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资源 >> 自然农法生草栽培,让ldquo草
果园生草法的狭义概念是除果树树盘外,在果树行间播种禾本科、豆科等草种的土壤管理方法。而广义的概念是指人工全园种草或果树行间带状种草,所种的草是优良多年生牧草。生草栽培属于土壤的一种管理模式。
一、果园生草栽培的背景及意义
欧美、日本地区果园已较为普遍采用生草法或生草-覆盖法,而我国果园土壤管理仍以清耕法为主。
清耕除草,目前仍是许多果园对付杂草的主要方式。清耕虽能有效降低杂草数量,减少其争肥争水的为害,疏松果园土壤,使果园看起来更加清洁美观…咋一看,似乎没毛病!
但是,长期实行清耕制,不仅费时费力,还会严重损害土壤物理结构、尤其是有机质及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迅速降低,从而影响果树根系生长、产量与品质。
还有许多果园采用化学除草,减少或不进行土壤耕作。虽然省工高效,但随之而来的药害、根系生长受阻、土壤问题等,同样让果农头疼。
大部分果农还是未意识到生草栽培的优势与作用。还有少部分果农朋友听说生草栽培有着保持园区水土、改善微生态环境等作用,便着手尝试,但未得要领,有的弄了个“草盛豆苗稀”,有的则是管理成本加重,便直呼种草还不如盖膜划算。
然而,许多研究都表明,只要能控制住果园草害,果园的杂草是有许多积极作用的,对保持水土,调节小环境,保持果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都有莫大的好处。实行生草栽培,完全可以让“草之祸“”变成“草之获”!
二、生草栽培栽培好处多
1、减少水土流失。一是因为草在土层中盘根错节,固土能力很强;二是因为生草条件下团粒结构发育好,大粒径的团粒多,土壤的“凝聚力”增强。特别是对山坡、丘陵易冲刷地和沙荒易风蚀地果园效果更好。另外,果园地面不裸露,也可防止冬春季风沙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2、提高土壤肥力。果园生草,一是可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二是活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据实验测定,在30厘米厚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为0.5%-0.7%的果园,连续5年种植鸭茅和白三叶草,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到1.6%-2.%。
3、减少缺素症的发生。生草果园很少或根本看不到缺铁的黄叶病、缺锌的小叶病、缺硼的缩果病等缺素病害。这是因为果园生草后,土壤微生物增加,果园土壤中果树必需的一些营养元素的被活化,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与这些元素有关的缺素症得到控制和克服,如磷、铁、钙、锌和硼等。
4、有效保护天敌群落。强调以虫控虫,为害虫的天敌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保证了良好的生态,天敌控制虫害发生和猖獗的能力增强,从而减少虫害的泛滥,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及农药对环境和果实的污染,这正是当前推广绿色果品生产所要求的条件。
5、利于土壤保温保墒。由于表土有草层庇护,防止太阳爆晒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保墒的作用。并且,雨季来临时草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缩短果树淹水时间,增强土壤排涝能力,特别对于桃这样的不耐涝树种尤为重要。
6、阻断病害传播。果园生草后,由于土壤表层有密闭的草形成一层保护层,可防止人为农事操作带来病害与土壤直接接触,有效隔断病害传播。
7、节省人力投入。便于果园推行机械作业,省去人工除草的投入力,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果实品质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果园生草的方式
1、人工种草
通过播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草种,在果园土壤表面形成一个荫蔽的空间,同时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致使杂草无法正常生长以达到控草的效果。
优点:针对性强、人为能够控制,基本不用人工除草。
草种要求:多年生,浅根系;植株低矮,覆盖效果好;耐阴,耐践踏,管理简单;与果树无共同病害,不是果树害虫和病菌的寄生或宿生场地;具有一定的产草量。
常见草种:白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箭舌豌豆、百喜草、鼠茅草、蔓花生等。
2、自然生草
选留良性草,除去恶性杂草,结合除草。
优点:植物群落丰富、适应性强、稳定性好。
留草要求:选留一年生的、根系分布浅、须根多、无宿根、矮生性且与果树无共生性病虫害的,对于主根发达、高秆的恶性杂草应予以铲除。
四、正确规避常见误区
1、草种选择的盲目性果园的野草种类很多,根据草种的选留原则,将草种分为良性草、恶性草、可留可不留草三种,如马唐、虱子草、虎尾草、狗尾巴草、车前草、蒲公英、荠菜、马齿苋、野苜蓿等都可以利用。大多生草果园以选择白三叶为主,但白三叶耐旱性差,旱地果园种的白三叶,死苗率大大增加。因此,应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优势草种。
2、不做生草区域控制多数果农会将果园地面全部种成了草。这样,树盘上种的草和树根会发生了争水、争肥和争呼吸的矛盾,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所以要严格控制草体生长区域,一般只能在树行间种草,在树盘下不种草。可在树盘处覆盖防草布或覆盖干草、秸秆等。
3、长期不作草的刈割
有些果农在果园种的草,长的很高也不刈割。是否刈割,要以草的高度而定。当草长到40厘米左右时,就可刈割。一般来说,多数生草,播种后的头一年,多不宜刈割。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可刈割3-5次。刈割下的杂草就地覆盖,先起保水作用,再逐渐腐烂后自成绿肥。
4、忽略果园水肥管理一些果农会有错误认识,认为“种草可以保水增肥”,因此就会放松了水肥管理。对种下的草一不施肥,二不灌水。果园生草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但是草的生长必然会消耗土壤中养分,所以还是要施足底肥,在生长期、花期、结果期等也应实时采取追肥,并以情况结合灌水实时进行。保证果树生长关键时期的水肥供应。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发现,草生栽培益处多多,在掌握正确的生草栽培方法,并合理规避草生栽培误区,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种出好果实来,真正让“草之祸“”变成“草之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