草甲素小鼠给药后胸腺喷院核育参人肿瘤细胞的酸不溶部分(DNA)减少,而酸溶部分游离的胸腺喀院核着酸增多,其中以胸腺嘧啶核苷三磷酸增加明显,提示冬凌草甲素可能阻断了脱氧甘酸底物聚合形成DNA过程,而不影响胸腺嘧啶核苷的磷酸化。冬凌草甲素与博莱霉素A5合用对小鼠体内外P白血病、艾氏腹水癌细胞大分子合成有明显抑制DNA合成的作用,对肿瘤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骨髓细胞。若用冬凌草素、博莱霉素A5和消瘤芥组合运用,对移植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体内肉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体外艾氏腹水癌细胞杀伤作用最佳。

经动物实验证实,冬凌草对多种肿瘤疾病有效,对肺脉癌、肺鳞癌、食管癌、艾氏腹水癌、肝癌等多种常见肿瘤的抑瘤率高达41%,大大高于其他植物抗癌药,尤其对中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的食管癌与胃腺癌最为敏感。更可喜的是,冬凌草若与现有化疗药物配伍使用,不仅能大大提高后者的抑瘤作用,还可降低其用量及毒副作用。中国内学者认为,冬凌草与多种常用化疗药如平阳霉素、博来霉素、顺铂和氮芥等均能配伍使用且显示出良好协同作用。更重要的是,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制剂口服后不会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也不会影响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在这一点上它与紫杉醇有些相似。

冬凌草作为治疗食管癌与贲门癌的特效中草药已被中国内中医学界所认可。中国内中医专家的普遍看法是,冬凌草及其制剂在治疗上述消化道肿瘤时的疗效甚至优于常规化疗药。总而言之,就冬凌草的抗消化道肿瘤的出色疗效而言,其他抗癌中草药难以“望其项背”。

(1)本品煎剂、醇剂及所含冬凌草甲、乙素对动物实验峄艾氏腹水癌、肉瘤等多种种瘤有抑制作用,冬凌草制剂对海拉细胞、食管癌细胞CaEs-17均有明显细胞毒作用。冬凌草甲素对肿瘤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

(2)冬凌草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著抑制或杀伤作用。

(3)抗肿瘤作用原理:对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作用原理说法不一,但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这种成分是一种细胞毒素。

(4)抗肿瘤的构效关系:冬凌草甲素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属于Kaurene型结构。人们发现它具有与肉瘤霉素相类似的抗癌活性中心-a-亚甲基环戊酮。

相传唐代医家孙思邈曾多年隐居山中,晚年更钟情于河南济源境内的王屋山,常带着徒弟们在山上行医采药。

有一年秋天,孙思邈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草本植物,这种植物茎叶茂盛,吸引了许多鸟儿。每天都有成群的喜鹊、画眉鸟、百灵鸟前来啄其叶片,然后飞回密林里引吭高歌,声脆悦耳,宛如一场场歌咏比赛,直到暮色四合。而次日一早,鸟儿们又飞到那种草上啄食叶片。

孙思邈很好奇,观察了半个多月,天天如此。他恍然大悟,莫非此草是利喉开结的良药?于是他带着众徒弟前去采集,然后给求诊的喉痹患者试用,很有效。特别是对咽痛声嘶者,服后便咽利痛消,发声如初。

而到了冬天,孙思邈发现这种植物银光闪闪,整株结满白色薄如蝉翼的蝶状冰凌片,于是便给这种草药取名冬凌草,并广泛用于治疗当地人的口咽及食管疾病,疗效显著。

后来,据说孙思邈还用冬凌草治好了唐太宗爱女的症瘕。这位公主被折磨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欲寻短见时,孙思邈用上了冬凌草,不多时日,公主霍然而愈。为此,唐太宗龙颜大悦,许以高官厚禄,并欲留其做太医,但均被孙思邈婉言相拒。孙思邈执意回王屋山行医采药,唐太宗无奈,最后封孙思邈为“药王”。自此,朝廷上下,黎民百姓,皆称孙思邈为“药王”“孙真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zy/2278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