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会第九五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导读正月里的茵陈是一味有药性的中草药,此时虽然叶小细碎,但是药用价值最高。茵陈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状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禁忌: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相关配伍:
1、《伤寒论》:茵陈、栀子、大黄。治伤寒八、九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2、《玉机微义》:茵陈、附子、干姜、灸甘草。治寒湿阴黄,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3、《食医心镜》茵陈羹:除大热黄胆,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2、《本草钩述元》: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
3、《本草图解》:发黄有阴阳两种,茵陈同栀子、黄柏以治阳黄,同附子、干姜以治阴黄。总之,茵陈为君,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也。
4、《别录》: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道:茵陈者,青蒿之嫩苗也。
秋日青蒿结子,落地发生,贴地大如钱,至冬霜雪满地,萌芽无恙,甫经立春即勃然生长,宜于正月中旬采之。
其气微香,其味微辛微苦,秉少阳最初之气,是以凉而能散,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今年是年里立春,虽说春回大地,可是寒雪沥沥,田地里还是一片荒芜。
报春的花草还未发枝展俏,此时能透露一点春意的,恐怕只有茵陈了。
节
气
传
统
它越过冬天,随着春天的到来,从老去的陈根而发芽生长,这才得名茵陈。
正月里的山岭坡地,河滩渠畔都能看到茵陈,棕绿细长的叶子绿中发灰,叶片上披覆着一层灰白的茸毛,绒绒软软,绵绵茸茸的很可爱。
正月里的茵陈是一味有药性的中草药,此时虽然叶小细碎,但是药用价值最高。
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著载: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利湿,凉血益气,祛退黄疽作用。
把它洗净晒干泡茶长期饮用,具有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所以采挖茵陈是要抢节气的,正月里的茵陈泡茶才最是地道药性最好。
节
气
茵陈的用法
1、茵陈大枣茶组成:茵陈20g、大枣3g、冰糖若干功效:除了保肝利胆,还可以祛湿化痰,调理脾胃。因此对降血脂有很好的功效。2、祛湿养生药浴方组成:茵陈、艾叶、侧伯叶、菖蒲等煮水两次,将药液合在一起来泡浴或泡脚。功效:可以有效祛除体内肝胆湿气。对于小孩的湿疹、黄疸有一定疗效。3、养肝茶组成:柴胡叶、茵陈、沙棘叶、野山菊、苜蓿叶等,平日可泡水当茶饮。功效:清肝利胆,健脾祛湿,美容养颜。脸有斑点,发黄、暗淡有部分是由于体内肝胆湿气瘀阻或是肝郁气滞所致,养肝茶对这类有良好效果呦。4、茵陈煮鸡蛋茵陈加水煮鸡蛋。吃了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5、茵陈粥先将茵陈洗净,加水煎汁,去渣,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再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适量白糖调味。茵陈是蒿子春天长出的嫩芽,药食皆宜。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属湿热者,症见面目一身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黄;茵陈有绵茵陈,土茵陈之分,利胆退黄以绵茵陈为好。6、茵陈车前饮取茵陈、车前草(或车前子,用纱布包煎)加水0毫升浸10分钟,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钟,煮取毫升。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疸;车前草能利尿止泻,两药常相伍增强疗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7、茵陈姜糖茶将鲜茵陈50克(干品15克)、红糖、干姜(切片)、生姜(切片)加水适量,煎取汁。本药茶功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故可用于辅助治疗急黄疸型肝炎。8、青蒿茵芦茶将青蒿、菌陈、芦根加水煎汤,去渣取汁。清热,利胆,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肝炎。青蒿: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芦根:芦根忌巴豆。9、消黄茶将车前草、半边莲、茵陈洗净,水煎,二滚即放入红糖,再煎2分钟。清热。利湿,退黄。10、茵陈公英汤取茵陈、蒲公英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加白糖30克。清热解毒,利胆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患者。11、消炎利胆茶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0毫升,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12、茵陈拌豆腐茵陈过水,加豆腐丁,加清油,调味料拌均。清热解毒,利胆退黄。13、茵陈麦饭茵陈淘水,晾到八成干,拌上面,加调味料直到拌散为止。上锅蒸五分钟,油烧热,茵陈加蒜沫,葱沫,热油泼在茵陈上,拌均。14、凉拌茵陈茵陈蒿嫩茎叶g,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15、茵陈蒿炒肉丝茵陈蒿嫩茎叶g,猪肉g,葱花10g,姜末5g。将茵陈蒿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病症。16、茵陈窝头鲜茵陈g,米面适量。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适量调和米面,做成窝头,蒸熟食,或做成馒头亦可。此法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正月里的茵陈除了制茶喝,还因为颜色葱绿,药草味浓烈,用来泡酒也是极好的!老舍先生在名著《四世同堂》中,描写诗人钱默吟离不开茵陈酒:"他的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到特别高兴的时候,他才喝两盅自己泡的茵陈酒";"钱先生向桌底下摸了会儿,摸出个酒瓶来,浅绿,清亮,象翡翠似的——他自己泡的茵陈。不顾得找酒杯,他顺手倒了两半茶碗。一仰脖,他把半碗酒一口吃下,咂了几下嘴。17、茵陈酒茵陈酒据说能够清热祛湿、舒筋活络。还能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有网友分享自制茵陈酒的经验,正月里药性最佳的茵陈泡出来的酒色碧绿悦目、香味醇郁。而出了正月的茵陈泡出来的虽然也是香味口感颇佳,但是颜色棕黄,药力自然亦有所差。茵陈酒既能酌杯中之好,又可防酒毒保肝护肝,还能发挥舒筋活络功用,举杯共饮自有别样情趣和逍遥自在。也许正因为如此,知堂老人周作人曾经赋诗一首赞誉茵陈酒:红日当窗近午时,肚中虚实自家知,人生一饱原难事,况有茵陈酒满卮。刚刚过去的冬天有些干旱,坡地上的茵陈,今年出芽很少而且细小。沿着坡道慢慢的找寻,一棵棵枯死的蒿草根部,一簇簇嫩绿的茵陈小叶苗显现着生机。把嫩苗从老根上采下来,从土地上挖出来,抖掉泥土、去掉枯叶,手掌间飘过来它特有的草叶香。细细的择摘干净,泡上一壶茵陈酒。我还不知道泡多久才能喝呢,如果你知道,就来一起举杯小酌品尝一下吧。推荐阅读
1、应象微络刺血,看完你就会治疗很多疾病
2、临床五招刺血疗法(干货分享)
3、随便扎扎有神效,天理何在(荐读,满满的干货)
THEEND—I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部分摘自:十米阳台。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整理:铭铭。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防疫香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