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在良渚,听见传统和现代

发布时间:2021/3/5 17:54:09   点击数:
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万里驼铃万里波,万国衣冠会长安。悠久的中华历史滋养了灿烂的文化。良渚遗址重大考古发现,把中华文化拉长到了上下年。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情嘱托。他不止一次来到良渚和周边农村,为了完整保留历史证物不惜关停附近的矿山。他和村民们围坐圆桌旁,只为找到从文化富足走向乡村振兴的大路。

文化传承,电力先行。十几年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把电力事业融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呈现,先行一步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树牢为民服务意识。丰饶文化里,乡村唱起了振兴的歌。

不忘殷殷嘱托存续千年文化

年7月,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执行主席加拉耶夫的木槌重重落下,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

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走进良渚文化博物馆,他牵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语重心长地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在保护中传承,良渚文化工作者有了共同的精神指针。

为了重现遗址风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先后投入资金万元,40余公里10千伏线路成功完成“上改下”。曾是这项工程深度参与者的费军对此记忆犹新。

42平方公里的良渚保护区里,多个遗址点星罗棋布,如何精确定位它们?电力“上改下”面临着难题。费军每天早晨7点骑车离开大观山村费家组,赶到6公里外的安溪集镇,和考古勘探专家吴华峰、傅成根会合。后来的4个月,他们成了“绑定在一起”的三个人。

遗址上的电力线路是一米一米迁改的。三人查图纸,蹲在泥地上吃饭,拉起皮尺比对位置,每当百分百确定一段路径安全,电力工程队才被允许进场。在密密麻麻的工程图纸上,费军用60个五角星标出了可能存在的迁改“撞车点”,敷设的电缆用蜿蜒的曲线,巧妙绕过了每一处古迹。

一切都为了更好的呈现。

良渚申遗成功当天下午,游客们涌入良渚博物院。射灯光恰到好处地投射在玉钺和陶罐上,人们透过玻璃窗,观赏这些千年前的文明旧物。在他们脚下,是现代工业的技术产物——三个供电单元,建成三个电缆双环网,博物院周围的6座开闭所也同步接入了自动化设备,能够自动隔离配网故障。

兴盛的文化带来精神的富足。良渚人马建芬是费军的同事,每到假期和周末,她都会换下电力党员服务队红马甲,穿上相同颜色的志愿者服,带着女儿到良渚博物院一起当志愿讲解员。在她看来,浓厚的良渚文化给家乡带来了兴旺。而自己从事的工作,是文化得以完整保护和呈现的关键一环。

在杭州近郊的城市化前沿地带,良渚遗址及其风貌得到了永续留存。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中国乡村自信从容。

大樟树下议事用心服务为民

玉琮兽面纹是古良渚文化的标志。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朝西,印有精致兽面纹图案的路灯带我们来到了小古城村。村子不大,12平方公里,户农户,安静的北苕溪穿村而过。

很难想象,这个世外桃源在短短二十年前是个风评不佳的“打架村”“上访村”。小古城村民吴建青回忆当年,每个自然村只有一台变压器,有人用了上百瓦“大电器”,隔壁家的灯就得暗下三分,邻里之间少不了一顿抱怨甚至拳脚相加。

先有生活安稳幸福,才有乡村文化富足。小古城村前任村委书记的俞华松为此想尽办法。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大雪消融,小古城村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习近平同志带着中央关于服务“三农”的一号文件精神而来,边走边听,走进两户村民家里耐心询问,在三个多小时的调研里揪住了牛鼻子:“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服务好三农”。

此后十多年,小古城村开启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特色民主议事制度。已经当上小古城村电力网格员的吴建青常常跑去村口大樟树下,听村民们讨论,一有增容用电的议题,吴建青就立刻着手研究,联系单位解决。

在一次民主议事中,俞华松和村民们商定要“培育小古城可持续生态,做到不砍一棵树、不卖一株苗”。吴建青和同事们找到俞华松,给出了一个配套方案:把全村一百多根10米电杆全部换成新型13米电杆,把7公里裸导线换成绝缘导线,提前解决了可能出现的树线矛盾。

“50年后,小古城村肯定到处都是一人环抱的大树。”已经退休6年的俞华松至今感谢供电公司的决定。

小古城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每时每刻都有新场景。两年前,大樟树下传来了新倡议:家家户户降低自家围墙,培育邻里关系新风尚。为了配合村庄“降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电力“无杆化”改造也在年3月份启动。电杆渐渐少了,盘根错节的通讯线也在消失。矮墙外,村民们各自种下的桂花树、红枫树成了共享的风景。

年,包括吴建青在内的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通过与村委座谈、与村民交流,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刨根问底揪出了制约小古城村文化发展的4方面8项电力短板,对应制定了“能源转型再升级”等8项措施。一份字的《“文化传承·电力先行”工作方案》涵盖了从改进农村电网工艺品质,到防治松鼠触线等方方面面。

从大樟树往北走多米,一个电力驿站在古城书屋里落成。“这里配备了专门的电力台区经理、电力客户经理,为8项措施落地提供服务和咨询。”吴建青说。

他打算把这个为民服务的好消息带到村口大樟树下。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走向振兴

年陪同习近平同志走村串户的林国荣始终记着总书记的一句嘱托:“要保障农民权益,满足他们增收致富的要求”。

在独特乡村文化中催生多种产业,带领百姓共同致富。接过村党委书记接力棒的林国荣坚持着以小古城村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思路。而乡村特色旅游是林国荣想到的关键一招。

傍晚,村民俞昌美坐在自家门口的长条木凳上,把桌上的地瓜干和柿子摆得整整齐齐,心里想的却是开民宿的事。一年前,俞昌美还是山坡下老杭大民宿的一名厨师,好生态和远近闻名的好乡风给了她出来单干的想法。

看见吴建青路过,俞昌美讲出了她的担忧:民宿有6个房间,全部空调一起开会不会跳闸?

吴建青指着民宿背后电杆上排列整齐的三相导线说,16平方毫米铜线,每相再多吃2千瓦电,一点问题没有。

早在五年前,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就敏锐捕捉到小古城村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强劲势头,先后投入资金余万元,完成7个台区线路改造,5个台区增容布点,增加电气容量千伏安。

“现在村里面每户能分到近9千伏安变电容量,开十几台空调都成。”吴建青说。

超前完成的配网增容改造,坚定了俞昌美申请民宿营业执照的信心。她透了个底:“其实这些地瓜干、南瓜干都是我用电炒的,温度好控制,不容易一面生一面焦。”俞昌美递过几包零食:“看来今后还能继续用电炒。”

在致富路上感受春风的,还有沉古民宿的店长高湛。为了帮他控制每个月多元的电费,吴建青带着党员服务队员上门送锦囊,给客房接入了“低碳入住计划”,鼓励住户扫码参与节能排名,预计每月为高湛节约上百元电费。

眼下,生意兴隆的沉古民宿已经开出了第11间客房,甚至挤占了厨房的空间。高湛打算把厨房改造进一个集装箱,并采用全电气化设备。他的理由很简单:电力服务好。

在用电不愁的小古城村,林国荣多元产业的路子正在成为现实。古城e铺里,回乡创业的90后青年金汶斌把村民自产的径山茶、绿豆糕通过互联网卖向全国;林国荣带动村民组建了小古城发展旅游公司,一年接待旅行团超过个,每月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净收益。

林国荣说,杭长高速出口通往小古城村的3条道路都通上了路灯,村子里米的彩虹滑道已经建成,刚刚通上电。而4.5公里的乡村绿道领到了中央的建设资金,40亩的戏水区,以及亲子烧烤摊、灌木迷宫“还在路上”……

56岁的林国荣情不自禁比划起来,仿佛在空中画出了小古城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End

供稿:杭州公司|求力张德峰丁豪责编:张正华邓通校对:项丹陈邓勤

猜你想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js/2053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