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对决45天见分晓终极停火协议敲定纳卡新

发布时间:2020/12/1 3:13:35   点击数:
白癜风症状 http://www.bflvye.com/

11月11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第四轮停火后,作战双方已停止敌对行动。这意味着俄罗斯总统普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西尼扬于10日联合签署的协议已结束了当地45天的混战局面。

从结果来看,亚美尼亚全面溃败;阿塞拜疆实现既定目标,收复失地;俄罗斯维持了纳卡的战略缓冲区地位,迈出了重建外高加索区域领导权的关键一步;土耳其喜忧参半,获得了纳卡维和观察员的资格,但未获得直接派驻军队的权利。而据11月17日,来自俄罗斯维和部队的最新反馈,亚阿两国基本遵守了停火协议约定。这也意味着纳卡冲突已经尘埃落定,新的区域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停火协议:重新划定纳卡的势力范围

根据最新的停火协议,亚阿两国自莫斯科时间11月10日零时起全面停火。亚美尼亚从11月15日起陆续向阿塞拜疆移交此前占据的阿方领土,其中11月15日交还克尔巴贾地区,11月20日交还阿格达姆地区(Agdam,纳卡之外的阿方被占领土),12月1日交还拉钦(Lachin)地区。

沟通纳卡与亚美尼亚本土的拉钦走廊将交由俄罗斯维和部队控制,但位于走廊之中的舒沙城仍维持自11月8日以来的阿塞拜疆占领状态。同时,阿塞拜疆方面有义务保障拉钦走廊的交通运输安全。俄罗斯维和部队的首轮驻扎周期为5年,此后只要亚阿两国未提出异议,驻扎周期将自动顺延。从以上条款不难看出,阿塞拜疆将收复此前失去的所有被占领土,毫无疑问地实现了此前既定的战略目标。

亚美尼亚全线溃败,虽然勉强保留了法理上属于“亚美尼亚领土”的纳卡自治州,但其在地里位置上与亚美尼亚本土的隔绝状态,将使其逐渐沦为“事实分裂状态”。

俄罗斯成功维持了纳卡的战略缓冲区地位,并以此作为其维系其在外高加索事务中终极决定权的重要基石。土耳其获得维和观察员资格,获得了介入外高加索地区事务的入场券,但在可见的将来绝无挑战俄罗斯在该地区第一强权地位的任何可能。

各方反应:五味杂陈之下的众生相

作为停火协议的最大受益当事方,阿塞拜疆全国上下都进入了某种“集体狂欢”的模式。事实上,在官方宣布收复舒沙古城(与阿塞拜疆有着深厚历史联系的古城)的当天开始(11月8日),全国范围内的狂欢就已经开始。从首都巴库到地方小城,民众自发地载歌载舞,欢庆这一阿塞拜疆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辉煌时刻。

与阿塞拜疆的欣喜若狂相比,作为此次冲突最大输家的亚美尼亚则陷入“集体性的愤怒与沮丧”之中。在首都埃里温,愤怒的民众冲进了议会和政府大楼,高喊“我们永远不会放弃”,并要求亲自签署“屈辱协议”的现任总理帕西尼杨下台。更有甚者,亚美尼亚这种“集体性的愤怒”已经延伸到了海外:在欧美多国都出现了亚美尼亚侨民攻击阿塞拜疆或土耳其侨民的事件。

作为此次冲突最大的幕后操盘手,俄罗斯官方反应微妙。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敲打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提醒其见好就收,不要试图挑战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对于其“最后时刻救下”的亚美尼亚,莫斯科方面也不断提醒其需要“感恩”,声称“俄罗斯已尽到集体安全组织的宗主国义务,埃里温方面不要将自身的无能怪罪到俄方身上”。而此次冲突另一操盘手的土耳其,埃尔多安当局的回应却相当低调。

埃尔多安本人至今仅在正发党的内部会议上做了诸如土耳其获得了参加纳卡维和行动资格的模糊表述,而作为当局直属喉舌的每日晨报也仅对终极停火协议的达成进行了模糊陈述,并未提及具体条款。

由此可见,埃尔多安当局在纳卡冲突中所面临的国内民意压力也不小:土耳其在冲突中力挺阿塞拜疆的行为众人皆知,而民意自然也对这样的力挺所能带来的战略回报颇为期待。因此,过分真实地披露最新停火协议的细节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埃尔多安当局已经持续走低的民意支持率。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jt/201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