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44届世遗大会福州宣言聚焦的不只泉州

发布时间:2021/9/22 12:19:00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7月31日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福州闭幕!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福州闭幕。人民网王铣摄

本届大会是加长版的会议,于7月16日在福州开幕,会期持续15天,共审议年和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包括40多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据悉,本届大会共有34处遗产获列《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9项,自然遗产5项,另有3项重大边界修订。

闭幕式现场。人民网王铣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届大会我国唯一的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于7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作为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边界微调项目,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本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为世界遗产地。

人民网专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拍摄、剪辑:人民网王铣

大会通过了《福州宣言》7月17日,以英文案文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的《福州宣言》,31日正式发布中文版。全文如下:我们,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以线上形式召开之际,发表如下宣言:忆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过去50年达成全球共识并获得普遍批准,激发了全世界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做出不懈努力,促进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保护了遗产及其蕴含的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充分赞赏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所取得的显著进展,认为其通过推动相互尊重文化特性和理解多样性文化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明间交流与国际理解,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重申须秉持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加强在环境、经济、促进公正、和平和建设包容性社会等可持续发展不同领域的全球合作,将其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机融合,以实现《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充分认识到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提供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惠益,蕴含着各种形式的人类价值理念和创造力,充分意识到人类作为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守护者所面临的挑战与共同的责任;表达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的日益关切,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了当地社区的重要作用,他们命运与共,与世界遗产保护密切相关;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凸显了有效保护遗迹和支持当地社区及其生计方面所需经费和人力保障的日益匮乏;铭记并见证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和其他负面影响日益频繁,也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规划不足等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面临的其他长期挑战;认识到遗产领域现有薄弱之处受全球疫情持续影响进一步加剧,世界遗产保护正面临自然和文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武装冲突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强调有必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5周年之际重申并倡导其核心价值、目标和使命,特别是在《世界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强调《世界遗产公约》及其在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年《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要将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和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私营部门和其他关键利益攸关方充分参与世界遗产保护,保护其免受武装冲突、自然灾害或非法贩运文化和自然财产带来的威胁;重申历届世界遗产大会宣言,如在布达佩斯(年)、波恩(年)、伊斯坦布尔(年)和巴库(年)大会上发表的宣言,重申年《公约》原则,呼吁保护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免受任何影响;赞赏《—年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及其提出的6项重要目标和17项优先事项,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和缔约国通过秉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开展持续对话互动、专业交流、知识信息共享,构建伙伴关系网络,在《公约》实施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赞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缔约国为减轻疫情对全世界经济、社会、文化活动造成的严重影响所采取的行动,尤其是应对世界遗产地关闭、游客数量锐减、部分遗产地维护和修复不及时以及遗产地管理者安全健康风险等新挑战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所带来严重影响的行动;欢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年5月发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遗产》最新报告,这为制订遗产地恢复路线图奠定了基础,将有助于增强文化和自然遗产未来的韧性;同时注意到在全球疫情危机中出现的积极趋势,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与遗产保持了联系;还欢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目标和原则;强调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世界遗产保护构成重大威胁;并强调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重要性;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作出的贡献;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之间的协同,采用综合性方法保护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地;并呼吁缔约国加强国际团结,通过促进形成人与自然新型关系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呼吁国际社会更紧密合作,开展针对性研究和规划,推动实现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同时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多边主义框架内应对世界遗产面临的挑战,发现新机遇;敦促学术界、民间社团和社区更广泛地参与,大力加强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之间的联系,以落实《年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政策》提出的使世界遗产保护惠及所有人的目标;呼吁加大对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建立具有平衡性、可信度和地域平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有利于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活动;强调数字技术在有效改善遗产地管理和实施能力建设项目方面的潜力,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优先   光明日报记者张诗瑶李韵高建进

  7月31日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闭幕。从开幕式的惊叹,到泉州申遗成功的欢呼,再到闭幕式的掌声雷动,为期16天的盛会,在世界遗产大会历史上留下难以忘却的福州印记;从34个《世界遗产名录》新项目,到智慧碰撞的多场边会,再到凝聚共识与行动的《福州宣言》,为期16天的盛会,也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名录释放积极信号

  包括最受国人   本届大会上我国唯一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凭借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以及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顺利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弥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东方海洋文明空白;由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捷克和英国等七国联合申报的“欧洲温泉疗养胜地”,以及另外4个跨国遗产项目顺利通过审议,为遗产保护的跨境合作、区域协同提供了生动案例;“科特迪瓦北部的苏丹风格清真寺”和“伊温多国家公园”两个非洲项目的加入,为“非洲优先”全球事项得到具体落实迈出坚实的一步。

  委员国在审议提名项目的过程中,既坚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立的原则,“也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提名项目表达了支持和鼓励。”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表示,新增遗产项目中,有近一半来自中国、印度、伊朗等发展中国家,为改善世界遗产的代表性、平衡性释放出积极信号。

  边会聚焦保护之道

  作为世遗大会交流经验、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多场边会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可持续发展”,从不同专业领域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新常态下的世界遗产保护之道。

  在“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上,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对话,各自分享了在滨海地区候鸟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经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表示,中国将于年申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遗产地,推动全球共同守护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绿色动力和旺盛活力。

  “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社会、卫生、气候、城市等方面的危机,因此我们要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历史景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女士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上指出,城市是由人所建立、同时也为人服务的景观,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才会使它的历史景观具有韧性。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冲击下,许多古老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格局被侵蚀、瓦解,聚焦城市历史景观保护这一重要课题,不仅在于保护视觉中的城市风貌和轮廓,更在于保护人们通过各类活动和创造赋予城市空间的独特精神气质。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等空间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各国推进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南美、非洲、中东和欧洲等地区都有应用空间技术发现与保护遗产的实践经验。“空间技术助力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空间技术在世界遗产识别、保护,以及管理全球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希望各方能够深入合作,提升遗产地管理者对空间技术的认知,加强能力建设,系统性开展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与管理。

  无论是栖息地、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还是空间技术的应用,都与世界遗产管理与能力建设息息相关。在这方面,中国与非洲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上,双方共同探讨了非洲与中国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与能力建设情况,深入分析了世界遗产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并初步形成为期5年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计划,以期共同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

  盛会分享中国智慧

  本届世遗大会上,世界遗产的桂冠上又增添了泉州项目这颗璀璨的明珠。田学军表示,泉州项目“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从历史映照现实,从中国放眼世界,我们更加认识到泉州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

  本届大会上,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不懈努力的信念凝聚起了最广泛的共识——象征大会团结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福州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应运而生。《宣言》指出,世界遗产作为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宣言》强调,要妥善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宣言》呼吁,加大对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建立具有平衡性、可信度和地域平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名录》。

  在这场时间与空间双重“加长”的盛会中,“有福之州”交出了一份圆满的世遗答卷,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福建元素和福州印记:确立并使用了一系列在线审议操作规范,为后疫情阶段世界遗产工作提供了重要参照;以福州城市历史中轴线和“三山两塔一条江”历史风貌为核心精选出的七条线上线下考察路线,全方位展示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与特色。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探寻闽都文化的千年密码;在闽江之畔,无人机与灯光秀献上炫目的视觉盛宴,以绚丽多彩的图案展现千年古城的过去与未来,令人如痴如醉。

  “这是一次美妙的经历,令人惊叹的组织,热情周到的招待,以及最新技术的应用,证明了中国已经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如是说。

  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一直是世界遗产保护的自觉践行者,也是世界遗产合作的积极推动者。世遗大会不仅让中国收获了世界遗产,也让世界听见了更多的中国声音: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保护管理示范案例;中国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建立世界遗产教育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古老的东方大国,在走向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将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奉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历史相关文献

中新社:海丝泉州承“刺桐和平精神”!├誰最中國:閩南味,或许也可以申遗。

沁园春·清源道,听“飞天”南音《风打梨》《出汉关》

《鲤遇泉州》世界古城,半城烟火半城仙

玩水玩出的新花样:除了泉州古迹,还有欧洲温泉小镇申遗成功!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你每一次点“在看”,我都会当成喜欢

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jt/232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