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摸着美国过河之二工业化消费主义科技创

发布时间:2021/9/3 11:57:29   点击数:

文/姚亚平

我们用40年走过了美国年要走过的路,看美国的房地产的富豪跟做Facebook的富豪不会在同一个时代出现,今天在美国福布斯富豪榜里面没有地产富豪,就有一个川普。但是我们的钢铁、富豪,我们的房地产富豪,跟我们QQ和科技富豪是在同时出现的。

工业化

//时代的商人

我习惯把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作为美国现代工业化的起点。

南北战争本质是北方第二产业工业资本家与南方第一产业种植园主争夺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资源的方向性冲突。此后,完成了整合的美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船长”范德比尔特承担起了中国铁道部刘志军的角色,把铁路铺从五大湖区贯穿密西西比河,用钢铁串联起来统一美国的骨架,把内陆经济通过五大湖区航道跟“环太平洋经济圈”打通,用物流业基础设施盘活了整个北美大陆,成为战后的首富。

把家族北大西洋航运事业拓展到大陆铁路的范德比尔特作为新世界的newmoney新钱,仍然寄希望混进欧洲的贵族圈子;而没落的欧洲贵族们,急需要联姻新钱来补贴家用。于是范德比尔特女儿联姻英国公爵家族,成了后来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亲外公。

修铁路和工业化就需要大量钢铁,因此范德比尔特之后的美国首富就顺理成章变成了钢铁大王卡内基。

修铁路运什么呢?煤油,就是家家户户点灯熬油的煤油灯必备耗材,估计白送煤油灯、长期靠卖耗材收费的商业模式成就了新首富洛克菲勒。当上大王之后的洛克菲勒最英明的决策就是自建石油管道代替铁路运输,成本更可控,再也不用受铁路大亨提价要挟了,感觉自己掌握了命运的首富却又一次栽倒在工业时代的科技进步面前:JP摩根风险投资了一个叫通用电气的公司,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爱迪生把灯泡推广到半个曼哈顿了,谁还点煤油灯啊。

运去英雄不自由,彼时的洛克菲勒估计都在准备跳楼了,但天纵奇才总是能够抓住机会改变历史。19世界末,从蒸汽机汽车到内燃机汽车,到蓄电池汽车,正百花齐放,每年的三大汽车竞速赛,都是电池汽车赢得多。站在年看,汽车就应该沿着电动的方向发展下去,毕竟到年美国的万辆汽车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电力推动的。你没看错,年美国一年汽车销售量为0万辆,年中国五四运动的之前美国汽车存量就有万辆。

但是JP摩根和爱迪生倾力建造的大湖水电站才仅仅够半个曼哈顿亮灯,哪有冗余的电力给汽车充电呢?而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生产的内燃机烧的汽油却只是石油在冶炼成煤油过程中先蒸发出来的衍生品,此前都是倒掉的,现在洛克菲勒用此前没用的汽油为汽车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命。

//科学家的时代

洛克菲勒和JP摩根都有一个共同的投资人和合伙人:罗斯柴尔德家族。从-60年代石油成为跟橡胶和咖啡一样的有利可图的贸易品,“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分别在美国墨西哥边境和俄罗斯东欧边界,可能这也是几十年后这两个国家有资格成为美苏争霸的基础原因,毕竟一直到年代,全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是美国,那时候还没中东什么事儿。

罗斯柴尔德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新的品类和一个崛起的大国,所有在美国投资了洛克菲勒和JP摩根。那么在俄罗斯呢,罗斯柴尔德找的合伙人是谁呢?诺贝尔。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个炸药大王诺贝尔,他们不是靠卖炸药赚的钱给现在的科学家发奖,而是在巴库这个地方跟罗斯柴尔德共同开油田(巴库是今天阿塞拜疆的首都,一百年前世界的石油城,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迪拜,就是前几天跟亚美尼亚打仗那个阿塞拜疆)。

给德国和丹麦王室放高利贷起家的罗斯柴尔德投资新世界的代理人JP摩根,让摩根家族在美国开始金融业务(放高利贷);又通过跟洛克菲勒和诺贝尔合伙人,分别开采美国和俄国的石油业务;JP摩根风险投资了爱迪生,爱迪生实验室招聘了不世出天才特斯拉;洛克菲勒本来要倒掉的汽油给福特的汽车开天辟地,一个世纪以后一个叫马斯克的人却要用叫特斯拉的电动车终结汽油车时代。

资本通过支持天才科学家来改变世界,最终这个世界是被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的。

科学家通过寻找需要改变的痛点来确定研究课题,从实验室成果到工程成果,再到商业化和产业化,整个流程需要时间;创造的时间必然比抄写的时间久很多。

在经济学的课程上讲授的用于各种各样的经济预测的经济模型,从长期趋势来看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如果审视和经历一段简短的时期,指数增长趋势看起来与线性增长趋势相似,尤其是指数增长早期。但是一旦达到增长曲线的转折点,指数增长将爆发,而线性模型将不起作用。

以生产力为基础的指数增长正好处于爆发阶段的开端。美国通过技术提高生产力,其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以指数的速度在增长。

经济潜在的指数增长力量要远远强于经济周期性衰退。最重要的是,经济衰退只是表示暂时地偏离基本曲线。甚至大萧条也只是根本模式增长大背景下的一个小插曲。

生产率同样以指数级速度增长。

美国劳动统计局(负责统计通货膨胀的机构)采用一种模型预测,产品质量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采用利莱诺和比尔的保守预测方法,它所反映都是对质量改进的低估,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高估,而且该模型无法解释新出现的产品类型。

尽管生产率统计方法存在很多缺陷,但是生产力现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指数增长曲线中陡峭的那部分。在年之前,劳动生产率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然后提高到每年2.4%,而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加惊人。从年至年,制造业每小时产出量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长,耐用消费品的产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审视上半个世纪单位小时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变化趋势,我们看到平稳的指数增长趋势。同样,这种趋势并没有说明信息技术中每美元的价值已经被大大提升。

//霸王崛起

年美国GDP总量就超越了英国,但直到年美元才取代英镑。

刚开始的美洲大陆被欧洲叫做新世界,对于欧洲而言那时的美国就是新兴市场,跟6年高盛经济学家把中国俄罗斯印度这些新兴市场BRICS金砖国家一个意思。所以欧洲国家都会大量投资美国。直到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德为应对战争开销,都在美国大量变卖资产股票土地等从美国抽走自己的投资,直接导致欧洲打仗美国资产价格受伤,美国的股票交易所无法应对这种跌幅直接关闭市场四个月。

以为要死了的美国资本市场,哪知道战争的需求直接拉动了美国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孤立主义的美国直接成立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个表达有么有很熟悉)。由于战争导致英镑和德国货币都大幅贬值,够买美国的产品和粮食只能用黄金,因此欧洲列强过去几百年环地中海贸易、环大西洋贸易、日不落帝国殖民地积攒的黄金,都通过大西洋航线上一船一船运抵美国。到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有7亿盎司(吨),约占全世界黄金储备的75%,所以美国顺势而为推出金本位制度。

作为人类帝国征服史上第一个战胜国却不占土地的国家,不占有土地却占领了市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战后重建,亚洲的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重塑日本,都通过输出美元资本来消耗本土过剩产能、继而拉动国际消费市场,而全球的驻军又用来保障其国际贸易商道畅通。

科技推动工业时代的产能无限提升,美国无法消耗的供给在军事实力保护下,通过美元输出升级为金融资本,再从而跨越国境企业的崛起成为必然结果。

消费主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边,除了工业化的生产之外,美国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它在用消费市场来驱动的整个所有的商业化的自由经济的进步。同时,它在用它的科技来推动着消费市场向物质生活的需求的满足,所以我们叫一边科技,一边消费。

//第三产业绝对占有

在年的时候,美国AC尼尔森上市的时候,它是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第三产业的公司,所谓叫服务业的公司,就是没有用资产来评估的公司,全美国不知道该怎么给这个公司估值。因为此前美国上市公司都是一些重资产的制造型企业。

发展到现在,美国在第三产业约为其GDP总量的80.6%。

中国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约为17-18%,贡献GDP比例为8-9%,并且每年一个点的速度在下降;中国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的从业人口约为27%,贡献的GDP比例约为41%,占比也在下降。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已经超过了50%,且在持续增加。

按照中美两国各自官方公开的信息,年中国的GDP总量为亿元人民币(折合13.6万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亿元人民币(占GDP比例为7.19%),折合约为.4亿美元(按照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

而同期美国的GDP总量约为2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88亿美元(占GDP比例为0.8%)——远低于同期中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并并且中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美国的5.96倍。

年中国(本文中国均指的中国大陆)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亿元人民币,折合.88亿美元,约为同期中国GDP总量的40.65%。

同期美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44亿美元,接近其GDP总量的18.6%——也是远低于同期中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并且中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美国1.45倍。

这样,年中国的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高达.27亿美元,美国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32亿美元——中国接近美国的1.64倍。

三大产业中,美国在第三产业上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年其第三产业增加值高达.47亿美元(比整个中国的GDP总量还多),约为其GDP总量的80.6%。

同期,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约为亿元,折合.6亿美元,约为GDP总量的52.16%——仅约为同期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2.97%。反之,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中国三产的2.33倍。

当然,看到美国第三产业比例从个位数涨到80个点,再看看中国GDP迅速涨起来到今天50%,有没有觉得美国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

//新时代、新品牌、新消费

在今天的时候你会发现,然后美国从那个时间点以那个时候为分水岭,走到了今天的状况,中国也在往这个方向大举的迈进了。

年的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个超市,改变了当时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当时美国人跟今天我们的生活状态一样,也是住在公寓楼上,到楼下的面包店去买面包,那个时候美国开始周末能够开车到郊区去。这个超市就在想,既然开车到郊区了,能不能够去郊区的超市里面把这一个星期的面包都买了,价格是你楼下面包店的1/3,当时的这种生活方式受到oldfashion的社会非常抵制,因为它把楼下的面包店都冲垮了,改变了过去几百年的生活方式。

这个公司上市的时候,给资本市场描绘的蓝图是每5年开店的数量能够翻一倍,从家到家、家、家,当时美国资本市场都很不喜欢这种公司,它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边确实实现了它自己的预期,当时只有很少的投资人去买了公司的股票,其中一个很著名的年轻人叫沃伦巴菲特,他在那个时候买了,这个公司就是沃尔玛。它到、年,当时一股是99.6美金,顺着这个股票线一直拉到它年上市的股价是0.美金,是一分钱涨到了一百块钱,就涨了1万倍。这个状况意味着什么?40年涨1万倍,年均的投资收益率是26%,所以你会理解巴菲特的26%的投资收益是怎么来?是来自于几十年一直持有一堆像沃尔玛这样的公司。

为什么在巴菲特的那个时候会买沃尔玛,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芒格,查理芒格在那个时间点allin了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和消费品,美国在战后经历了婴儿潮一代人,经历了全世界人类史上最巅峰的一段科技进步和消费潮。科技在飞速的进步,他们在物质生活环境上无所追求了,所以他们再也不能跟他的爸妈有一样的消费品牌。

你看从年轻人的迭代,就知道世界的趋势永远是在年轻人的手里的,年轻人在哪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像什么样的改变?投资的时代的趋势就在改变。

为什么讲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你要知道整个婴儿潮的生育率和年轻人的成长只有这一次机会。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人均GDP、年轻人的意识、开放程度和消费能力到了这样的状况,几百年才会有一次。

//欠的总要还

在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储蓄率非常之高,年美国还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还远高于当时的日本。你们在小时候知道的美国故事里,美国一定是个不储蓄的国家,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美国开始了信用卡的时代。中国一直是个高储蓄的国家,当然我们的人均储蓄率是在逐步的在下降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虽然没有经过大量的信用卡时代,但是我们有花呗时代,招商银行的信用卡用了20年的时间才做了0万的发卡量,但是我们的支付宝蚂蚁花呗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让有4.5亿的用户,你看这个世界的发展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才讲美国所经历的就是中国我们要经历的。巴菲特整个的崛起是随着婴儿潮一代的消费品牌,你看联合利华、宝洁、雅芳,像这样的公司的成长,同样在我们中国的这个时代,也会有机会。

同样,我们中国的产业迭代也是在继续的,我们用40年走过了美国年要走过的路,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中国什么都有,受益于过去的很多的历史事件,我们中国有世界上的最全的工业门类。同时我们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跟美国媲美的,甚至比美国还大的消费市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你就知道说中国有多么的特别,生在中国有多么的幸运。

科技创新

互联网的信息时代科技创新拯救了年代的美国。

年—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12.4%。一度世界要崩溃的样子。

工业端,勤劳高效的日本制造业,源源不断地把价廉物美的汽车、电视录像机等电子产品卖入美国,除了太空产品,这两类产品是二战后黄金三十年里美国这个车轮子上的工业国家最后的骄傲,当时却被日本啪啪打脸。不仅是日本,还有德国,都是汽车和电子产品。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将美国从对日本和德国的贸易逆差中解决出来的是“广场协议”,但这只是防守;真正让美国重新崛起的并不是从日本和德国手里争夺回来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而是电脑、通信和互联网。因为生产出口到美国,虽然一个日本倒下了,但是若干个韩国站起来了,继而中国接过了他们的枪。

年克林顿上台后的三金计划大大加速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美国是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者,设施基础方面,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存储设备、以云服务为代表的应用平台、以互联网交换中心为代表的交换设施成为关键。截止年年底,美国拥有数据中心座、云市场占比超60%、活跃交换中心90个,均为世界第一。

云计算实际上是对互联网上的计算、存储和网络三类资源和应用进行系统管理与调配。按照服务形式,云计算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年全球云服务市场中,亚马逊AWS市场占有率接近32%,其余为微软Azure、谷歌云、IBM云,美国企业合计占比超60%。

根据网络协议设定,IPv4地址共32位,全球IPv4地址最高限度为2的32次方约42.9亿个。截止年8月,全球IPv4地址已分配36.8亿个,其中美国拥有约16.1亿个,占已分配总量43.6%为全球第一,中国、日本拥有量依次为3.4亿个、2亿个,分别排第二、第三。

在资本市场和收入贡献比例上,科技企业在美国企业市值中占比25%,且该比重还在上升。美国研发资本支出15强企业中,有6家是科技企业。综合分析,科技企业是美国研发与资本支出最多的企业和增长最快的企业,科技企业的研发资本支出在营收中所占平均比重7年是13%,年占18%。

从年开始,美国经济遭遇结构性变迁压力,传统制造业在过度管制、环保压力和国外竞争加剧背景下竞争力逐渐下降,同时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也使得企业不敢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开支,股市迎来失落的10年,一直到年股市始终处于区间震荡格局。

年代是美国经济经历调整的10年,随着供给学派的兴起,政府减税、放松管制,实际GDP增速并没有比年代有所提升,但通胀开始下降,宏观经济进入稳定阶段,股市也重新进入长牛周期。

由于通胀下降,能源板块的权重明显下滑,从年最高的27%下降到年末的11.4%;材料、工业部门权重也逐步下行。

消费性行业市值占比稳步提升,必需消费品从年的10.3%提升到了年的15.6%,提升了5.3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行业从6.9%上升到10.8%,上升了3.9个百分点。

在消费兴起的同时,科技部门市值占比反而缩小,从年末的10.9%下降到年末的7%。

金融部门的市值占比稳步提升,从年末的6.8%上升到年末的8.9%。

年代是美国进行IT革命的新经济时代,科技部门的市值占比从年末的7%飙升到年最高的26.7%,权重上升了19.7个百分点。

考虑到当时美国的标普指数从年末的点上涨到年末的点,意味着科技部门市值在9年时间内增长了%。

第N次贸易战

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广场协议”签订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对德国马克贬值4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稳定的日元升值预期其实是一种极有挑战的半自杀行为,大量热钱流入日本,急剧推高日本资本和房产价格,这也是年出口竞争力也备受打击,最终由于日本政府从年意识到了资产价格过高开始财政政策管制不太适当,直到年股市和房地产的价格涨到无法再涨、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作为拥有储备货币,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美元贬值来向全市薅羊毛。

作为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部分相似。

对于泡沫破灭一直有一个“打耳光理论”,形象地说:市场有时就像是“范进中举”,需要胡屠户的大巴掌扇一下才会清醒过来。泡沫破灭以后,市场参与者往往因为恐惧心理会作出不理性的行为,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和雪崩。比如股市泡沫的破灭。

根据这一理论,美元其实早就该贬值了,“广场协议”仅仅是扮演了一个导火索的“打耳光”角色。否则,如果美元下跌是违背市场意愿的,那么,政府的干预即使能起作用,也是一时的,不可能维持太久。理由很简单,政府不可能长期重复同样的市场操作,一旦政府停止干预,市场终究会回归到其合理的价格范围内。

现在,美元又开始贬值了,又一次靠全世界救济美国了,只是换了一个手中掌握超过百万亿国企资产且强于政策调控的政府来替日本承受米国的炮火。

结果会不一样么?

结果会不一样么?

叔本华说,每个人都将自身所感知的范围当做世界的范围。

人们直觉上认为当前发展的速度就是未来发展的速度。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高估短时期能够达到的目标,却容易低估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

进化产生人类,人类发明技术,技术再利用不断发展的技术来创造下一代技术。在奇点时代,人和技术将没有区别。技术进化既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又是生物进化的延续。

过去年,支撑美国的分别是:全世界移民精英的发明创造、工业化向全世界输出产能、消费主义拉动创新、高效配置的金融资本支持以上所有扩张。

资本配置效率嘛,确实有点低效,虽然一直在改进,但还是低效。

受益于过去的很多的历史事件,我们中国有世界上的最全的工业门类。同时我们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跟美国媲美的,甚至比美国还大的消费市场。

发明创造上,是我们中国公司在这些年的一个变化,从专利数的角度上来看,在年以前,美国一直是专利数遥遥领先的一个国家,日本在最巅峰的时候也只是接近它的2/3,但是没有超过它。但从年开始,中国的国际专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仍然会超过美国,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在创造上有了不同。

另外我们看一下全世界所有的大学所有的最好的专业排名,在全世界所有的科学门类的科研成果里面,美国在基础科学和工业里面占了全世界最好的点,中国尤其是工程学,仍然也在世界上领先,大概70%是美国大学,20%是中国大学,其他所有的国家占了剩下的10%,这代表着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科研实力和底气,这是中国进步的一个基础。

这个的基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每年在给全世界输入接近几百万的理工科毕业生,这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每年大学生总量了吧。

人类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速,技术的力量也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

模式变化的加速度将与信息技术的指数增长速度相同,并都处于膝曲线的拐点。一旦越过这一阶段,我们的技术增长率都将以近乎垂直线的速度增长。从严格的数学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虽然速度的增长仍然是有限的,但它近乎极限的增长速度,必将撕裂人类固有的历史结构。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js/2310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