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王冀青法国碑铭学院嘉尔业基金资助杜特列中

发布时间:2020/10/1 1:03:07   点击数: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417/7064742.html

法国碑铭学与美文学科学院(AcadémiedesInscriptionsetBelles-lettres,以下简称“碑铭学院”)设立的“嘉尔业基金”(FoundationGarnier),系由法国探险家和领事官本诺特·嘉尔业(Beno?tGarnier,?—)捐资创建。嘉尔业曾任法国驻上海总领事,与上海法租界有过密切的关系,值得上海法租界史研究者加以重视。但因资料不足等原因,中国学界对嘉尔业的生平事迹及嘉尔业基金的详情细节都不甚了解,这已成为法国中亚考察史研究中的短板。碑铭学院于年11月14日决定利用嘉尔业基金,资助法国探险家朱里斯-勒昂·杜特列·德·兰斯(Jules-LéonDutreuildeRhins,中文名“吕推”,以下简称“杜特列”,—)领导的中亚考察团(以下简称“杜特列考察团”)。杜特列考察团是由碑铭学院委派、由嘉尔业基金资助的第一支法国中亚考察队,于—年在中国新疆、西藏等地实施了考察,是中法关系史、法国中亚考察史上的重要事件,值得深入研究。但又因种种原因,中国学界迄今未能深入研究杜特列考察团,且寥寥无几的研究论文中错误百出。有鉴于此,笔者怀着对嘉尔业基金和杜特列考察团的双重兴趣,试对嘉尔业基金的初创及其资助杜特列考察团的过程进行一次初探,旨在抛砖引玉。拙文不足之处,万望方家补正!

法国探险家杜特列·德·兰斯

欧洲文艺复兴后,西方学者大力搜集古希腊、罗马碑铭、雕刻,以及古希腊语、拉丁语文献。法国波旁王朝统治时期(—),“太阳王”路易十四(LouisXIV,—,—在位)于年在巴黎创设“碑铭学与美文学科学院”,主要从事古典(古希腊、罗马)考古学、历史学和文学的研究。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于年正式成立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法兰西研究院”(InstitutdeFrance),下设不同门类的五大科学院,除碑铭学院外,还包括年建立的“语文学院”(Académiefran?aise)、年建立的“科学院”(Académiedessciences)、年建立的“艺术学院”(Académiedesbeaux-arts)和年建立的“伦理学和政治学院”(Académiedessciencesmoralesetpolitiques)。

欧洲各国竞相开辟新航线并导致“地理大发现”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向东方(亚洲与北非)的殖民主义扩张,与之相适应的“东方学”体系应运而生。进入19世纪后,法国人在东方学领域快马加鞭,尤其是埃及学、中国学(汉学)、印度学等学科异军突起。碑铭学院也顺应潮流,将东方考古学、历史学和文学等纳入其研究范围之内,不断将法国东方学各领域涌现出来的领军学者推选为终身制的碑铭学院院士,也为汉学家们提供了著书立说的平台。法国汉学界以碑铭学院为平台,创造了领先于全欧洲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法国汉学家、印度学家联手翻译晋释法显(—)、唐僧玄奘(—)的西行求法游记,将欧洲汉学、印度学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古代中国、印度两大文明的交汇地西域,即以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为核心的中亚地区。

由于地缘政治的缘故,通过英属印度与中国新疆、西藏接壤的英国,以及通过俄属中亚与新疆接壤的俄国,最先染指并垄断了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考察。英、俄两国从19世纪20年代起不断进入中国西北考察,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力争夺中国西北文物。而势力范围远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只能望洋兴叹。近代最早进入中国西北考察的法国人,应是法国遣使会传教士古伯察(埃瓦里斯特-雷吉斯·于克,Evariste-RegisHuc,—)与秦神甫(约瑟夫·加贝,JosephGabet,—)。他们于年从北京赴今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地游历。年,法国查特雷斯公爵(DucdeChartres,—)之子、奥尔良的亨利亲王(PrinceHenrid’Orléans,—)在中亚探险家加布列尔·邦瓦罗特(GabrielBonvalot,—)的陪同下,进行了一次横穿中国新疆南疆的旅行。但这类临时拼凑的法国中亚考察队,都无力进行有系统的考古活动。直到碑铭学院于年接受嘉尔业捐赠的遗产,于年正式设立“嘉尔业基金”,才为法国大力发展中亚考察创造了经济条件。

由于法文传记资料的欠缺,嘉尔业的生平事迹显得模糊不清。他早年曾领导过一支赴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的考察活动,后到亚洲担任法国驻暹罗(泰国)曼谷领事、驻巴塔维亚(Batavia,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领事,年3月至年2月间还担任过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年1月29日,嘉尔业立下遗嘱,愿将自己的全部遗产捐赠给碑铭学院。年4月11日,嘉尔业临终签署遗嘱,将全部遗产约60万法郎捐赠给碑铭学院,设立“嘉尔业基金”,规定每年用本金产生的利息资助一支由碑铭学院委派的法国人考察队,在非洲中部(中非)或高地亚洲(hauteAsie,即中亚)进行考古学、历史地理学、语言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科学考察。

但后来在嘉尔业遗嘱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更。年9月27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朱里斯·格列维(JulesGrévy,—,—在任)签署法令,批准碑铭学院接受嘉尔业遗产,但减少数额,只占嘉尔业遗产总数的三分之二(约40万法郎),其余三分之一(约20万法郎)留给嘉尔业的继承人。随后,法国主管全国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公共教育与美术部”(Ministèredel’instructionpubliqueetdesbeaux-arts,以下简称“法国教育部”)部长阿尔曼德·法里埃斯(ArmandFallières,—,—、—在任)将总统法令寄给碑铭学院。碑铭学院于年10月3日召开会议,通过投票表决,同意接受嘉尔业遗赠。对此,《碑铭学与美文学科学院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碑铭学院纪要》)报道说:“公共教育部部长将共和国总统签署的一道法令寄给了本科学院,署期年9月27日。根据这道法令,本科学院获准接受根据本诺特·嘉尔业先生署期年1月29日的自书遗嘱而遗赠的一笔遗产,但接受的总数只达到其遗产总数的三分之二”;又说:“本科学院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最终做出决定:无条件接受本诺特·嘉尔业先生遗赠的这笔钱。本科学院已向终身干事授予必要的权力,以执行这道法令。”经过两年筹备后,碑铭学院于年正式设立“嘉尔业基金”。

在碑铭学院于年11月19日召开的公开全会上,年度院长加斯顿·帕里斯(GastonParis,—)致辞时,这样介绍刚设立的嘉尔业基金:“同样在今年,建立了一项全新性质的重要基金,这笔资源由我们来处置。为了找到更好的使用它们的途径,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去考虑。本诺特·嘉尔业先生以译员起家,后来领导了一次在马达加斯加的重要考察,最后担任法国驻曼谷、巴塔维亚(雅加达)和上海的领事。他热爱科学,热爱祖国。3年前,当他临死的时候,他将自己苦心经营的丰富藏书遗赠给了东方语言学院(écoledeslangueorientale),还为我们科学院遗赠了一笔钱。我们今天掌握在手的这笔钱,总数大约是40万法郎。我们可以使用这笔本金的利息,创设一个奖项,用于资助在非洲中部或在高地亚洲地区的科学探险旅行。嘉尔业先生在委托我们科学院制定这些考察项目的方向时,指定了以下性质: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语言学、民族学为主要目的。因此,我高兴地向公众提到这个今后将在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名字。科学将因他而取得新的进步,法兰西将因他而获得新的荣耀。”

关于嘉尔业基金的设立经过和宗旨,年出版的《碑铭学院纪要》中记录如下:“本诺特·嘉尔业先生于年4月11日签署遗嘱,将他的全部财产遗赠给碑铭学与美文学科学院。根据年9月27日的法令,因为要照顾到其子女继承人的利益,这笔遗赠金缩水了三分之一。经过这次缩减之后,仍然留下来大约40万法郎。利用其产生的利息,每年‘支付由本科学院指定的一位或数位法国人进行的一次科学旅行所产生的费用,旅行地点在非洲中部,或者在高地亚洲地区。’”很明显,嘉尔业基金的目的,是资助由碑铭学院委派的法国人,在中非地区或中亚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碑铭学院内景

嘉尔业基金建立不久,碑铭学院于年11月19日召开的公开全会上做出如下决定:“本科学院定于年第一次实施资助计划,以满足立遗嘱人的愿望。”但由于碑铭学院此时尚无任何中亚考察项目或计划,只能于年度、年度、年度用嘉尔业基金资助在中非地区活动的几支考察队。19世纪80年代末,与中国新疆省接壤的英、俄两国将中亚考察的重点从地理学转向考古学,开始大规模争夺塔里木盆地文物。法国教育部及其下辖的碑铭学院也计划加入中亚文物争夺战。碑铭学院在连续3年资助赴中非地区的法国考察队后,于年开始决定调整嘉尔业基金的使用方向,从中非地区转到中亚地区。

年12月,法国教育部部长法里埃斯召回曾考察过东南亚、非洲的法国探险家杜特列,委托他利用嘉尔业基金,对中国新疆和西藏地区进行一次考古学和语言学考察,并搜集各类文献。杜特列出生于法国圣埃铁邦(Saint-Etienne),长大后入伍参军,曾长期担任法国海军军官,后在受法国“保护”的印度支那地区进行测绘活动。年北非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期间,杜特列在埃及当记者,此后又陪同为法国服务的意大利探险家皮埃尔·萨沃格南·德·布拉扎(PierreSavorgnandeBrazza,—)在非洲考察。但杜特列的主要兴趣一直在亚洲,年出版了《亚洲:正文和地图集》一书,名噪一时。杜特列受到法国教育部召唤后,又将注意力转向了中亚地区,欣然接受考察中国西北的任务。

杜特列绘制的印度支那地图

年3月18日,法国政治家勒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乔瓦(LéonVictorAugusteBourgeois,—)由内政部长转任教育部长,随后大力支持嘉尔业基金资助杜特列的中亚考察团,并推荐杜特列参加碑铭学院的各种活动。年年初,正在巴黎组建考察团的杜特列与其他3名候选人一起,申请碑铭学院的“让·雷诺德奖”(prixJeanReynaud)。法国碑铭学院于年3月28日进行投票表决,杜特列虽然落选,但在法国碑铭学院中赢得了名声。

年夏,杜特列与法国东方学家费尔南德·格瑞纳德(FernandGrenard,—)组建了中亚考察团。考察团组建后,杜特列通过法国驻华公使维克多·加布列尔·李梅(VictorGabrielLemaire,—),向清朝总理各事务衙门(以下简称“总理衙门”)提出发放护照的申请。根据格瑞纳德撰《—年在亚洲高地的杜特列·德·兰斯科学考察团》(以下简称《杜特列科学考察团》)提供的护照法译本,李梅致总理衙门的信文如下:“本国政府拟派杜特列·德·兰斯先生率一支重大的科学考察队,前往新疆省(中国突厥斯坦)、甘肃省、库库诺尔地区(青海)和蒙古地区进行考察游历,而且还要在陕西省、山西省和直隶省游历。该员由格瑞纳德先生以及若干仆从陪同,考察队还装备有必要的科学仪器。为此,特请求为该考察队缮发护照。”年10月3日(光绪十六年八月二十日),总理衙门向杜特列中亚考察团发放了护照。除了清总理衙门颁发的护照之外,杜特列还设法让清朝驻英国公使兼驻法国公使薛福成(叔耘,—,—在任)给陕甘总督杨昌濬(石泉,—,—在任)写了一封推荐信。

杜特列中亚考察团获得中国护照后,碑铭学院于年11月14日召开公开全会,决定用嘉尔业基金资助杜特列中亚考察团的活动。年度院长夏尔·谢佛(CharlesSchefer,—)在致开幕词时这样说:“遵照嘉尔业先生所表达的意愿,在上一个年度,本科学院资助了由乌班吉(Oubangui)的宗座代牧主教(vicaireapostolique)奥瓜德神父(P.Augouard)领导的一个项目,在中非进行地理学和语言学研究工作。由于奥瓜德神父健康状况发生恶化,他不得不回国呼吸故乡的空气,而且他的力量也无法让他进行协调工作,不能编撰他在非洲逗留期间搜集到的基础资料。因此,本科学院决定,本年度将嘉尔业遗产的过期未付款赠送给杜特列·德·兰斯先生。他将在西藏边境地区领导一次考古学和语言学考察。”这次全会上还宣布:“(嘉尔业基金)本年度,本科学院向杜特列·德·兰斯先生赠送了一笔款项,总数法郎。这笔钱是遵照本基金会的意愿提取出来的,用于在中亚进行一次探险考察。”杜特列中亚考察团是嘉尔业基金成立后资助的第一支法国中亚考察队,所受第一笔资助款多达法郎。

杜特列中亚考察团获得资助后,法国教育部部长布尔乔瓦于年2月14日给杜特列写了一封信,就中亚考察团的任务和目标下达了一系列指示,总体任务如下:“你们考察团的名称本身就说明,你们首先应该尽可能地迅速赶往和阗(中国突厥斯坦),从那里开始真正地进行你们的切实工作:尽最大可能去搜集与地理学、语言学、人种学、考古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有关的资料。从今年(年)起,你们应该将你们的勘测工作尽可能远地推往北纬36度以南、和阗以东地区;你们应在年和年之交的冬季经过和阗。在你们于年进行的第二战役期间,你们应该完成你们在中国突厥斯坦南部地区的第一次考察工作。虽然委托你们在西藏从事科学工作,但如果以你们的能力在目前条件下无法进入西藏的话,你们可以经蒙古西南部到西宁(甘肃省)。你们可审时度势,进行你们的第三战役,目标可以是在蒙古中部进行考察,然后在所谓中国本土的北方诸省单程旅行,直到北京。到达北京后,你们便会得到有关你们返回法兰西的一般指令。”布尔乔瓦大力支持杜特列中亚考察团,又给考察团下达了上引指令信,可见这位法国教育部部长对当时以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阗为重心的国际中亚考察运动以及文物争夺战是相当熟悉的。杜特列中亚考察团后来在中国境内的考察活动,几乎完全是按照布尔乔瓦的这一指令进行的。

杜特列中亚考察团做好行前准备工作后,于年2月19日离开巴黎,前往亚洲。考察团经枫丹白露至马赛,再乘船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经黑海进入俄国境后,考察团越高加索山脉,再至巴库、谋夫等地,于3月28日到达撒马尔罕。离开撒马尔罕后,考察团再经浩罕,于4月7日到达塔什干。至此,杜特列考察团的行踪一直受到欧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gj/194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