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宗教 >> 美术史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
在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派艺术相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想色彩的卡拉瓦乔艺术的产生,它是与当时意大利的动荡时代有关。
十六至十七世纪,意大利人民的起义斗争连续不断,这种斗争也影响了一些出身于下层的艺术家。他们的苦闷和反抗的情绪必然会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一些资产阶级的艺术史家把卡拉瓦乔看成是一个奇怪人物,其实,正象在这个时代产生了布鲁诺、伽里略、康帕涅拉那样的人物一样,这都是历史的必然。
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出生于北意伦巴底一个贫苦之家。父亲是一个侯爵家中的管事人。由于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为卡拉瓦乔。早期,他曾从米兰的西蒙·彼得尔查诺学习,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曾接触过样式主义的艺术。但是,对他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当然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的作品和伦巴底的现实生活。十六世纪九十年代,他来到了罗马,开始曾作过样式主义画家德·阿尔皮诺的助手。不久,他就摆脱了阿尔皮诺,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他早期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逃亡埃及途中》()、《弹曼陀玲的姑娘》()以及《女ト者》(—)等。在《逃亡埃及途中》一画中,就已开始显示出卡拉瓦乔独特的风格。
他努力使宗教题材不仅世俗化而且是大众化,着力于表现下层生活。画面上,除了天使的形象有点美化外,其他人物都很少有宗教气息,约瑟的形象完全是一个朴素的意大利农民。在《女ト者》一画中,表现了一个风俗性的场面。那个给人看手相的吉普赛女人是来自街头的下层人物,毫无美化和理想化成分。那个青年男子也是直接按照画家一个朋友的形象画下来的。卡拉瓦乔这种大胆探索生活的做法,自然会引起一些保守派的不满。有人攻击他的艺术是描写了“粗野的自然人”,缺乏美和理想化。其实,卡拉瓦乔艺术的真正价值也正在这里。他正在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开辟着一个新的时代。在一生中,从生活到艺术,他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
约在一五九口年,他为圣·路易德热·德·法兰切日教堂画了著名的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在画面上,有两个等身大的人物,马太完全是一个农民的形象,好象正在吃力地写字。由于这个人物画得十分粗野无理,结果引起了订货人的不满。特别令人不能容忍的是马太两只粗野的脚正冲着观众。学院派理论家贝洛里说:“马太的形象既不具备圣徒形象的崇高,也无有风采,这个人坐在那里,大脚压着二脚,特别是两只粗笨的脚在吸引着观众。”这幅画所以引起的争论,是由于两种不同美学思想的冲突。
卡拉瓦乔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引进神圣的教堂,这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这正象后来荷兰的伦勃朗把圣母画成了尼德兰的农妇一样。由于这幅作品遭到了拒绝,画家只好又另外补画了一幅。卡拉瓦乔的画风虽然遭到订货人和一些学院派的嘲弄,但是,他仍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在嘲弄和攻击中并没有后退。在一六○二至一六四年间,他又完成了另一幅出色的祭坛画《基督的下葬》。这里同样没有激动不安的殉教气氛,基督好象是一个死于贫困的普通人。这幅画给人的印象是:不是宗教的悼念,而是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画面上的圣母完全不是拉斐尔式的圣母,在她那张面带生活忧虑的脸上流露出疲倦的不幸的表情。画中的人体象浮雕一样凸起,显得结实有力。
他运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光来突出画面上的主要部分,这就是卡拉瓦乔特有的暗绘风格,这种手法后来为伦勃朗和委拉士贵支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承认这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年轻的鲁本斯在罗马曾把它临摹下来。卡拉瓦乔在一六五至一六六年间又画了一幅和《基督下葬》相同性质的作品,这就是为圣·马利亚·德拉·斯卡拉教堂而作的《圣母升天》的祭坛画。死去的马利亚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形象真实而又生动。她头发蓬乱、面色憔悴,好象极其疲倦地睡在一个破烂的农舍小床上,那对光着的脚显得特别显眼。这是一个贫穷者之家,周围的使徒好象是这个家庭的邻居。圣母身旁的马格达丽娜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农家姑娘,正悲伤地坐在一个粗笨的小木头板凳上。这里,圣母的死就象一个普通农妇的死,丝毫没有臆造和宗教气息,她朴素的就象生活本身一样。画面上唯一的一块稍显得富丽堂皇的帷幕,这是按照订货人的要求才画上去的。
像这样描绘贫穷生活的画在十七世纪初还是不多见的,它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深厚的同情心,也反映了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美学思想。这幅画的明暗对比不如前期作品那样强烈,人物和背景都笼罩在柔和的自然光中,更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减少了戏剧气氛。
正是由于有着明显的革新倾向,所以这幅画比其他作品遭到了更大的攻击和诋毁。订货主拒绝接受这件作品的理由是:没有把圣母的崇高和光荣描绘出来。学院派的理论家们指责他不该把圣母的两只光着的脚画的那么突出,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事。正是在卡拉瓦乔处在进退维谷的时候,鲁本斯帮了他的忙。鲁本斯劝曼图亚公爵把这幅画买了下来。这件杰作的作品现收藏在法国的卢佛尔宫博物馆。
为什么卡拉瓦乔的作品总是有争论呢?这不仅仅是由于他画的人物是粗野的,平凡的,更由于在他的作品中包含有对社会批判的因素。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是怀疑主义者。文艺复兴是人类对现实充满理想的时代而十七世纪是理想开始破灭,人们产生怀疑和批判的时代。在欧洲的艺术作品中表现怀疑与批判,卡拉瓦乔是走了第一步的。以后,这种批判的因素在伦勃朗、委拉士贵支、卡洛、路易·勒南等人的作品中日益变得更加明显和强烈。在卡拉瓦乔所作的《多疑的多玛》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对社会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直到一六O九年十月他才得到罗马教皇的赦免。在他回罗马的途中谁知命运多舛,又让追捕别的逃犯的士兵把他误捕下到狱中。次年,才把他无罪释放。这时,他身上分文无有,只好徒步向罗马进发。在路上又染了虐疾,他最后默默无闻地倒在路上,结束了痛苦的也是伟大的一生,时年仅三十七岁。
大家是否有建议或者补充呢?欢迎小伙伴们给小编留言!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