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历史 >> 印度十字戏十字棋戏游戏的鼻祖
点
击
上
方
关
注
文
明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十字戏作为桌面游戏中的一大门类,长久以来受到世界各地桌面游戏爱好者的喜爱。追根溯源,让我们来看看此类游戏的鼻祖:印度十字戏。印度十字戏:
十字棋戏游戏的鼻祖
撰文/爱德华·福克纳
编译/张安生
十字戏(pachisi,印地语:paccīs,意为二十五)大约诞生于16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印度。当时,这是一种国民级的棋类游戏,上至皇宫内院,下至普通街头茶寮,都能看到人们玩耍十字戏的身影。
风靡莫卧儿帝国的游戏
M·L·罗塞列特(M.L.Rousselet)在谈及法泰赫普尔(Futteypore)的宫殿中的闺房时说道:“阿克巴大帝(AkbartheGreat)玩的十字戏极具皇家风范。其以红色和白色的方块作为棋盘的划分,中央有一四脚石台,代表棋盘的中点。在此,阿克巴与其廷臣玩十字戏;后宫的十六名年轻奴仆穿戴对应玩家颜色的衣物代表棋子,在棋盘上依据掷出骰子的点数移动。据说国王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个游戏,专门在宫殿的花园修建了一个大型且华丽的棋盘。棋盘的遗迹至今尚能在阿格拉(Agra)和安拉阿巴德(Allahabad)看到。”拜拉西斯(Bellasis)先生说过:“阿格拉宫殿中有一巨大的十字戏棋盘,其方格是镶嵌在柱廊中的大理石。在德里的皇宫也有一个相似的大型棋盘,皇帝在这里同样以活人为棋子进行游戏。但此处棋盘后因遭遇百姓起义的战火而被毁。”
■由于十字戏在印度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的游戏,所以会有一些较为奢华的棋具供上流社会使用。传统十字戏棋具收纳时的状态。
在我读过的很早的一期《加尔各答评论》(CalcuttaReview)中,有篇文章作者是如此描述玩耍十字戏时的喧闹景象:“对手们一边盯着对方并喘着粗气,充满了愤恨和报复心;每次掷骰子都伴随着巨大的噪音,以及老远就能听见‘Karo-Pauch’‘Kache-Baro’‘Baro-Pauch’的喊声。如此有活力的样子实在跟固有印象中缺乏感情流露的孟加拉族人大不相同……到了傍晚凉爽时,常能在巴库拉树的阴凉下看到衣着光鲜的本地人聚集起来下棋打牌。这时他们已不在意贫富差距甚至种姓之别,不时能看到婆罗门和首陀罗在一起娱乐。愉悦的情景中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一种孟加拉族人聚会必备的名为哈卡的家具中不断放出香气,为来客提神。然而这椰壳香炉飘出的袅袅烟气,还是盖不住为胜利玩家响起的掌声。”
■19世纪的印度画,画中看上去身份高贵的男女正在玩十字戏。
十字戏的起源
印度十字戏的起源如今已经很难考证,曾经有种说法认为该游戏的诞生源自于“阿巴克大帝”的宫廷赌博运动。正如前文描述的那样,皇帝在宫廷中搭建棋盘,以人为棋子,并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完善规则。虽然历史学家们考证十字戏游戏在印度的出现时期不会早于阿巴克大帝的执政时期,但从该游戏的棋盘形态和部分游戏规则来看,与其类似的游戏可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后半期便存在于印度。
■手绘泰姬陵的鸟瞰图。
如今市面上的十字戏游戏,从大的游戏分类上都能够划归进入桌面游戏中的掷赛游戏。掷赛游戏是指用骰子、陀螺、长斫、贝壳等掷具,随机决定棋子沿棋盘路径的前进步数,以抵达终点为胜利的桌面游戏。人类最早的掷赛游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塞尼特、盘蛇图、苏美尔的乌尔王族局戏等游戏。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早在公元前年前后的吠陀时期,印度便已有类似于骰子的道具。甚至在古印度的赞美诗中便已出现了关于赌徒利用骰子进行赌博的记载。
在这一时期的仪式文献中,也出现了关于国王献祭仪式中存在一场骰子游戏的记载。在这种献祭仪式的骰子游戏中,国王必须永远是赢家,并且有一位专门的官员负责掷骰子。
■印度古都法泰赫普尔西克里的皇宫中仍留有当年阿巴克大帝在庭院中设立十字戏棋盘的遗迹。
游戏规则
十字戏棋盘通常由裁成十字形的布制成,以刺绣划出格子。我所拥有的一张棋盘是用黄色丝绸刺绣在红布上制成;另一张是我在德里得到的,划分格子的线框上绣嵌着玻璃颗粒,两面都是完全一致的,甚至棋子和骰子也是被加工过的玻璃珠。
十字戏由四名玩家进行,每名玩家有四个棋子。玩家分为两队,同队的玩家共输赢。黄色和绿色为一队,对抗红色和黑色。
棋盘的四条路各分为三列,每列八个方格。每一路靠外的两列中部位置的格子有花纹或装饰,表示城堡,在其中棋子不能被击飞。中间一列最外面的那格也是城堡,两名队友都可以使用。棋子在其他格子中可以重叠,但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由于棋盘呈十字形,十字的交汇处便成为整个棋盘的起点位置。为了方便讲解规则,我们将一名玩家所面对的路中三列格子从左至右分别命名为A、B、C。棋子从交汇处的起点出发,沿自己所面对路的B列一直走到头,沿外侧以逆时针方向前进入C列,再到下一路的最外部A列的城堡,这段路程正好是25格,此游戏也因此得名;从任何一路A列的城堡到下一路的C列城堡的距离是25格;从任意一路的C列中间的城堡到对面的路的A列的城堡的距离是25+1(奖励)格,而奖励步可以另算;从每名玩家的第四路(逆时针方向)的B列底端格子到每名玩家第一路(自己所面对的路)的起点也是25格;每枚棋子从起点出发,以逆时针的方向行进一圈后再回到起点时便表示这枚棋子完成了游戏。通常每名玩家都有数枚棋子,当其中一队两位玩家的所有棋子均完成游戏后,这队玩家便获得了胜利。
■从加尔各答前往仰光的旅人正在用十字戏排遣旅途中的寂寞,照片拍摄于年。
当时进行游戏时以6个货贝为骰子,通过掷出货贝的朝向表示点数:
6个开口朝下0个朝上=前进25步并多掷一次;5个开口朝下1个朝上=前进10步并多掷一次;4个开口朝下2个朝上=前进2步;3个开口朝下3个朝上=前进3步;2个开口朝下4个朝上=前进4步;1个开口朝下5个朝上=前进5步;0个开口朝下6个朝上=前进6步并多掷一次。
在印度的不同地区,这部分规则都有所不同。一些地方用七个货贝,而且代表的点数也不同:可能是1,2,3,4,5,6,12,25;可能是2,3,4,6,10,12,25;也可能是2,3,4,7,10,14,25,30。
货贝一开始是用手直接抛掷,但后来变成了从斜面上滚下。如同现代人在掷骰子时会大声喊叫一般,当时的人们在货贝滚动的时候也会叫喊,大概不同时代的人都觉得这样运气会更好。
■一群马尔瓦尔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民族)正在进行十字戏游戏,照片大约拍摄于19世纪80年代。
玩家的棋子并不是一开始均放置在起点区域之中,玩家的第一枚棋子可以在掷出任何数字时进入棋盘,其他棋子只有掷出25或10时才能放置一枚棋子到棋盘的起点区域,所以当玩家投掷出上述点数时便要面临一个抉择:是拿一枚新的棋子放入起点区域,还是让已在棋盘之中的棋子推进相应的步数。当玩家的棋子恰好落到了另一队玩家所在的格子之中时,之前进入该格的棋子便会被击飞出棋盘(如果该格子中有同一队的两枚棋子堆叠的话,两枚棋子都会被击飞。在城堡格中的棋子除外),只能等待其主人再次投掷出25或10点时才能回到起点区域。玩家可以直接跳过一回合,也可以在掷出数字后再决定跳过。玩家可以通过跳过来避免被吃或者帮助队友。在到达第四路的顶端时玩家可以等到掷出25再走,就可以一下子完成游戏。如果队友比自己落后,玩家就要让自己的棋子等着来帮助队友,通过占据城堡格堵住路,玩家就能防止对手紧跟其后,进而拖慢对手的脚步,或是在对手移动后击飞其棋子。新手常常忘记一队必须共输赢,他们沉浸在第一名的快感中,而把队友落在后面;队友落后太多的玩家肯定会输,因为对手可以掷两次而己方只能掷一次,这样对手就能紧随其后攻击棋子了。有时领先的玩家可以不回到起点,而是跑第二圈来帮助队友。有时领先的玩家甚至可以把掷骰子的机会分给队友,团队胜利才是这个游戏的精髓。
■图中棋盘上的箭头线表示进行十字戏游戏时玩家棋子的行进路径。
枝繁叶茂
19世纪,印度十字戏在英国衍生出了属于西方世界的版本,这个版本被命名为“Ludo”(既拉丁语中“我玩”的意思,在中国这个版本的游戏一般被称为英国十字戏)。英国十字戏至今仍在该国流行的桌面游戏中占有一席之地。英国的版本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加易于上手。
■二战期间,英国女兵正在玩耍十字戏的英国版本(Ludo)。
■由于规则更加简易,使得英国十字戏常成为家庭聚会中串联全家老少的游戏。
除了被称为“Ludo”的版本以外,十字戏还在英国衍生出其他几个不知名的版本,例如年曾经在英国出现过一个名为“Puchese”的版本。另一个版本则是被称为“Uckers(在中国被称为皇家海军十字戏)”。《牛津英语词典》对于这个游戏这样解释:“Uckers这个词第一次出现于约翰·欧文(JohnIrving)编撰的期刊《RoyalNavalese》。这是一个与英国十字戏(Ludo)非常相似的游戏,只是这个版本的游戏使用一个更大的游戏版图,能让每支队伍拥有3-4人参加游戏。”事实上,皇家海军十字戏(Uckers)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英国十字戏,这个版本使用更大的游戏版图,而且同时使用两个骰子,而不同于英国十字戏仅使用一个骰子。这使得这版游戏形式上更接近它们的“祖先”印度十字戏使用多个骰子游戏,并且双骰子的移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双陆棋的一些要素。
■(图一)英国版本的十字戏游戏——Ludo;(图二)英国海军改良的皇家海军十字戏——Uckers;(图三)中国改良的十字戏游戏——飞行棋。
在美国,大概在19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了一些家庭自制或者由小型工坊制作的十字戏游戏。一位名叫山姆·罗伊德(SamLoyd)的人声称自己发明了美国版的十字戏,不过此人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所以他对于美版十字戏发明人的宣称并不可靠。有可靠记载的美版十字戏发明人名为约翰·汉密尔顿(JohnHamilton),于年发明。年,汉密尔顿将美版十字戏的版权卖给了著名的桌面游戏制作公司SelchowandRighter,并由该公司于年注册成商标。此后美版十字戏便成为该公司的拳头产品。
■西方其他国家改良的十字戏游戏,玩法更易上手。
其后十字戏在欧洲许多国家均衍生出了当地的版本,如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均推出过自己的十字戏,这些十字戏均与英国十字戏(Ludo)相似,是面向低龄市场的简易版本。
而十字戏在中国所衍生出来的版本便是著名的飞行棋了。飞行棋是何时何地由何人所发明尚无定论,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发明于二战结束后,为了纪念在抗战期间对华大力援助的飞虎队。不过这一说法也未有实质证据予以证明。从飞行棋的基本规则可以看出,这仍是一款基于印度十字戏衍生而来的游戏,不过这并不影响飞行棋在中国玩家中的流行程度。
■在十字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一种小棍状的骰子(stickdice)。
印度十字戏诞生至今已接近年。在这年中,十字戏类游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活跃于桌面游戏的世界。如今桌面游戏已经成为人们在享受娱乐时的一个重要门类,相信十字戏类游戏今后仍然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图中棋盘上的箭头线表示进行十字戏游戏时玩家棋子的行进路径。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年08期
北大荒·知青翁乃强将自有的视觉经验与特有的视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了与众不用的风格和特色,他的作品承载了20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的时代风貌和浪漫豪情。
DNA:解开埃及古文明的密钥年,埃及官方宣布古时最著名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木乃伊得到确认,考古中的DNA技术开始彰显威力。
北极,被酸化的海洋北极,这片远离人间烟火的纯净之地,这片美丽而脆弱的极北之地,正沦为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的荒冢野墓。海洋酸化的悲剧,愈演愈烈。
版权声明
《文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