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古迹 >> 苏联造了9艘航母,解体后给俄罗斯分了一艘
冷战高峰期的80年代,美苏对抗激烈,苏联海军实力达到顶峰,拥有多艘航空母舰。
苏联海军曾以其航母为傲,彰显其军事实力。然而,年苏联解体,这支曾经强大的海军,连同其9艘航母,走向了各自不同的结局。
十艘航母,一艘归属俄罗斯,其余九艘的最终归宿是怎样的呢?
年,冷战序幕正式拉开。美国与苏联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彼此针锋相对,力图在多个方面占据优势。
军事竞争白热化,两国坦克研发进入“你追我赶”模式。一方推出新型坦克,另一方迅速跟进,几乎同步研发同级装备,竞争之激烈前所未见。
美国海军率先发展航母技术,并开创航母战斗群模式,最终建成拥有15艘航母的强大舰队。
苏联海军建设起步较晚,与美国航母实力形成鲜明对比。20世纪60年代,苏联才大规模发展海军,初期战略重心放在潜艇力量上。
苏联航母发展与美国存在显著差距,这限制了其海军实力的竞争力。意识到航母的短板,苏联随即倾注巨资,全力发展航母技术。
苏联早期航母发展,实属摸索阶段。他们缺乏经验,首批航母设计并非现代航母模式,更像是改造后的大型巡洋舰,具备搭载飞机能力。
苏联设计建造这类“航母”的考量,在于其兼顾反潜作战能力,同时大幅降低建造费用。
行动迅速,苏联专家倾力打造,年,“基辅”号航母正式下水。这艘航母具备垂直起降战机搭载能力,并拥有防空、反潜导弹发射系统。
“基辅”号服役后,苏联海军看到了航母的巨大潜力,并迅速建造了另外三艘同级航母。
苏联人始料未及,其基辅级航母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存在巨大差异,后者拥有弹射起飞的舰载机。
基辅级航母的
苏联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重视发展远洋航母。此后,苏联加大对航母的投资,最终成就了“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诞生。
苏联海军由此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舰载战斗机,实现了航母上飞机的起降。“基辅”号航母的价值,自此黯然失色。
克里姆林宫最终拍板,决定建造五艘同级航母。这雄心勃勃的计划完成后,苏联海军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然而,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年苏联解体,其庞大的军事遗产,尤其是那些耗资巨大、建设周期漫长的航母,成了沉重的包袱。
苏联解体,十五个独立国家各怀心思,最终经多轮谈判,作为苏联最大继承国的俄罗斯,获得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俄罗斯仅索要一艘航母,缘于其经济实力的严重衰退。苏联解体后遗症深重,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无力支撑多艘航母的巨额运营成本。
各国都认识到航母的强大实力,但也明白其高昂的维护成本。许多国家因此放弃了发展航母,那么,现存的航母最终都归属谁手呢?
年,俄罗斯以象征性的一美元价格将“巴克”号基辅级航母转让给印度,引发全球热议。这起交易迅速成为国际军事新闻的焦点。
部分读者或许觉得印度从俄罗斯购得“巴库”航母占了大便宜,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俄罗斯此次交易附加了特定条件。
印度未来若要对这艘航母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或技术研究,必须依赖俄罗斯的船坞和技术力量。
改造一艘老旧航母并非易事,这笔巨额投资让印度海军付出巨大代价。最终,他们斥资20多亿美元从俄罗斯引进技术,才得以完成“维克拉玛蒂亚号”的现代化升级,使其成为一艘具备现代化作战能力的航母。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瓦良格号”航母。这艘航母在苏联海军九艘航母中潜力巨大,中国慧眼识珠,以合理价格购得。
这艘航母驶入中国港口,国内调集专家团队深入研究。经过潜心设计和改造,最终成就了辽宁舰,填补了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空白。
中国不仅购入两艘“基辅”级航母,而且巧妙地将它们改造成主题公园。这些航母并未用于技术研究或军事用途,而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公众休闲功能。
目前,两艘航母分别位于天津和江苏。其余几艘的处境则大相径庭。
剩余的两艘基辅级航母中,一艘落入韩国手中。抵达韩国后,大批专家对其进行了彻底拆解,可用的部件被回收利用,其余则作为废铁处理。
九艘航母中,唯一采用核动力设计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格外引人注目。这艘巨舰可搭载数十架战机,排水量高达8万吨。
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航母及其建造厂归属乌克兰。乌克兰无力维护这艘巨舰,在外部势力的影响下,最终选择将其拆解,并未获得预期的利益。
九艘航母,苏联的荣光与陨落。它们是苏联鼎盛时期力量的象征,也是其帝国解体前夕无力回天的注脚。这庞大的钢铁舰队,既铭刻着苏联昔日的辉煌,也映射出其最终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