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古迹 >> 探秘丝绸之路十六阿塞拜疆沉舟侧畔
阿塞拜疆:沉舟侧畔千帆过
一、里海之滨巴库城
早晨起来,在酒店旁的公园跑了8公里,满头大汗、酣畅淋漓。
清晨的巴库,幽静空旷、空气清新。公园里,看到一个中国人也在跑步,跑完后,我们聊了起来。原来,他是华为公司的员工,他们有一个团队在这里负责一个项目,也住在我们这个酒店。他说阿塞拜疆挺不错,虽然是穆斯林,但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很世俗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因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经济发展卓有成效,在高加索地区属于富裕的国家。
初到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突厥语意为“火的国家”,人口万人,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五分之三。该国处于地形复杂,民族矛盾尖锐的高加索地区,又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因而也被世人称作是“世界火药桶”。但那是世纪之交的事情,现在好多了。历史上,曾被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俄罗斯人入侵,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年10月18日宣布独立。
街头一角来自温州的陈钟洪先生自我们一出海关,便一直陪同我们,实际上我们在阿塞拜疆的行程和接待都是由他的公司安排的。他来阿塞拜疆已经10年了,说一口流利的阿塞拜疆语,而且对该国的历史和文化很有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半个专家,他在巴库主要经营电器开关、旅游、餐饮等生意,目前全家定居巴库。
陈钟洪先生正在给大家讲解(右一)
巴库有名,名在油田。巴库油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差点左右了人类历史的走向。当时苏联全国所消耗的石油,有80%来自巴库油田。而希特勒也盯上了巴库油田,目的有两个:摧毁苏联的抵抗能力;获得巴库的石油,为德军征服世界提供能源。于是,希特勒不惜动用百万大军攻打斯大林格勒,只要打下该城,离此不远的巴库油田就可以轻松拿下。苏联已看破希特勒的意图,斯大林告诉苏军,只要希特勒拿下巴库,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炸掉所有油井。后来,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巴库油田也最终得以保护。
试想,如果德军控制了巴库油田,在漫长战线因燃料耗尽,陷入瘫痪的坦克、战车会及时得到补充,苏联肯定会坚守不住。而苏联一旦溃败,德国就可以全力进攻英国了······
所以说,巴库的得失,决定了二战的走向,左右了世界历史。
我们在陈先生的带领下,先去参观火神庙。阿塞拜疆人的图腾是火,这可能与地下的石油有一定关系。阿拉伯人在公元年入侵阿塞拜疆时,该国部分人逃到了印度,皈依了佛教。后来16世纪时,波斯萨丁王朝统治阿塞拜疆,把这些逃到印度的信徒请回来,并承诺尊重他们的信仰,于是在这里建立了印度教朝拜的火神庙,现在被评为世界遗产。
火神庙外景
火神庙广场
火神庙内景(陈希平/摄)
火神庙的三处圣火(阮宏喜/摄)
然后来到火焰山,是一座真正有火焰的山。据说是多年前,一个牧民在放羊的时候看到的这种现象。后来在13世纪时,马可波罗目睹这个神秘现象后,丝绸之路上其他的商人将这个现象带到了其他地方,成为了现在的“火之国”。
火焰山
其实这种火,大概就是丰富的天然气泄漏到地表造成的,犹如“地狱之门”。
巴库分为新老两个城区。老城区的处女塔是该城的地标。据说是一个公主爱上了一位穷小子,父王知道后大发雷霆,为了阻止他们见面,便修了这座高耸入云的塔楼,公主伤心之余从塔顶跳海自尽。又一说是,此塔之所以叫“处女塔”,是因为它从来没有被来自海上的敌人攻破过,犹如少女之身。公主也好,攻破也罢,这座塔楼完好保存了年是事实。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昔日近在咫尺的里海海滩早已远离几百米外了,实属不易。
处女塔
处女塔下成陆地
处女塔下秀一把
漫步在老城区,犹如置身于一座建筑博物馆。这里既有镶嵌着阿拉伯文字和突厥纹饰的古董城堡,也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筑,甚至还有摇摇欲坠的苏联式筒子楼,五花八门,绚丽多姿,这就是多元化文化的巴库。
老城门
炮台
老城建筑
老城街道
古色古香的酒吧
岩屋
俄式建筑西洋建筑
巴库新城的奢华堪比迪拜。最有名的便是三栋妖娆大厦组成的阿塞拜疆火焰大厦。新城的摩天大厦令人眼花缭乱,但有两个人的画像始终陪伴我们左右,那就是阿塞拜疆新老总统父子。现任总统是老总统黑得尔阿里耶夫的儿子,在巴库,黑得尔阿里耶夫的名字到处可以看得到,机场、剧院、学校、体育场等等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大街小巷都是父子总统的图片,总统的任期调整到7年······一路走来,几乎都有独裁和个人崇拜现象,但在阿塞拜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发展、进步。
火焰大厦
风格迥异的建筑
新城远景
陈先生说得好:一个历史上被凌辱被侵略的民族,一旦独立,它会爆发出火一样的热度,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尊严,会迸发出火一样的激情。所以,阿塞拜疆现在是千帆并举,蓄势待发。
街头表演
一起合个影
美吧?
母子俩
热情奔放
然后他动员我们在巴库购房置业,说这里是里海之滨,过去是苏联官方的疗养胜地,度假村到处可见,环境十分优越,而房价只要元一平米,比国内县城的房价都便宜。今后到巴库,只要从乌鲁木齐转机就可抵达。说得大家热血沸腾,差点就有人掏钱订购了。不过想起来,那时如订购也不会吃亏。
但跟千年丝绸之路上的小镇舍基比起来,我似乎更钟意于后者。
(未完待续)
第七章阿塞拜疆:沉舟侧畔千帆过之二:《古色古香的千年小镇》
往期回顾
喀什壮行
驶出国门
吉尔吉斯斯坦:似曾相识燕归来之一《乡村投宿》
吉尔吉斯斯坦:似曾相识燕归来之二《李白故里》
吉尔吉斯斯坦:似曾相识燕归来之三《奥什奇遇》
乌兹别克斯坦:旧时王谢堂前燕之一《动荡的费尔干纳》
乌兹别克斯坦:旧时王谢堂前燕之二《走进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旧时王谢堂前燕之三《名城里面有名人》
乌兹别克斯坦:旧时王谢堂前燕之四《古城里面有故事》
土库曼斯坦:犹抱琵琶半遮面之一《人困马乏到马雷》
土库曼斯坦:犹抱琵琶半遮面之二《伴随雕像进首都》
土库曼斯坦:犹抱琵琶半遮面之三《露营在“地狱之门”》
伊朗:东风惯是吹红去之一《人潮如海的圣城》
伊朗:东风惯是吹红去之二《幸福原来很简单》
伊朗:东风惯是吹红去之三《历经沧桑的德黑兰》
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