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ldquo所有人rdquo都来过

发布时间:2021/4/5 23:46:41   点击数:

在年岁末挣扎着完结我的高加索游记,也不完全是拖延症,只是一直没有想好文章的标题,还有自己的情绪也整理的不够,不晓得如何开始。有点像借口不是?嘿嘿,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一个单身太久的人,当遇到另一个有趣的灵魂时,爱意朦胧,但是,第一感觉一定不是一往直前飞蛾扑火式的;刚巧相反,必然是先自我保护式的拒绝,类似于说,“适合独居”。诚如标题,这里的所有人也只是个虚词,并不是真的指每一个人。

从谷歌地图上可以清晰的明白地理决定论的视角,这完全是一个历史上的交通要道,特别是在航海技术没有那么发达的中古世纪,以及还没有无人机的时代,且被各个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大帝国包围着,希腊(公元前年时的科尔基斯,希腊神话中阿尔戈英雄到这里寻找金羊毛)、罗马、波斯、奥斯曼、塞尔柱蒙古、俄国....;按照“自古以来不可分割之领土”的理论和逻辑,这些帝国的后继者们都可以大呲呲的说,这是我们的地盘儿。

早起随意听着播客里介绍基督教艺术,最新的史学研究建议,不再将中世纪的欧洲当成是完全无知、蒙昧以及黑暗的中世纪。接着,我就感受到灵感在敲门,那些在格鲁吉亚看到的古朴素雅、简洁的教堂慢慢在眼前呈现。其中有一座似乎就是建于公元多年的。安静的、独自一人伫立其上,听石头在歌唱。怀着不能埋没了这些石头与壁画的心情,嘬着热热的兑奶的英式茶,伴着厨房里炖煮的银耳莲子红枣香,爬到小米机前开始码字。

“公元前66年,罗马帝国完成了对高加索地区的征服,此后近年,格鲁吉亚王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附庸国和盟国。公元年,国王米利安三世“圣者”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使格鲁吉亚人开始信奉基督教,为格鲁吉亚的文学、艺术发展带来刺激,惟基督教之传入使古格鲁吉亚文字消逝无踪,而由希腊文及叙利亚文所混合而成之新文字替代。“

在翻看笔记和照片之前,这些印象时隔一年也不曾消退,最后一个占领过这里的帝国是前苏联,可有趣的是,除了城市中少数的建筑(那种火柴盒样的、一式一样的、丑陋无比的、所谓的包豪斯建筑,仔细看中国也有很多)之外,这里更接近欧洲,有的时候会分不太清这里和巴尔干之间的区别。有人曾经说,要奋起,否则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一路上也有人在耳边不断说什么,“弱国无外交”之类的“被教育过”的言论。在格鲁吉亚,我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因此觉得不太适用。所谓的国(现代国家概念的起源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地理概念,马克思曾说,建立国家的概念实际是为了强调国家政治的核心意义)曾经被其他外来的人占领过很多次,但是格鲁吉亚的人以及他们所承载的文明(Civilisation),并没有消亡。就像那些教堂和酒庄里千年的葡萄树和酿造法一样,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当这些传统都消失殆尽的时候,所谓的国又是什么呢?!

首都第比利斯就是一座后现代的欧洲都市的样子,规模不大,慢悠悠的,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贯穿其中,就像很多著名的都市一样。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还有流经无数欧洲城镇的多瑙河、莱茵河。老城里更是缓慢而传统,围绕着教堂、城堡,依山而建;新城鲜有特色,不过绿化与文艺气息浓厚,特别适合漫步期间,然后再悠悠的喝点儿什么、吃个甜点之类的。

我就是这么做的,端着GoogleMap在城市中游荡,随处可见的涂鸦、有些破落的市容,或许是因为度假的心情吧,我似乎挺喜欢这样的高低起伏的城市,有山有水,还有美丽的城堡和教堂。这里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素质都不低,虽然好东西不多,胜在精致以及合理的布展。空旷而没有多少人,心水的不得了。大多数当代格鲁吉亚艺术家都在年代去过当时那个无比伟大、无法超越、充盈着天才与梦想家的、天堂一般的巴黎(参见MidnightinParis,必须承认我和男主有类似的情意结)。再然后,前苏联的写实主义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这样诡异的历史造成了文化上严重的断层与断代。这个是否又自证了我对集体主义stereotype式的偏见呢。不过话说,几时又见过画家是成捆儿式打包出现的呢。

行文至此,杂七腊八的扯了一堆有地没地,读者朋友估计早就不耐烦了吧。如果有弹幕——“你都去了哪儿?酒庄又是啥?你到底想说啥?整这些洋文干啥?”这些似乎还是客气的。不客气的,我也就只能当没看见了。实在没有做网红的气质和能力。对于10万加的流量也不期待,码字只是一种爱好、一种记录(Documentation--Documentory纪录片),记录那时、那处的心境,记录此时、次地回忆那时、那地的情绪。虽不及法国人、英国人写Essay之童子功,但努力一下又何妨呢。况且,于这样乌云密布、细雨伶仃的冬日,也是一种娱己娱人的消遣。

9月28日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边境

因为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没有边境,所以这次高加索三国的行程是先飞阿塞拜疆,再至格鲁吉亚,接着亚美尼亚(有兴趣的可以翻历史资料上一篇),最后从格鲁吉亚回国。阿塞拜疆的乏善可陈,一部分原因是行程过于匆忙,以及潜意识里对他的忽略吧。希望以后机缘巧合时再说吧。

过边境那天大雨倾盆,从里到外湿了个透,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我心理轻视的一种报复,希望阿塞拜疆没有这么小气。好在随后的小镇闲暇拥抱了我冰凉的身心,特别是小镇的夕阳。后来的行程也多次遇雨,好在是再没有被淋成落汤猫。

-----我是今天写不完的分割线-------以及没有存在感的阿塞拜疆组图

巴库老城内远眺,吸引我的是地上,仿佛在诉说历史的石头

岩壁上的历史诉说着远古人的信仰

大地的呕吐物——泥火山

传统与现代的纠缠

巴库的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由已故的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亲自操刀设计

途中偶遇的清真寺

中古的驿站

生活在驿站外的现代人

游牧民族味道很浓的晚餐(不吃羊肉的我在这里挺难的!)

阿拉丁的神灯

帅气而友善的餐厅服务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js/208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