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历史 >> 农村常吃的40种野菜,能解馋治病能,你吃
推文第天
农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不但孕育了许多名贵药材还盛产野菜哟!嫩嫩的折耳根、漫山遍野的野葱、闻起来就香的蕨菜、还有香椿牙、荠菜...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美味野菜你吃过几种?0刺老包又叫刺老芽,刺老泡,主要生长在灌木丛中和林中空地。它长得有点像椿芽,但是比椿芽大且有刺喔~02地木耳又名地耳、地衣、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03蕨菜俗称蕨薹,又名如意菜、龙头菜、猫爪子菜;湘西山区生长的野生蕨菜,无污染、无化肥,真正绿色。04野葱多年生宿根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形,外被赤色小鳞膜。冬季生叶,夏季枯萎。05茼蒿现在超市都有卖,烫火锅吃,那味道不摆了!06洋荷又名白蘘荷、野姜、野良姜等,属芭蕉目,姜科植物。07折耳根这个以前都野生的,田坎上很多。现在很多人种,用辣椒,酱油拌,估计大家都吃过。08香椿芽又叫椿木巅,家里屋边椿树很多,发的芽可以采下来,炒着吃,经典的炒鸡蛋。09花椒芽花椒树发芽期幼嫩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用面粉裹了煎来吃,又香又脆。0冬寒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生于沟边或山坡草丛。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跟芹菜长得很像,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河边和水田。2柴胡常长在沙质草原或阳坡疏林下。用来煮汤、清炒,味道好极了!3何首乌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很美味的一种野菜,还可以入药!4白毛藤又名排风藤、鬼耳草,多年生草质藤本。生于林下、沟边或山坡草丛。5车前草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边等地。摘回来炖排骨汤,简直美味!6蒲公英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生于山野间、田坎边。7马齿苋又叫马齿苋﹑长寿菜。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为长倒卵形,因为样子像马齿而得名。8苦麻菜学名叫取麻菜或苣荬菜。一般用来凉拌!9紫背菜别名红凤菜,叶片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无毛,营养丰富。20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农村房前屋后都能看到它。2野豌豆嫩芽及根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更好。22艾叶小时候常去采,在路边到处都是,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会-有的,而且它是一种很好的药草,用它晒干后放鸡蛋煮汤。23荠菜又名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24鸭脚板一种长在山里的野菜,因为它的叶片每一枝桠形状是分三瓣状,有些像鸭子的脚掌,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25山竹笋小笋炒肉,酸小笋炒肉,那都是绝顶美味啊!26野冬笋天冷的时候,长辈们喜欢背着一把锄头上山,挖到几个冬笋就浑身都热了!拿新鲜的冬笋炒肉,那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啊!27魔芋其主要成分为甘聚糖、蛋白质、果糖、果胶、魔芋淀粉等。28黄栀子很香,而且可以做菜。可能很多年纪小点的没吃过。叶竹是一味中药,我记得老人常采回来晒干做什么药剂的,快过年的时候用来做"十井把子"不过那时不太关心。29野栀子花很香,上山摘来当菜吃的,很好吃......30阳雀花山上野生,在花没有完全开的时候摘,可以炒着。3枞菌又名松乳菇、松蕈,夏秋生于松林地上。可食用,味鲜美是野菌中上乘佳品。32鸡枞菌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33刷把菌学名珊瑚菌,又名“扫帚菌”;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被称为野生之花,鲜甜爽囗,炖汤那叫一个鲜。34牛肝菌牛肝菌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几种。35青岗菌一般指松菌,被誉为“菌中之王”。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36奶浆菌采摘是会流出乳白色的液体,形似牛奶,因此而得名。味道香脆,无毒。37鸡油菌因其全身黄色且晶莹透亮,形似鸡油,因此得名,无毒。38大白菇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地上,有水果气味。无毒,可食用。39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40松乳菇可食用,营养丰富,夏秋季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小时候的农村野菜特别多农村用来喂猪的野菜如今,我们却把它们当宝贝一进城瞬间就身价暴涨这些那些营养及美味兼得的珍宝你认识几种吃过几种呢?还有很多我们曾吃过却叫不上名的你都还记得吗来源:植物前沿(ID:pl-frontier)
欢迎大家投稿荐稿,主编
“长按赞赏码,帮小编继续坚持”
3
O
五年如一,传播5个有机理念
可持续生存:去短期经济效益目标
2
生命整体性:去人类中心主义,如人与万物和土壤间的生命联系
3
多样性共生:人类离不开对自然万物的依赖,也指多样性的文化
4
大地伦理:超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关系
5
自然循环:技术圈从属于生态圈,技术圈是线性的,冲击着生态圈;遵循自然规律
——清华大学宋丽丽老师
戳原文,进入有机村商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