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资源 >> A建筑专栏神剧切尔诺贝利中隐藏
「切尔诺贝利」烂番茄指数95%,豆瓣9.7分,取代了权力的游戏成为小艾心中上半年的第一神剧!
普通观众可以从灾难的角度悲天悯人,知识分子们大谈核泄露和核恐慌,而小艾则发现这部剧隐藏了苏联这片土地几百年的建筑发展史。
“俄罗斯民族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
——尼·别尔嘉耶夫
第三集时,这段消防员夫妻的对话引起我的注意,它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其中的情感记忆。
▲《切尔诺贝利》截图
这对在剧中唯一以个体情感出现的消防员夫妻在生死离别关头,以聊起莫斯科的建筑的方式告别,这当中提及的地名不仅勾连了80年代苏联人的文化记忆,也开启了《切尔诺贝利》剧中隐藏的苏联建筑发展史。
1:十月革命前: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萌芽
学术上将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建筑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代罗斯时期(公元6-13世纪)、中世纪莫斯科公国时期(14-17世纪)、近代俄罗斯帝国时期(18世纪-十月革命前)。
消防员妻子提及的建筑均是在俄罗斯公国成立后出现建筑代表作,他们吸收了意大利16世纪的建筑经验和北部哥特式建筑的风格,这一时期的建筑以城堡、钟楼、教堂、鼓座、葱头穹顶、哥特式帐篷顶为主要识别标志。
▲15世纪,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图:wikimedia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Kremlin)包括五座宫殿,四座大教堂和封闭式的围墙。15世纪时,伊万三世(又名“伊凡大帝”)对克里姆林宫进行了翻新,邀请意大利的建筑师建造新的墙壁和塔楼。
红场(RedSquare)始于十五世纪末,西侧连接着克里姆林宫,救世主塔则是这一建筑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钟楼。
▲左,,圣瓦西里大教堂/SaintBasilsCathedral
右,,救世主塔/SaviourTower
图:wikimedia
救世主塔建于年,SpasskayaTower名字从16世纪起被沿用,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执政时期下令用五星替换塔顶的双头鹰(俄罗斯公国标志),古典主义建筑也在这一时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SpasskayaTower,年拍摄
图:wikipedia
▲列宁陵墓/LeninsMausoleum
图:globalsecurity
列宁陵墓在年初建,直到年才完全建成。早期以木制构造以供临时使用,最终耗费的大量的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重建。从形态上来看,这个坐落在红场的建筑已经与古典时期的建筑相去甚远。
剧中提到的这一批俄国建筑,整体上呈现出古朴、浑厚、宏大、强劲的气息,在历史的发展中延渗透在每一时代的潮流中,其中也包括十月革命后发展的苏联现代主义建筑。
2:十月革命后:
水泥乌托邦与未来主义并存的现代主义建筑
回到剧中事故发生的主城,时间线也快进到了苏联70年代,核电站建设、普里皮亚吉的集体住宅、80年代石棺图腾、90年代未来主义在废城重新崛起,切尔诺贝利几乎包含了苏联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所有特征,这其中有这个民族的荣光、又有着预示终将衰败的征兆。
▲《切尔诺贝利》截图
01.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建筑设计和所在城市普里皮亚季镇城市建设,逻辑君看到的是“水泥乌托邦”的身影。这种城郊集体建筑,大规模的住宅工程源与赫鲁晓夫执政后展开的"反浪费运动"相关,此时苏联的混凝土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这一时期建造的集体住宅区深刻地影响着苏维埃人民以及其他社会主义“现代建筑”。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图:Volodymir.美联社
▲《切尔诺贝利》取景地:伊格纳利纳核电站,立陶宛
图:NPPWORLD
▲普里皮亚季城市鸟瞰图
图:摄影师张一方
▲赫鲁晓夫楼Khrushchyovkas,俗称筒子楼
图:citylab
02.从阻止放射性核污染所做成封闭设施“石棺”以及当地纪念碑,小艾会联想到的是有着高度浪漫和科幻色彩的未来主义建筑。
▲"石棺",欧洲盟国联合制造
图:NPPWORLD
▲4号反应堆前的纪念碑
图:摄影师张一方
▲纪念碑MonumenttotheFirefighters
图:摄影师张一方
▲5号6号反应堆旁的冷却塔
图:摄影师张一方
我们都知道一个时期不可能只有两种建筑风格的发展,但小艾想点明的是,梳理切尔诺贝利事件当中的”水泥乌托邦“和”未来主义“同时也是切入切尔诺贝利所透露的文化意义的一个角度:集权下高度的工业崇拜,对极致自由的乌托邦想象。
集体住宅不言而喻,它就出现在你我的生活之中,而未来主义建筑,化作了一个个历史的图腾,启迪着后现代艺术的发展。
3:野蛮与诗意并存的未来主义建筑
未来主义建筑,在文学领域被用来描述一种具有太空时代外观的建筑,如科幻小说作品或科幻小说漫画中所描绘的。在今天也会特指:流体建筑(Blobarchitecture)和高科技建筑(High-techarchitecture也称之为结构表现主义StructuralExpressionism)。为了区别于20年代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应该被称之为"新未来主义建筑"。
而苏联未来主义建筑吸收了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在空间形态上强调运动趋势,歌颂“科学的和机械化的时代”的一批现代主义建筑。其鼻祖是苏联构成主义代表人物斯塔林所构思的第三国际纪念碑。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莫斯科,年
图:摄影师张一方
以斯塔林为代表的建筑师在苏联掀起了现代建筑的第一次浪潮,但却在斯大林上台(即第二次建筑浪潮)后,被其执迷于的罗马式、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建筑所压制,这一派的建筑师甚至被逮捕。
直到赫鲁晓夫执政后对构成主义的放松管理(即第三次建筑浪潮)以及勃列日涅夫接任后开放建筑界的思想风气,未来主义建筑终于在70年代(即第四次建筑浪潮)蓬勃发展。
▲–,基辅记忆公园/MemoryPark
图:archdaily
他们或是出现在城市中心,或是出现在郊外,有些在国家征用之下遗留至今,而大多因为战乱被销毁以及因时代进程被遗忘在历史的荒原之中。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机器人研究院
InstituteofRoboticsandTechnicalCybernetics
图:wikipedia
▲-,基辅Teremky社区大学NewbuildingsofT.ShevchenkoUniversity图:archdaily
▲–,格鲁吉亚公路管理局(现:格鲁吉亚银行)
MinistryofHighwayConstruction
图:sosbrutalism
如果说苏联的未来主义建筑在结构上继承了早期的构成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理念,与时代紧密相关联的就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处于与美国展开太空军备竞赛大环境,使得空间征服的主题成为了苏联想象力的核心。苏联太空计划的图像被投射到建筑,电影和纪念性艺术上,逐渐取代并承担了平等和公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梦想。
▲,基辅飞碟研究所/Theflyingsaucer
图:摄影师张一方
▲-,基辅Salyut酒店
图:摄影师张一方
从70年代蔓延到80年代,这些野蛮又充满诗意的建筑一个个茁壮生长着,又在90年代伴随着统一政权的解体慢慢退出现世的舞台,在历史的进程之中化为图腾一般存在。
▲,格鲁吉亚典礼宫殿/PalaceofCeremonies
图:wikipedia
▲-,Druzhba疗养院
图:FrédéricChaubin
苏联未来主义建筑正如他们那一批在集权之下追求的自由精神的公民一般,无法分类,无法描述,无法定义,又因起恢弘强劲始终无法磨灭的其中的权力因子。它们在世界建筑史上几乎没有地位,却吸引着无数怀有乌托邦理想和反抗精神的现代人前去朝圣,更重要的是,这些图腾也启迪着后现代浪潮下的赛博主义和后工业化艺术创作。
▲切尔诺贝利实景
4:后苏联时代的超现实主义建筑
20世纪50年代,约瑟夫·斯大林(JosephStalin)下令建造七座摩天大楼,从而改变了莫斯科的天际线。这七座楼就像社会主义时代的七块婚礼蛋糕一样,填充了莫斯科的地平线。华丽的外表一路延伸至塔尖,不禁让人联想起哥特式大教堂和历史悠久的俄罗斯教堂。尽管这个国家刚刚经历战争的洗礼,但领导层优先批准惊人的建筑款项来建造这些大学、政府部门、酒店等宏伟建筑,以强化中央集权新势力的崛起。这座城市成为了表达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画布。
年苏联解体,苏联对其卫星国的影响结束,前东欧集团的国家需要开辟自己的道路。从年开始,德国摄影师弗兰克·赫福特(FrankHerfort)驾驶着一辆伏尔加汽车,一路从莫斯科开到阿斯塔纳,再到西伯利亚,用他的影集《帝国盛世》(ImperialPomp),记录了20多年来这片区域表现在建筑上的矛盾。
市政大楼,阿斯塔纳(Astana),哈萨克斯坦()
警察行政大楼,喀山(Kazan),俄罗斯()
“任何一个俄罗斯城市,看上去都一个样。无论是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诺夫哥罗德,那儿的房子式样都一样。”赫福特指着给工人阶级设计的小区说道。这些毫无特色的建筑象征着理想的共产主义公民应有的样子——社会主义政权机器的螺丝钉。斯大林建的这“七姐妹“是这种规则的例外,它们一直属于欧洲最高的一批摩天大楼,象征着建筑设计的新时代,直到许多大楼在过去十年内涌现。
凯旋宫,莫斯科,俄罗斯
并不是所有的后苏维埃时代的建筑都打破了这种过去的风格。完工于年的凯旋宫(theTriumphTower)是莫斯科最高的公寓大厦,它被戏称为“第八姐妹”,因为其斯大林式建筑和古典圆柱的风格与半个多世纪前的建筑相一致。过去经典的力量令人钦佩,但这座城市渴望超越那种古老的伟大。“他们总是试图超越自己,”赫福特说。
ArcodiSole综合公寓,莫斯科,俄罗斯
巴伊杰列克观景塔(BajterekTower),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
民用住宅,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
新亚历山大塔(NewAlexandriaTower),索契,俄罗斯()
中立纪念碑(MonumentofNeutrality),阿什哈巴德(Ashgabat),土库曼斯坦()
车里雅宾斯克城市大厦,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俄罗斯()
和平金字塔(PyramidofPeace),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
林克大楼(LinkorTower),莫斯科,俄罗斯()
科技大学钟楼(TechnologicalUniversityClockTower),巴统(Batumi),格鲁吉亚()
水星城市大厦(MercuryCityTower),莫斯科,俄罗斯()
广播电视塔,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
哈萨克斯坦中央音乐厅,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
字母塔,巴统,格鲁吉亚()
莫斯科卫生部和商业中心,莫斯科,俄罗斯
前苏联地区新出现的建筑元素反映了其寻找新身份的过程。在苏联统治结束后,极具未来感的建筑和镀金的塔楼改变了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面貌。
“尽管有着共同的历史,但该地区在苏联解体后的发展一直不平衡,”专注于研究后苏维埃时代中亚地区艺术的艺术历史学家卡西亚·普拉斯空卡(KasiaPloskonka)解释道。尽管在苏联时期开始了国家建设,但每个国家都需要推销自己的新身份。“完全的身份消除和重建并没有发生,但是新精英们通过选择性遗忘和特权,试图巩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幸福宫,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
亚洲塔,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AliyevCentre),巴库(Baku),阿塞拜疆()
Shivopasana桥,莫斯科,俄罗斯
帕罗斯大厦(ParusBuilding),莫斯科,俄罗斯
可汗沙特尔购物中心(KhanShatyrMall),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
阿莱姆文化娱乐中心(AlemCulturalEntertainmentCenter),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
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SkolkovoSchoolofManagement),莫斯科,俄罗斯()
公园大厦(GrandParkTowers),莫斯科,俄罗斯()
然而,正如赫福特拍下的照片中显示的那样,精英们主导的这些工程似乎对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没有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zy/2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