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历史 >> 近代以来苦命缠身的俄罗斯海军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海军强国之一,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总的来讲,俄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陆权大国,其海军虽然装备一直也不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海战成绩却非常难看,与英国海军相比逊色不少。尤其是近代以来,可谓一直被“苦命”缠身。
一、克里米亚战争:战舰充当“浮动炮台”
自彼得大帝年建立俄罗斯海军后,初期建树颇多,尤其在俄土三百年战争期间,俄罗斯海军表现神勇,基本每次海战中都完虐土耳其海军。
彼得大帝但在其后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海军已经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海军,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和荷兰海军,拥有14艘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巡洋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船。
被堵在军港的黑海舰队战争初期打的很好,但英国、法国海军参战后,俄罗斯海军逐步陷入被动。黑海舰队被迫龟缩于塞瓦斯托波尔,其战舰充当“海上浮动炮台”,背靠要塞进行还击,并最终以10.2万人的巨大伤亡及黑海舰队的全军覆没,换得了“保有尊严的有条件投降”。战后签订的《巴黎和约》规定,克里米亚依旧属于俄国,但俄必须拆除在黑海沿线地区的一切军事设施,并不得造舰驻军。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海军厄运连连,可以说开始与“苦命”为伴。
二、日俄战争,太平洋、波罗的海舰队不复存在
年,俄海军制定了20年新舰建造规划,至年俄海军曾排名世界第三,拥有战列舰20艘、海防舰22艘、装甲巡洋舰11艘、巡洋舰22艘等,还有大批新舰艇尚在建造中。
日俄战争期间,被围在旅顺的俄舰队但在日俄战争中,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几乎被日本海军全歼,仅剩下没有参战的黑海舰队,全海军只剩下装甲舰7艘、岸防装甲舰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2艘、炮舰6艘、水雷艇9艘、蒸汽船2艘、运输船8艘等,世界排位由第三降为第六,可以说是又回到了起点。
三、一战期间,赢的输的都是一本糊涂账
日俄战争失败后,俄国政府很快准备再铸辉煌,曾先后制定了多个造建计划,其中“小规模造舰计划”,准备建造战列舰7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9艘;“大规模造舰计划”,准备建造战列舰27艘、战列巡洋舰12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艘、潜艇36艘等多个海军重建计划。不过,对俄国来说太晚了,一年后一战就爆发了。
一战期间的俄舰队一战爆发时,俄海军有8艘战列舰、巡洋舰14艘、驱逐舰艘,鱼雷艇25艘、潜艇25艘。正在建造中的有战列舰7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6艘、潜艇18艘。此外,年还从美国获得潜艇12艘,另从日本购回原日俄战争被日本俘获的战列舰2艘,巡洋舰1艘,海军规模排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之后第五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的国内战争,对苏俄海军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俄海军大战初期虽在波罗的海、黑海有较为成功的战例,其中在黑海俄军完胜土耳其人,在波罗的海俄国虽不敌德国,但也未陷入完全被动。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为了避免舰艇落入德军之手,苏维埃政府下令将驻泊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舰艇调往新罗西斯克。但随着战局的快速变化,来不及完成这一任务,列宁被迫签发了沉毁停泊在新罗西斯克的黑海舰队所有舰艇和商船的密令。
一战俄海军可以用逃的逃、散的散、沉的沉来形容。等内战结束,苏联海军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剩下的只剩下收拾战争留下的烂摊子。
四、卫国战争:规模庞大但短板过多
二战爆发前,苏联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海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从规模上说,可称得上是庞大。
年,斯大林提出了一份惊人的扩军打算:要在年建成战列舰15艘、战列巡洋舰15艘、驱逐舰艘、潜艇艘。但由于工业基础、建设资金限制,进展十分缓慢。
苏联甘谷特级战列舰,建于一战时期据统计,二战前的苏联海军装备各型主要作战舰艇艘,其中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领舰7艘、驱逐舰52艘、潜艇艘。护卫舰22艘、浅水重炮舰21艘、炮舰5艘、布雷舰18艘、布网舰4艘、扫雷舰80艘、各种快艇艘。此外还在建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2艘、巡洋舰10艘、驱逐领舰2艘、驱逐舰45艘、护卫舰15艘、扫雷舰25艘、浅水重炮舰6艘、潜艇91艘、猎潜舰12艘、布网舰10艘等。
苏联海军司西伯利亚共青团员号潜艇二战期间苏海军装备的舰艇以中小型舰艇官兵人数最多时曾经达到万人,但与当时的海军强国英国、美国、日本等相比,无论是技术、战术存在的短板颇多,水面舰艇更是乏善可陈,虽然舰艇数量不少,但大都是中小型舰艇,战列舰老旧不堪,航空母舰只存在于图纸之上。
二战苏军装备的鱼雷快艇二战爆发后,战前制定的海军发展计划被中断,海军被封闭的几个孤立的海域,波罗的海舰队被芬兰和德国的水雷困在港口动弹不得,黑海舰队丢失了克里米亚的重要军港塞瓦斯托波尔,北方舰队游走在摩尔曼斯克航线上,仅能自保而已。尽管从苏联宣传上看海军成就很大且英勇无比,但实际情况却始终没有摆脱被动局面。
五、冷战最后,国家解体海军衰微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下决心要发展大海军,并为此制定了庞大的发展计划,虽然其思路没有摆脱二战的影响,但如果按期完成,力量仍然非常可观。但遗憾的是赫鲁晓夫继任后,认为在核武条件下,水面舰艇意义不大,至于航空母舰更是“铁棺材”,主张大力发展导弹、核潜艇。
苏联德尔塔4型导弹核潜艇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戈尔什科夫的推动下,海军发展总算进入了“平衡海军”状态,力量增速很快,在世界许多地方,都能与美国海军势均力敌的较量,但从战略力量上看,仍旧未能摆脱西方忽悠。
苏联莫斯科号直升机航空母舰苏联基辅级航空母舰例如,在航母发展上连续犯错,在赫鲁晓夫时代建造了所谓的直升机母舰,事实上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冷战后在印度的拆船厂结束了使命。后又受垂直起降机的影响,连续建造了四艘“四不像”的“基辅”级,力图“少花钱,办大事”,但战斗能力非常差,苏联解体后没几年就退役的退役,卖掉的卖掉,其中“基辅”号、“明斯克”号在中国成为了游乐园,“新罗西斯克”号在韩国被拆毁,目前仅剩“戈尔什科夫”号改建后进入印度服役。
建造中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建造中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才从西方忽悠中醒来,开始建造常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曾称“巴库”“勃列日涅夫”号等),核动力航空母舰“乌里扬诺夫斯克”也摆上了船台。
虽几经周折刚刚有所动作,苏联却迎来了解体。为了给苏联海军多保留点“血脉”,“库兹涅佐夫”号在国家解体前,被海军强行开走,目前在北方舰队服役。二号舰“瓦良格”号也就是中国现在的“辽宁”号。
至于核动力航空母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建造30%即被拆除。这就是始终苦命伴随的苏联海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