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历史 >> 高达机设系列ldquo战斗就是至死
CC来源
78DM热砂战线一般来说,只要听到“沙漠”这个词,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一望无际的沙海。沙漠地带属于绝对的特殊环境,一般部队极少会驻扎在这里。不过,专为沙漠作战而开发兵器的脚步却从没有停止过。以扎夫特军来讲,为了发动对地球本土的“衔尾蛇”作战,特别针对在沙漠地区作战而研发了局地用MS。MS进行沙漠战的最大问题,是以双足在沙地上步行的移动方式,机动力非常之低。别说机械,就算是人类,在沙地上行走时脚踝和膝盖的负担也很重。以早期的ZGMF-金恩为例,全装备重量达到了八十吨,接地压力非常高,足部很容易就会陷入沙中,严重的还会造成下沉太深而动弹不能。而且,MS装甲虽然能够耐受住线性战车主炮的直击,但由于装甲分割设计的缘故,关节、感测器、换气口无法覆盖装甲,随时可能因为吸入沙尘而造成运作故障。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沙漠行走效率低下的问题,MS关节负荷极大,砂砾吸入关节内部造成零件非正常损耗,这些问题导致MS在沙漠中的故障率远高于其它环境。即便如此,扎夫特军依然坚持在沙漠中也要运用MS。究其原因,是因为MS在相比起传统兵器来拥有高度的战斗力与泛用性。一开始扎夫特军所开发的是具备可变能力的重型陆上用TFA-2“扎乌特”,采用履带/步行的混合移动模式,基本解决了在沙地表面移动的问题。但是,扎乌特毕竟只是据点防卫型重火力MS,在战场上的移动速度实在是龟速无比,重装化的设计导致扎乌特的动作也十分迟缓。即便火力上能够匹敌甚至凌驾线性战车,一旦交火机动性差的扎乌特容易被团队协作的战车大军包围后逐个击破(高层一拍脑门让残疾人坦克去肛主战坦克),这就很尴尬了……不信邪的扎夫特高层在阿拉曼登陆战中投入了扎乌特部队,遭到了联合欧亚联邦军的线性战车部队的狙击,几乎全军覆没。沙漠之虎C.E.71年的北非地区,并非是在地球联合的掌控之中了。前面也提到了,由于第一次卡萨布兰卡海战的胜利,扎夫特军从地中海登陆北非,并一路朝南高歌猛进,兵锋直指阿拉曼。5月30日,地球联合欧亚联邦军与扎夫特地面部队展开激战。虽然一开始以陆战炮击型重MS“扎乌特”为主的扎夫特军,遭到联合军战车部队的全面压制。不过随后因为新型MS“巴库”的投入而扭转了战局。苏伊士攻防战之后,位于非洲的联合军已然疲软,扎夫特军完全掌握了对北非的控制权。而北非也成为了扎夫特在地球上的一大据点,而被长期占领。负责镇守这个地区扎夫特军部队总指挥官,便是赫赫有名的“沙漠之虎”安德烈·巴尔菲卢德。单听外号的话,难免会让人猜测巴尔菲卢德是个凶悍好战之人。但与这个令人畏惧的外号恰恰相反,其本人是一个非常理性,不喜欢打无意义之仗的指挥官。当然了,身为一名军人,巴尔菲卢德自然会按照高层的指示,执行一些并不光彩的任务。可以说在击溃联合军占领北非之后,唯一能让巴尔菲卢德感到头疼的对手,就是民间反抗组织“光明沙漠”。这支人数并不十分众多的游击队,时不时就会对巴尔菲卢德的部队发动神出鬼没的沙漠游击战。虽然拥有陆战性能优秀的MS巴库,但一直以来巴尔菲卢德都没把“光明沙漠”视作对等的敌人,“自走炮和巴库之间称不上是战斗”。后来因为游击队的陷阱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失去了重视的部下),巴尔菲卢德以牙还牙烧了游击队盘踞的城镇,却放过了所有的居民。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惩罚之前玩过火了的游击队(以强袭作饵炸毁了三台巴库),另一方面则是逼迫非暴力不合作的当地土著接受扎夫特军的占领政策(烧光粮食砸毁房屋,最后只能接受扎夫特军的诏安救济)。试想,如果没有大天使号的介入与协助,因此而失去存活根本的“光明沙漠”这一支游击组织,不用巴尔菲卢德部队进行镇压,自己就会慢慢支撑不下去,最后弹了弦。对于巴尔菲卢德来说,在战场上遇到少年基拉·大和,对于他本人来说算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在塔希尔市区“遇袭”时,巴尔菲卢德就识破了基拉的真实身份。而后将二人邀请到自己的住所,也完全是因为对基拉的能力和立场感到好奇罢了。就像是兰巴·拉尔与阿姆罗·雷那样彼此受到对方的吸引,巴尔菲卢德虽然很喜欢这个少年,却还是选择与其作战(名台词“眼神不错”却是对卡嘉莉说的)。这是因为巴尔菲卢德作为一名观察者之前,他首先是个军人。即便思考着战争的意义,手里的枪却也始终没有放下。巴尔菲卢德作为北非战区扎夫特军地面部队的最高长官,其洞察力、指挥能力以及MS驾驶技术都是一流的存在。除此以外,巴尔菲卢德还是一个身受周围同僚敬爱的上级、前辈,比如“老虎的忠犬”、巴尔菲卢德部队现场指挥副官的马丁·达哥斯塔。放错人了另外,作为巴尔菲卢德本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与其在公私两面都配合默契的搭档、恋人,爱莎·特莱茵。爱莎是个个性淘气的年轻美女,她不仅仅是巴尔菲卢德的情人,也是与其并肩作战驾驶MS的搭档(关系就像兰巴与哈蒙一样)。可惜在与强袭的对战中,因为座机被击破而丧生。安德烈·巴尔菲卢德不但是一个有用优秀能力的领导者,MS驾驶技术也非常高明(与拉古战斗是仅次于与神盾的死斗,强袭受损最为严重的一次),并且还是个强运的男人。在座机被强袭击破后,巴尔菲卢德虽然受了极为严重的伤势(没了左眼左手右脚),但总算是顽强的活了下来。在养伤中的巴尔菲卢德,本人的想法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认为有才能的人,无论调整者还是自然人都应当做对这个世界有帮助的事情。而PLANT最高评议会当权强硬派的政策路线,很明显是与这种思想背道而驰的。并未查知巴尔菲卢德想法转变的帕特里克·萨拉,依然十分倚重这个能力优秀的部下——或者说想尽可能榨干这个奇迹生还的英雄剩余的价值吧。四足兽王众所周知,以非洲巴纳迪亚周边为据点的扎夫特军,配备了适应沙漠战的局地用机体TMF/A-“巴库”。这是一种造型十分另类、由其擅长在恶劣地形之上运用的高机动机种。双足人形的主力MS“金恩”、可变式重火力MS“扎乌特”在重力下的低效率表现,令军方开始反思“人形是否真的适合作为陆战兵器?”。并且因为感受到来自联合军战车部队的威胁,重新对陆上强袭用MS产生了兴趣。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便是TMFA-“巴库”。从之后的表现来看,巴库作为一款“在陆上强袭作战中对抗地球联合军线型战车用特化机种”定位的MS,毫无疑问是相当成功的。自C.E.70年投入实战后,巴库便频繁出现在地球上的各大战场,其中尤其以北非战场最为活跃。即便是在联合军也开发出自军用MS后,在沙漠戈壁等恶劣地带作战,巴库也是非常可怕的对手。在非洲战区流传有一个联合军官兵公认的事实:只有运气最好的人,才能在巴库的袭击下存活下来。那些能够避开毫米二联装磁轨炮的线性战车/MS,往往会在接下来的高速近身战中被光束军刀一切为二。而己方反击的炮弹和光束,却根本打不中前投影面积小、宛如在地面上爬行般高速移动的钢铁四足兽。在平原或者沙漠这类开阔地带,巴库成为了每一个联合军士兵的梦魇。由于雅金·杜维战争的战事不断升级,以及MS用超小型光束兵器的战场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军方也提出了开发一款以巴库为基础,能全方位搭载各式光束兵器的新型MS的要求。不过因为巴库的基本性能已经相当优秀了,因此新型机也只需要以前者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拘捕改良即可。由于高层始终对扎乌特强大的火力终究难忘怀,因此对巴库的升级改造也可看作是MS高火力化理念的死灰复燃。这台根据火力强化理念所完成的巴库后继改良机,便是后来成为巴尔菲卢德个人专用机的TMF/A-Lagowe(拉古)。基本结构头部“拉古”的轮廓和基础构造,与其兄弟机巴库是别无二致的。与巴库相比,本机外观上的主要区别,便是头部线条变得更为尖锐。作为指挥官用高端上位机种,本机保留了扎夫特军MS一贯的独眼式摄影机。将原本设置于头部后端的双通讯天线移到了额头两侧,然后追加了两对小型副天线,强化了本机在战场上与僚机之间的双向通讯能力。为了明确凸显本机的指挥官专用机体的身份,设计团队为本机特别设置了大型角饰。四肢本机继承了巴库优秀的“四足兽型”设计,通过对驱动系统的改良、超高张力纤维的换装,是的本机比起巴库来轴动力性能提升度几乎达到20%,四足移动时最最高速度提升20%以上,无论是机动性和格斗能力都远胜原型机。并且,本机也保留了四足底部的履带式传动装置。由于采用的零部件规格更高(在巴库上只需五十块的螺丝,到拉古上就要三百块),因此即便设计规格没变,但进行履带式高速移动时本机能发挥出比巴库更高的速度。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原本在巴库上不太理想的近战能力,用以弥补头部光束军刀的攻击死角,设计团队在本机的四足尖端装设了大型格斗爪。在零距离贴身肉搏战时,本机能够以格斗爪突刺贯穿敌机的装甲。不过这种武器的运用要求驾驶员具备极高的驾驶技术、临场应变能力,对四足兽型MS的运用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且随着PS装甲的出现,实体格斗武器的价值大幅降低,终究还是被光束兵器所取代了(比如地狱犬型巴库考虑的就是尽可能装备更多的光束獠牙)。驾驶舱本机通过彻底的针对性改良,在机动性、攻击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相对的,本机的操纵性难度也大大地增加了。考虑到单人操纵根本无法完全驾驭发挥本机的性能,技术人员只能改为采用偶座式驾驶舱,将驾驶与炮手的机能精细地分割开来。主驾驶员可以将炮手的工作交给同乘的副驾驶,自己可以专注于机体操纵上,借此提升战斗时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特殊能力有扎乌特的前车之鉴,本机除了装备了四肢履带外,还在机身两侧加装了一对附带喷射器的大型机翼。每片机翼上设置有两组大口径喷射器,加上机身后部的一组,总计五组喷射器令本机在重力环境下具备凌驾于巴库之上的远距离跳跃能力。主武装TwinBeamSaber/双刃光束军刀在雅金·杜维战争初期,扎夫特军MS所使用的近战格斗武器是重斩刀。这种大型实体武器用法多种多样,刺、削、劈皆可,面对普通装甲很有优势。不过,一旦面对采用了PS装甲的联合MS,这种实体重斩刀就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当然能切进装甲缝里那算是你的本事)。由于考虑到巴库在近距离MS格斗战方面能力欠佳,并没有足以对敌方MS造成威胁的格斗武器。技术人员一开始的设想,是在新型机的四肢与吻部装设格斗战用大型爪牙,设计成类似刃齿虎样子的外观。如果克鲁泽队没能成功夺取GAT-X系列,扎夫特军的光束兵器小型化研发晚一点告成。那么本机所搭载的近距离格斗武器,就会是上面所说的大型爪牙了(其实还是有遗留,仔细看拉古下巴)。幸运的是,本机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题通过移植从地球联合方面夺取来的MS技术而得以完全解决,也就是扎夫特军的光束军刀实用化。从外观上来看,在吻部搭载了双刃光束军刀的本机,就好像是衔着武器一般。从武器名称上也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能从刀柄左右射出光束刃的特殊光束军刀。技术人员如此设计的原因之一,恐怕还是为了便于本机与联合军战车部队交战,能在电光火石的瞬间将战车一切为二(这种武器布局在MS战中存在致命的攻击死角,死角踢爆狗头的现象常常发生,所以必须以足部格斗爪来补强)。TwinBeamCannon/二联装光束加农炮作为一台强力的陆战兵器,威力强大的射击武器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四足兽型MS,本机并不具备类似金恩、西古和盖茨那样二足人形MS所拥有的机械手臂。也就是说,对于四足兽型MS来说是无法使用携行式武装的,必须在背部以及头部增设武器搭载平台才行。以原型机巴库而论,其背部武器平台能够装备二连装电磁炮和多连装飞弹发射巢。这两种武装无论哪一种都是具备足以一击摧毁战车的强大威力。但是,一旦面对装备了PS装甲的特殊机种,这种武器配置就无法发挥作用了。为此技术人员为本机设计搭载了二连装高出力光束加农炮,不但威力强大,还能进行连续射击,左右双炮门可以同时发射,破坏力不容小觑,可以充分对应中、远距离的炮击作战,其射击精度也因为存在副驾驶炮手的缘故,实战中身处复杂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准确狙击目标。本机自C.E.71年配发到北非战区巴尔菲卢德部队以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战斗,便是与大天使号舰载机“强袭”的生死对决。巴尔菲卢德凭借自身优秀的驾驶技术和副驾驶爱莎高超的射击能力,以及本机超群的机动性和火力,令号称“最强”的强袭高达也陷入苦战。不过,由于爆发了SEED能力的基拉大和迅速适应了沙漠地形,原本战斗力就逊于强袭的本机就失去了原本的优势,进而被利用了其攻击死角的强袭高达所击破而败北。
粉丝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