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资源 >> 译者他给领导人当了6年口译,终于从幕后走
年,蒋经国正缺一个英文秘书,有人向他推荐了正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马英九。马英九在哈佛课余,兼任《波士顿通讯》的主编,当时他经常撰文支持国民党。蒋经国曾读过马英九发表的一些文章,对这位政见忠贞、能力不凡的年轻小伙相当欣赏,有意把他留在身边工作。
留美九年,马英九的英文流畅地道,他提前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习,自年1月1日起,正式担任蒋经国的英文翻译,并火箭般直升 局副局长。“翻译官”小马哥的精彩政治生涯就此展开!
别看现在人们总爱冠以马英九“外形俊朗”的标签,其实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他,曾是个近斤的胖子。过胖的体型也给他的翻译工作带来过小小的尴尬……
马英九回忆他 次给蒋经国做口译的经历:
“记得 次上阵,我有点紧张。走到经国先生与外宾之间的小板凳坐下的时候,因为身材较为壮硕(那时体重近90公斤,是我一生中最有“份量”的时候),膝盖顶到小茶几,差一点把茶杯撞翻。我当时尴尬得不得了,心想 天上工就出状况,真不好意思。后来秘书室卢守忠主任告诉我,经国先生特别交代他把小茶几与板凳间的空间拉开一点,以容纳这位新来的胖秘书!”
也许就是从这次之后,马英九开始了的晨跑,一跑就是四十年。坚持锻炼让他从“胖翻译”变成了魅力十足的“大众情人”,也为他日后树立健康活力的公众形象奠定了基础。
为领导人做口译可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稍稍不慎就可能犯错。六年的翻译生涯中,马英九端坐于蒋经国身后,举止得宜、温文有礼,但他也曾犯过严重的翻译错误。
一次,蒋经国接见一名境外友人,谈到了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的首府巴库(Baku),由于蒋经国先生的浙江口音,马英九把“巴库”听成了“白宫”。
蒋经国不清楚马英九是怎样翻译的,但那位客人知道阿塞拜疆的首府不是“白宫”,却又不明白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翻译成“白宫”,所以有些发愣。
马英九发现外宾的神色有异,猛然意识到自己翻译错了。
当时的情形非常窘迫,有的人或许会想办法蒙混过关,可是马英九敬业认真,意识到自己的翻译工作出错后,内心极其不安,找机会向蒋经国核实了一遍,并且告诉他自己有可能翻译错了。经过蒋经国耐心的解释,他才恍然大悟,并及时进行了更正。
这个对翻译来说严重的“事故”,却因为马英九的积极应对,坏事变成了好事。经此一事,蒋经国对他严谨求实、勇于承担错误的勇气极为欣赏,使得马英九在蒋经国面前赚足了印象分。后来蒋经国曾对人夸他,是“没有缺陷的年轻人”。
80年代前期,台湾仍处于戒严时代,“戒严”对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进程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大约在年,蒋经国突然找马英九问:“‘戒严’英文怎么讲?”马英九说是“martiallaw”,意思是“军事管制”。
“他要我去查一下还有没有别的意思,我查了五种国际 的参考书,回报说戒严就是全面军事管制,有的还说戒严就是没有法律。经国先生听了,困惑地说,台湾没有军事管制啊!”
蒋经国为何问这个问题?马英九的推断是:“经国先生可能有意要解除戒严。果不其然,年3月底国民党12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中,就纳入安全法令问题的议题,其实就是解除戒严的研究。”
年10月7日,蒋经国会见《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女士,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蒋经国告诉外宾:“我们准备在制定安全法后,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马英九说:“当时负责传译的我,一字一句审慎地翻成英文,整个人感觉犹如电流通过般的震撼。我告诉自己,我们正在改写台湾历史。”
马英九在蒋经国身边一待就是六年,之后,马英九从幕后走向台前,一路升迁,仕途可谓平坦。
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之际,马英九曾撰写缅怀文章《薪火相传任重道远》。文中,他回忆了当年追随蒋经国的点滴岁月:
●谈接手传译工作
马英九:我立刻遵办
“马秘书长带我去作传译(顺便替经国先生测试我的口译能力),回来之后没多久经国先生就召见我,这是我回国后首次见到他。那年他72岁,我31岁。经国先生对我说,要我做他的英文秘书,并告诉我,因为现任的英文秘书宋楚瑜先生已出任新闻局长多时,公务繁忙,实在难以兼顾。经国先生还叮咛我在接任前,要多向宋局长请教。我立刻遵办,向宋局长请益英文秘书工作的要领。就这样,从民国71年()1月1日开始兼任总统秘书,负责传译工作……”
●谈 次“上阵”
马英九:差点把茶杯撞翻
马英九回忆说,记得 次上阵,我有点紧张。走到经国先生与外宾之间的小板凳坐下的时候,因为身材较为壮硕(那时体重近90公斤,是我一生中最有“份量”的时候),膝盖顶到小茶几,差一点把茶杯撞翻。我当时尴尬得不得了,心想 天上工就出状况,真不好意思。后来秘书室卢守忠主任告诉我,经国先生特别交代他把小茶几与板凳间的空间拉开一点,以容纳这位新来的胖秘书!
●谈翻译错误
马英九:马上改正
马英九说,担任经国先生的传译工作,不算太难。因为经国先生本身也懂英语,而且他说话不疾不徐,相当清楚。经国先生虽有浙江口音,但不浓厚。
马英九担任传译6年,陪见的外宾有数百位,只有一次听错。那一次经国先生谈到苏联里海边上的城市巴库,他听成了“白宫”,还好立刻发现跟上下文兜不拢,马上改正。
●谈亲耳听到“解除戒严”
马英九:感觉电流通过身体
大约在年,蒋经国突然找马英九问:“‘戒严’英文怎么讲?”马英九说是“martiallaw”,意思是“军事管制”。
“他要我去查一下还有没有别的意思,我查了5种国际 的参考书,回报说戒严就是全面军事管制,有的还说戒严就是没有法律。经国先生听了,困惑地说,台湾没有军事管制啊!”
蒋经国为何问这个问题?
马英九的推断是:“经国先生可能有意要解除戒严。果不其然,年3月底国民党12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中,就纳入安全法令问题的议题,其实就是解除戒严的研究。”
年10月7日,蒋经国接见《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女士,那是历史性的会面。蒋经国告诉外宾:“我们准备在制定安全法后,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马英九说,“当时负责传译的我,一字一句审慎地翻成英文,整个人感觉犹如电流通过般的震撼。我告诉自己,我们正在改写台湾历史。”
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15时许,习近平、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这是年以来两岸 领导人首次会面。
当有记者问到马英九与习近平握手时的感觉和心情,他笑着回应说:“蛮好啊,我们两个都很用力!”
“习马会”后,二人在香格里拉酒店的StateRoom就餐。StateRoom需要从酒店主楼经过一道回廊到达,相对独立和安静,可以让宾客不受打扰地用餐。
凉菜是两道,分别是金箔片皮猪、风味酱鲍片脆瓜。热菜有4道,分别是湘式青蒜爆龙虾、竹叶东星斑XO糯米饭、杭式东坡肉、百合炒芦笋。甜品两道,分别是桂花糖雪蛤汤圆和水果拼盘。主食呢?四川的担担面!
马英九在晚宴上准备了2瓶由台安全部门秘书长高华柱珍藏的年份金门高粱酒,以及8坛马祖老酒。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说,这2瓶高粱酒具特殊意义,是“和平之酒”。
当日,马英九离开时红光满面,也许没少喝。这位 口译员的激烈壮怀,又有几人懂得?
如今,“翻译官”小马哥早已成为历史,“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已经卸任。有人批判他政治上“无能”,也有人赞扬他“正直自律、简朴清廉”。他作为领导人的政绩暂且不谈,作为翻译,马英九是称职的,他担任翻译期间谦和、专业、杰出的表现,令他深受蒋经国倚重。
翻译这个职位,常与领导有密切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你就是沟通的桥梁。如果表现不俗,往往容易获得领导的信任和赞赏。
别再说翻译没有前途了,只要足够 ,翻译工作正是你职业生涯 的敲门砖!
马英九曾经说过,蒋经国是影响他最深的人。蒋经国去世后,每年马英九都要去陵寝祭拜,次次眼眶泛红、语带哽咽。年1月,蒋经国去世15周年纪念日,马英九前往祭拜磕头,面对镜头,他强忍泪水,约有15秒钟说不出一句话,真情流露令人动容。
在马英九担任英文秘书的六年,蒋经国的廉洁奉公,以及对下属的细心体贴、包容大度,潜移默化影响着马英九。继承蒋氏反“ ”的遗志,也奠定了他一直以来反对台湾分裂,主张渐进式统一的政治立场。
在伟人身边,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了不起的人。
各位亲爱的翻译官们,共勉。
本文转自:译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