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申遗成功一周年良渚古城遗址建设成就颇丰

发布时间:2020/11/7 13:47:38   点击数:

年7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遗一周年纪念日之际,杭州市将这个日期定为“杭州良渚日”,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了首个“杭州良渚日”暨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启动活动。申遗成功以来,在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杭州市余杭区积极推进良渚古城的保护、研究、传承与利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建设经验。

遗址古城旅游开发保护

申遗成功一周年,良渚古城有声有色

遗址公园内5G信号全覆盖,科技监测有大数据支撑,“云展览”精彩纷呈,研学联盟让良渚文化走近青少年……7月6日,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走进良渚古城,看到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开展得有声有色。

荷花初绽,风吹稻田,不时有白鹭飞来停歇。城墙遗址、水陆城门、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勾画出五千年前文明圣地的轮廓。7月6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迎来首个“杭州良渚日”,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也在此启动。

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一年来,已有余万人次探访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从今年开始,杭州将申遗成功的这个日期设立为“杭州良渚日”。

一年来,浙江杭州深入做好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努力担当历史文化“薪火传人”,持续擦亮良渚古城遗址这张世界级的“文化金名片”。

数字赋能,创新遗产保护

“我们将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把这一厚重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申遗成功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代表杭州作出承诺。

良渚古城遗址是超大型和超复杂型的考古土遗址,遗产区和缓冲区加起来,足有平方公里,其中遗存要素众多。这样大的范围,这么重的保护管理责任,如何护其周全?

杭州依靠数字赋能,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围绕保护管理全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要求,织密“日常巡查+科技预警”的保护网。

“科技监测是‘多面手’,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监测云,持续不断采集保护数据。”杭州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郭青岭说,该中心已采集保护数据余条、影响因素数据48万余条,为制定保护方案提供支撑。最近,该中心正加紧完善数据可视化大屏项目,将逐步实现“一屏联动”的数字化管理应用。

申遗成功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陆续启动实施新一轮陈列展示、基础配套提升以及老虎岭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建设等“十大工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还实现5G信号全覆盖。

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利用好良渚古城遗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表示,余杭区认真落实“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正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管理与治理结合、人文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代包容的良渚实践。

“保护是前提、研究是基础”,良渚研究也持续推进。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认为,良渚古城城址区的考古和研究已进入一个“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边利用”的新阶段。今后考古工作者每年将选一到两个遗址点进行精细化解剖发掘,可供公众参观。良渚实验考古作坊,也将成为公众体验场所。

土遗址保护,尤其是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是世界级的难题。不久前,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与南开大学合作开展的“良渚土遗址的微生物群落分析和保护材料研究”课题,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最新成果。

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文物与遗产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波介绍说:“我们选取了两处考古发掘点,启动良渚古城南城墙、外围水利系统老虎岭遗址保护工程,尝试科学地、妥善地解决这一难题。”

活化传承,讲好良渚故事

申遗成功后不久,良渚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互办展览,为期3个月的良渚文明故宫特展,汇集件(组)良渚玉器以及商周、汉代等仿良渚风格玉器,接待国内外观众50余万人次。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馆的“美丽中国”单元,以“良渚古城——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为主题的良渚文化展精彩亮相,向中外宾客展现良渚文化的光芒。

今年,为了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也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良渚文化“云展览”“云春游”“云直播”“夜游博物院”等活动陆续推出,累计在线吸引观众上亿人次。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说,杭州在做好遗产保护的同时,不断探索让遗产“活起来”的有益做法,让民众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

7月6日开始的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活动,继续创新讲好“良渚故事”、放大“良渚声音”。最近一周,将有良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玉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线上直播,以良渚博物院院藏的良渚玉器和故宫博物院院藏的良渚玉器为载体,向公众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别样精彩。“当文创遇上良渚”线上直播活动,请来文创设计师与博物院社教工作者,与网友一起交流。

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亲近良渚文化?浙江省文投集团、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联合开发了“良渚古城STEM探索”系列课程,还成立了长三角良渚研学联盟。

良渚古城遗址有一个“薪火传承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金牌讲解员、金牌志愿者等,培育“热爱良渚文化、会讲良渚故事”的人才队伍。还将借鉴国内外经验,筹备“良渚遗址保护研究基金会”,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良渚文化的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国际传播。

文旅融合,丰富文化体验

今年6月13日,杭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公众考古体验、良渚创意市集、主题研学实践、趣味互动游戏等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遗产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杭州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这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携手成立了杭州世界遗产联盟。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表示,良渚古城遗址将与西湖、大运河以及其他文化遗产联动合作,以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为核心,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社会发展共荣共生,让宝贵的文化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坚。

“看五千年的中国去良渚”,以此为目标,杭州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和创新“活态”利用,发挥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世界遗产、文明圣地的辐射效应、集聚效应,让良渚文化不仅活起来、传下去,更要“火”起来、走出去。

眼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还在继续提升、扩建,良渚博物院二期项目也正加紧推进。不久之后,将有一条长长的“良渚文化艺术走廊”,把遗址公园和博物院“串”起来,游客可以一路走、一路感受品味。园内交通路网也会更加完善,增设标识和文字解说,让参观者更有兴趣徒步“慢体验”,而不仅是坐观光电瓶车“走马观花”。

保护和发展不是对立面,完全应该也能够“鱼和熊掌兼得”。年,余杭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8.6%,财政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6.5%,为遗产保护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良渚古城遗址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力推动遗产地及属地镇街乡村振兴、生活富美、文化繁荣,也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内涵、创新因子。

(以上来源:-07-07,人民日报,记者:江南)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以创新举措,讲好良渚故事

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见证了中华多年文明史的古城,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指出,该遗址被视为多年前中国及东亚史前稻作文明的卓越成就,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今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首个“杭州良渚日”暨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启动活动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有关领导和负责人,合作单位代表,以及市民、学生、良渚文化志愿者代表等近人参加了活动。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奥拓内先生等发来祝贺。

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杭州三大世界遗产精品旅游路线,签订了长三角杭州三大世界遗产旅游市场推广合作备忘录,良渚遗址管委会与高校合作共建签约,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和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更先生的铜像也首次与大众见面。同时,在杭州良渚文化周期间,还将举办“彩笔绘良渚盛世颂华章”百名中外著名画家走进良渚古城油画作品展、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金银币发行活动、“邮票上的世界遗产”主题展览活动、良渚文化志愿者总队成立暨“志愿者服务周”启动活动、“良渚文化+科技”——未来科技城走进中华文明圣地活动、“聚焦莫角、共话未来”学术研讨会、“申遗周年庆、圣地感悟行”——良渚文化薪火传人主题体验活动等线下配套活动和“当文创遇上良渚”等线上直播活动。

“良渚遗址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永远在路上。”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表示。

据悉,申遗成功以来,余杭区严格落实遗产保护主体责任,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持续放大申遗成功效应,努力将良渚古城遗址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地,打造成中华文明朝圣地和中华文化展示地。良渚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模式,最大程度保持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高标准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构建了“场馆展示+现场展示”的综合展示体系。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保护管理,持续加强平方公里遗产区和缓冲区“日常巡查+科技预警”,加快建设遗产保护管理“数字驾驶舱”,以科技助力数据采集分析,推动良渚遗址的科学、有效保护。此外,加强良渚学的研究工作,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博物院完成《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等书籍特刊的编撰与出版,举办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等,为良渚文化实现持久发展和持续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年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汇集了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件(组)馆藏珍品,通过玉器,以小见大,充分展现良渚文明的地位和贡献。良渚文化还在第二届进博会等展会中频频亮相。6月19日,为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激发全市人民了解良渚文化、热爱良渚文化、保护良渚遗址的浓厚氛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将每年7月6日定为“杭州良渚日”。

“丰富对外文化展览,是扩大良渚文化影响力,讲好‘良渚故事’的有效手段。”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表示,为促进良渚文化传承步入新轨道,良渚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让小众考古文化走进大众心中。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良渚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推出良渚文化“云春游”“云直播”等线上活动,让民众足不出户,畅游良渚古城;为加强良渚文化的教育普及,积极推动良渚文化写入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并成立长三角良渚研学联盟,打造浙江省中小学研学基地,与10多所知名高校合作打造实践教学基地,推出薪火传承计划,让良渚文明传承存续。“让青少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zy/198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