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古迹 >>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翘荷汤
导读:组成:薄荷5g,连翘5g,生甘草3g,栀子5g,桔梗6g,绿豆6g。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日服二剂,甚者日三剂。(作者/康海洋)
翘荷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秋燥第57条,其原条文谓:"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
等等。
......
薄荷5g,连翘5g,生甘草3g,栀子5g,桔梗6g,绿豆6g。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日服二剂,甚者日三剂。
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
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翘荷汤用栀子皮不用栀子,取其轻清之性;(因栀子皮很少用到,现常用栀子代替)
薄荷用梗不用叶,防其过散伤津。
两药配合为变通栀子豉汤法,可轻清宣散上焦燥热郁火。
生甘草、桔梗为甘桔汤清利咽喉。
绿豆皮甘寒质轻,解热毒,散目翳,合连翘壳轻清以泄燥火。(因绿豆皮很少用到,现常用栀子代替)
全方以轻见长,且不用过辛、过寒与滋润药,是一首治疗燥热怫郁上焦头面孔窍的重要方剂。
1.原治证: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心烦、心中懊恼等
2.方证的特征性证:心烦,耳鸣、目赤、龈胀、咽痛等头面孔燥燥热者。
3.上焦燥热郁火证
4.燥热怫郁证
等等。
......
庄某,女,10岁,年2月7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体检发现“尿常规:隐血1+,红细胞32.2个/ul、5.8个/HP,蛋白1+”,医院,予“潘生丁、维生素c”等治疗后,复查“尿蛋白阴性1+,隐血1+,尿红细胞7.3~74.2ul、5.8~13.4HP”。当日就诊我院,查“尿蛋白阴性,隐血1+,尿红细胞42.7个/ul、7.7个/HP”。
刻下:无肉眼血尿、泡沫尿及其他特殊不适,精神尚可,纳可寐安,大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滑。
药用:茜草12g,生黄芪12g,白术6g,防风6g,女贞子15g,旱莲草12g,鬼箭羽12g,桑葚12g。共21剂。
年3月7日二诊:患者于5日前出现咳嗽、鼻塞,无恶寒、发热、咳痰、流涕,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症状稍有好转,但时感尿急,却无尿排出,无浮肿,尿量尚可,体重未见明显变化,纳减,寐可,大便尚调。舌红苔薄微黄,脉稍浮。辅助检查:尿常规:隐血2+,尿红细胞95个/ul、17.14-/HP。
药用:连翘15g,荷叶6g,炒栀子6g,桔梗6g,赤小豆15g,薄荷6g,藕炭12g,蒲黄炭12g,神曲6g,车前草12g,山楂12g。共14剂。
年3月21日三诊:患者服上方后咳嗽、鼻塞消失,排尿正常,但3日前着凉,刻下:咽痛,流清涕,咳嗽,咳黄痰,口干,纳减,寐差,二便尚调。舌红苔薄微黄,脉浮。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未见明显肿大。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微量,隐血1+,尿红细胞25/个/ul、4.5个/HP。
药用:银花12g,连翘10g,竹叶6g,荆芥6g,牛蒡子10g,薄荷6g,豆豉6g,甘草3g,桔梗6g,芦根15g,杏仁6g,滑石12g。共7剂。
年3月28日四诊:无咽痛,咳嗽较前减轻,少量淡白痰,流少量清涕,口干,平素时有口中龋齿疼痛,纳少,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厚,脉浮。辅助检查:尿常规:隐血微量,尿红细胞10.6-f"/ul、1.54-/HP(正常)。
药用:连翘15g,薄荷6g,荷叶6g,甘草3g,炒栀子6g,桔梗6g,赤小豆15g,牛蒡子15g。共14剂。
年4月11日五诊:服上方后,诸症已愈,无特殊不适,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辅助检查:尿常规正常。
1.病因病机:患者为小儿,初诊时无明显寒热偏向,仅尿检异常,以益气固表、健脾益肾、凉血止血为治法。二诊时于就诊前5日出现外感症状,自服药物后,外感症状稍解,就诊时患者表邪不甚,邪热残留肺卫,见咳嗽、鼻塞,且循经下传于肾,膀胱开阖不利,症见时感尿急,却无尿排出,尿红细胞明显增加。
2.方药连翘、薄荷、桔梗开宣肺气兼可解表;
荷叶、栀子、桔梗、赤小豆、车前草清热利湿;
荷叶、藕炭、蒲黄炭凉血止血;
荷叶、神曲、山楂益气健脾消食。
3.三时患者原有不适消失,尿检接近正常,但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再次感冒,就诊时患者表证明显,予银翘散加减以疏风解表,防外邪再次循经下传。
4.四诊时患者表邪已解,尿检正常,时有咳嗽、少量清涕,宜开宣肺气;患者内有湿热之邪,同气相求,易外感风热或感受外邪化热,且口中龋齿易因外感风热或内有湿热诱发疼痛,故再用翘荷汤加减,表里双清。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侵权必究。本文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师切勿随意试药,如有不慎,后果自负。版权归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