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ldquo苏联石油帝国rdquo

发布时间:2020/9/23 17:30:45   点击数: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输出国之一。

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库页岛)-液化天然气厂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GribovAndreiAleksandrovich)▼

这样的能源地位,其实早在苏联时代也已经出现了,今天俄罗斯的石油输出能力也得益于苏联时代的大力开发。国家的命运,也似乎在这滚滚黑金中得到了延续。

里海边的黑城

早期支撑沙俄以及苏联石油产量的

其实是南方边疆的巴库油田

当年里海的大部分“海岸”都掌握在沙俄和苏联手中▼

尽管关于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周边国家争论多年没有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是世界上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能源储备密度与中东不相上下。

19世纪初,巴库周边被俄罗斯帝国吞并,新到的俄族人发现,这里居然有不少已经运转数百年的手挖油井。

阿塞拜疆曾经是波斯人和波斯文化的势力范围

向北以大高加索山脉与南俄草原相隔

不过科技和制度领先的沙俄还是跨过了大高加索山

波斯人还没搞起工业化就把宝贵的工业资源丢了

(年~年,沙俄在高加索方向的扩张)

(底图来自:NASA)▼

半个世纪后,为了刺激巴库附近的石油产量,帝国政府取消了对巴库石油开采的垄断权,引入私人公司参与竞争,在巴库附近出现了一波原材料经济热潮。

美国19世纪有石油创业热潮,阿塞拜疆也有

而且当年技术简陋,都是古法手挖

很适合巴库这种平地都能漏出油的地方

(19世纪巴库油田石油工人)

(图片来自:wikipedia)▼

那时候的巴库,海面上飘荡的,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石油和炼化产品,被人们称为“黑城”。

19世纪巴库油田的木质井架和抽油机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aquatarkus)▼

然而随着帝俄晚期腐败横行、国势衰微,私人公司的处境也越发困难。而一战和十月革命接连爆发,俄国兵荒马乱,工业凋零,巴库的石油却越挖越深,产能大大下降。

在十月革命后的残酷内战中

高加索是白军的重要势力范围

在反复争夺中,石油生产方面的投入自然也大受影响▼

从伏尔加到西伯利亚

年,苏联人在巴库油区的北方,也就是被称为“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区域发现了石油。

继里海沿岸-巴库油田之后

苏联人又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建起了第二个石油基地

而且这里在俄罗斯中部,远离边疆

战略上更加安全,这一点在二战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40年代战争打响的时候,苏联人已经能在这里做到万吨的年产量。而这片油田,历经数十年的开发,至今仍占到俄罗斯石油总产出的14%。

不止巴库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

曾经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基地:罗马尼亚-乌克兰

再也见不到曾经的辉煌景象

剩下的仅是被榨干资源后的寥落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RomanMikhailiuk)▼

这时候开发第三个油田开采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历史总是充满了偶然。一次意外的勘探事故,终于让领袖和苏联人民的心放了下来。

一年后,他们又在鄂毕河边的普里奥拜(Приобье)发现了另一处自喷井。

萨莫特洛尔湖(озероСамотлор)周边开发程度

感受一下

(图像来自:googlemap)▼

鉴于石油产量下降的严峻压力,苏联官方对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开采极为重视,投入重兵以求快速建设。

知名度非常高的秋明油田

其实主要部分不在秋明州

而在北边的汉特-曼西自治区及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隶属于秋明州)

(图上所标三个联邦主体为当前,并非苏联时期)▼

但他们不成功也得成功,因为苏联虽大,但能稳定产出巨量石油的土地,只在他们脚下。

乐观是个政治任务

然而在特殊的体制下,即使自然禀赋再丰富,也未必让坐拥它的人类感到幸福。无节制的经济计划增长和对技术人员的高压考核,不仅让参与石油建设的人员感到精疲力竭,也让苏联的石油产业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

从里海到乌拉尔山到西伯利亚到远东

苏联人确实能持续不断找到新的油田

但结果就是依赖石油,也依赖石油带来的增长

一艘停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油轮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MaximTupikov)▼

历史会给人以错觉,受到记忆误导,当然也同时在计划经济增长压力下的官员们,对新油田的发现和石油的持续增产自信满满,对油田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增长计划。

而那些骑墙派,眼见“人民的敌人”的下场,也只能盲目参与疯狂的建设计划。

而当乐观变成了一个政治任务,科学家也很难独善其身。

萨莫特洛尔湖(озероСамотлор)

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VladimirMelnikov)▼

70年代末80年代,连续几十年的疯狂开采终于让人类的计划付出了代价。

苏联中后期石油出口的比例

注意产能在年还下跌了▼

石油产能的下降,为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外汇压力,而过于依赖石油的几十年,也让苏联没能完成能源多元化和出口产品多元化的目标。能源危机,在这个庞大联盟的上空如幽灵般盘旋,最终与众多内外部压力一起,把它送进了历史的故纸堆中。

注:本文转载自虎嗅《“苏联石油帝国”是如何由盛而衰的?》

如果想得到坤叔实时操作建议,或者有其他见解分析,欢迎进群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jt/194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