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不过30几万,

发布时间:2025/3/17 19:13:00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二战中有两个战役被誉为“二战的关键转折点”,它们分别是美日之间的中途岛海战以及苏德之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在这两次战役爆发之前,德日两国在战略上都占据主动,反法西斯阵营正处于艰难的支撑中。中途岛和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可以说是“改写了乾坤”,使得盟军最终转败为胜。

相比美日中途岛海战,苏德之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二战中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日美两国实力差距明显,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有可能拖垮日本。

然而,苏德两国都是世界级的工业大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之前,苏联的卫国战争形势极其严峻。

年夏天,纳粹元首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A集团军群向苏联的石油产地巴库进发,而B集团军群则向东进军,守护高加索德军的侧翼。

那时,苏德战争尚在胶着之中,但谁也没想到,伏尔加河上的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竟成为了德军东进的绊脚石。

20万德军被困在斯大林格勒,最终在投入大量兵员和物资的情况下被苏军打败,南线的战争胜负自此彻底易手。在此之前,乌克兰的德军势如破竹,曾击败苏联西南方面军并俘虏上百万苏兵。

然而,南方军群一分为二后,这支军队就走向了末路。那么,那个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南方集团军群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它的实力有多强呢?

是否可以认为,年纳粹元首拆分南方集团军群是导致乌克兰战败的原因呢?

年9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入侵波兰时首次亮相,肩负进攻波兰走廊的任务,下辖三个集团军。征服波兰后,南方集团军群被拆解并参与了与英法的战争,最终成功击败了法国。

到了年夏天,巴巴罗萨行动前夜,南方集团军群再次重组。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是龙德施泰特元帅,他被誉为“最后一个普鲁士人”,同时也是纳粹党的铁杆支持者。

南方集团军群在最初的战略规划中,把肥沃的乌克兰平原作为首要目标。这里被誉为苏维埃的粮仓,小麦产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

而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盆地,不仅是农业发达的地方,还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煤炭产量甚至能与整个德国抗衡,因此被纳粹元首视为“肥肉”。

此外,一旦越过乌克兰的平原,绕过亚速海,德国人眼中心心念念的高加索地区就会出现。苏联在高加索“巴库”的油田闻名全球,石油产量占全苏联的70%,年产万吨以上。

在20世纪初期,西欧世界是贫油区,石油全部依赖进口,而石油更是“工业的血液”,对于德国人来说是极其珍贵的战略资源。

根据纳粹德国的战略规划,如果在乌克兰的战斗进展顺利,那么进攻高加索地区就会是南部集团军群的最终目标。

年6月22日,万德军突袭苏联,挑战在苏德边境上驻守的多万苏军。由于苏军毫无准备,德军在前几个月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南方集团军群作为巴巴罗萨行动中最大的一部分,其在年的战绩震惊了世界,甚至超过了北方、中央军群中众多耀眼的将领。

南方集团军群从波兰南部和罗马尼亚出发,首要目标是乌克兰的中心城市基辅。龙德施泰特元帅成功击溃了苏联边防军区中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德国的进军过程之顺利让德军将领们都感到惊奇。

德军依然坚持执行“闪电战”战术,利用战斗机和坦克开路,“第1装甲集群”和红军第5集团军进行激烈战斗,红军最终败北,西南方面军撤退至乌克兰的普利皮特。

然而,这里的湿润土地却减慢了德国机械化大军的行进速度,导致南方集团军群在速度上落后于北方的德军。苏联第5集团军曾试图对德军进行反击,但德国第6集团军与之展开拉扯,最终被阻拦在沼泽地里无法前进。

乌克兰北部,苏德精锐部队激烈交锋,而在南部,数十万步兵正逐步向基辅进发。在年8月,苏军被逐渐分割,仅前两个月就损失了20个师,总计12万人伤亡,10万名士兵被俘虏。

在苏共领袖的命令下,西南方面军被迫停止撤退,布琼尼集结了70万大军防守基辅。尽管苏军人数众多,但却由溃军组成,士兵惊慌失措,指挥官也混乱不堪。

他们缺乏重火力和坦克,燃料紧缺,士气低迷。年7月,巴巴罗萨行动的三路德军没有一败,尤其是中央集团军群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两战中俘虏了百万苏军,莫斯科近在眼前。

因此,年8月底,基辅周围的苏联三个集团军和两个集团军残部被重重围困,德军开始过河进攻。苏军70多万人在这个包围圈里动弹不得,直到9月底基辅战役基本结束,66万苏军被俘虏,消息传出后,苏德两国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在基辅战役结束后,德国中央军群在年9月底开始了对莫斯科的进攻。莫斯科战役持续了三个月,最终在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下,红军成功保卫了莫斯科,中央军群在严寒中被迫撤退了数百公里。

到了年春天,德军的进攻势头被遏制,苏联得以喘息,大量后方士兵被派往前线,参与勒热夫地区的战斗。

此时在南方,苏联西南方面军正在进行“哈尔科夫反击战”。南方军群在哈尔科夫与苏军激战,然而苏军西南方面军再次遭受失败,珍贵的预备部队被德军消灭,1多辆坦克和多门火炮被毁,苏军伤亡达10万人,25万人被俘。

而德军在此次战役中仅伤亡2万人,这使得德军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战损比达到了1:10。年夏天,德国在乌克兰的形势大好,纳粹核心开始策划夏季攻势,"蓝色方案"因此应运而生。

这个方案要求南方集团军继续向南进发,目标是苏联的石油重镇巴库,通过绕过亚速海的方式来征服高加索山脉。南方集团军群被拆分成两部分,A集团军群的进攻顺利,而B集团军群却在伏尔加河畔遭遇到了阻碍。

当时的苏德双方都未曾预料到,“斯大林格勒”这个在战略计划中并不起眼的小城市,最后却成为了苏德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由于陷入了斯大林格勒的围城战,B集团军群的精锐——第6集团军被苏军重创,最终在年初被基本消灭,剩下的部队只能投降。

而B集团军群本身也在伏尔加河畔被重创,这使得A集团军群的侧翼完全暴露出来,德军在高加索的形势变得十分危险。

为此,已经攻入高加索的德军被迫撤退,而“蓝色行动”也因此宣告失败,整个南线的德军进入守势。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很多观点认为:南方集团军群被拆分,是导致德军在南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其中包括一些德国高级将领,他们普遍认为,年的分兵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年6月,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拥有万人,但并不强大,坦克数量少且缺乏像样的装甲力量和重火力。同时,仆从国军队占据了该集团军群的大半人数,他们的实力远远不如德军。

这些缺点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暴露无遗。

年,德国最高统帅部为何决定拆分南方集团军群?当年的战况如何,导致这个决定的出台?首先,这是德国自信战力的强大表现;其次,南方集团军群庞大臃肿,编制复杂,来自多个国家的兵员难以指挥。

与同时期的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相比,南方集团军群有10个集团军,人数达到万。尽管如此,这个决定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之前还是非常正确的。

拆分成A、B集团军群后,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和高加索的进军顺利,但在斯大林格勒陷入反复争夺,最终B集团军群丧失战斗力。

到了年底,斯大林格勒成为B集团军群的命运关键点,德国军队被困,战斗变成“添油战术”,无论投入多少士兵,斯大林格勒的绞肉机都会继续吞噬。

令人惊奇的是,B集团军群为何在斯大林格勒进行死磕,而不是在沃罗涅日的顿河一线进行防御呢?这背后的秘密在于苏德领袖之间的个人因素。

纳粹元首是一个自负的狂人,他认为政治运动的核心在于群众的热情和政治信仰。因此,拿下以苏维埃领袖命名的斯大林格勒,不仅可以对苏联民众造成心理打击,还具有象征意义。

纳粹元首曾说:“对苏战争是一场宿命战争,不仅是德国对布尔什维克的战争,更是雅利安人对斯拉夫人的战争。”

摧毁苏联人民的信仰与自尊,是纳粹元首对战争的执着追求。因此,B集团军被命令在斯大林格勒进行殊死战斗,必须攻占这座城市。

最终,B集团军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斯大林格勒及其周边的万德军被击败,这一失败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般波及整个东线,A集团军群被迫从高加索撤退,南线出现军事被动,而苏联的反击已箭在弦上。

有人开玩笑说:“德军就这么‘赢着赢着’,却被红军推到了柏林城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战争的胜负并非完全由军人决定,而是由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对抗,包括资源、人口、科技和工业等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因素。

然而,除此之外,人民的信仰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苏联卫国战争是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之战,是苏维埃与反人类政权“纳粹”之间的决战,全世界的中、美、英等大国都在支持它。

在保家卫国的志愿下,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期间踊跃参军,2亿多人口的苏联组建了几千万红军,他们奋不顾身地冲向侵略者,成功击败了德国法西斯。

只要红军战士还在战斗,苏联的土地上每一座城市都有可能成为斯大林格勒,这场正义之战的转折点必将到来。没有任何武器和士兵能战胜人类心中的正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ls/272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