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资源 >> 田野调查川西林盘概述
▍编者按:
吴国先,成都市郫都区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郫都区新阶联副会长、艺委会主任、郫都区民俗博物馆馆长。吴国先老师致力于乡村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
本文根据吴国先老师川西林盘系列讲座的概述篇整理而成。文末附上吴国先老师公开课的音频,欢迎阅读、收听和转发。
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是指在成都平原田地上凸起来的,从空中俯瞰像圆盘样垅起的林子,林子里不但有人家居住,还有各种家禽家畜及野生鸟类、昆虫等。林子里植物以慈竹为主,兼有多种乔木、灌木及杂草,这个自然生态景观就是林盘。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的一道神秘美丽的风景。她依伴着古蜀先民在这块天府腹地,广博而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和发展。林盘因岷山岷水而生,因乡野粮田而活。林盘见证着蜀地黎民百姓的多情故事,林盘有说不尽的乡愁……
▲成都市郫都区农家院子(林盘)
川西林盘的历史
林盘是川西坝子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载体之一。郫都是古蜀国建都之地,也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在古蜀文明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林盘和大小二季水旱轮作系统,是郫都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没有林盘,川西坝子的农耕文化就不完善。
讲林盘历史必须谈到古蜀史,古蜀王朝经历了五个时代:蚕丛、柏灌、鱼凫、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王鳖灵)。古蜀文化形态是长江流域文明型态下的一个核心文化现象,区域以岷江下游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区为核心,外延可达南面乐山,雅安地区,北面德阳(三星堆在德阳广汉市)。其中前三代蜀王时期(大约夏、商时期。碳十四测定证实,三星堆文化第一期遗址距今约±到±年之间)为鱼猎文化期,后两代为农耕文明时期(大约商晚期、周)。可以说,成都平原在望丛二帝时期,就进入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时代。郫都区为望帝建都之地,望帝是农业之神,他教民务农;丛帝为水利专家,有丰富的治水经验。自望丛时期,郫都就是川西农耕生产和农耕工具的原创地。都江堰灌区的水在时间节点上郫都是最先受益的。
林盘至少在望丛时期(先秦-史前)就已经行成了,随时代发展和人口增长,林盘也随自然的农耕生产生活逐步扩散和发展。
▲成都市郫都区农家院子(林盘)
川西林盘的空间型态
下面来讲讲林盘的空间型态,内核圈层,为人居圈层,这个空间主要是人的居住区,是以人住房舍和牲畜家禽圈笼为地方特色的民俗建筑的人文圈层。很惊奇的是,由于蜀地从史前时期就有人安居乐业,农耕时代的川西坝子上五县(温江县、崇宁县、郫县、新繁县、灌县)加上成都县和彭县,直到今天,大多数林盘田地地表不时可见汉代或更早期的陶片,汉代以后的瓷片等蜀地先民生活的历史物证。在川西农村,农民有时用汉砖码筑洗衣台台柱,猪圈,建筑墙体等。
川西地区先秦时期建筑形态为蜀域特色杆栏式建筑和土夯墙建筑形式,年,郫都区古城镇发现了早于三星堆的用于祭祀的土夯建筑遗迹,基础为岷江鹅卵石铺成,建筑布局兼顾了风水和实用性。
林盘的第二圈层是以慈竹为主兼龙(音)竹,芦竹,麻斑竹,斑竹,苦竹等多科竹品种和桉树,麻柳,香樟,桤木,桢楠,银杏,柿子,青杠,苦炼子,杜仲等树种。慈竹大量用于建筑和农耕民俗生产用具编制。
林盘里野生植物比比皆是,瓜蒌,龙丹草,车前草,金钱草,马蹄窝等各种中草药品种繁多。林盘鸟儿也多,家麻鹊,斑鸠,马斑仑,红嘴绿观音,画眉等。动物有黄鼠狼,老鼠等。昆虫有蝴蝶,野蜜蜂,莹火虫,蜻蜓等。
▲吴国先老师在林盘
川西林盘与蜀文化
林盘是在历代蜀地先民依竹而生,依竹而繁衍,大量使用下随应自然保存下来的。本来粮田农灌系统与林盘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谈林盘,研究林盘必须讲粮田、河沟河渠。竹林(慈竹为主)有顺水而种的,河沟渠岸皆有栽种。粮田里收割的大小二季庄稼,离不开竹蔑条的捆扎打包。
春绿秋黄,冬不过零度,热不到38度,林盘调剂着川西坝子气温的性格,气温的性格和泥土的芳香涵养出蜀民的灵性。林盘和粮田相依为“命”,历经几千年生存自养,形成极具地方地色的田园风景。乡村的河、沟上还建有利用水力来加工稻谷成米的水碾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川西坝子农村开始用上了电,水碾房里增加了小麦磨面机,玉米粉加工机等。
▲成都市郫都区-林盘里的慈竹
林盘,粮田,水系这川西坝子三个自然元素,孕育了“蜀”文化个性特征,也应证了古蜀先民崇尚仙道思想的哲学智慧。林盘实属中国道家思想发源地之一,这一文化定义为之不过。西汉道学家严君平和扬雄为郫都人,严君平生活和文化遗存遗迹留芳百世,扬雄著《法言》、《太玄》,有易学文化代表性。先贤充分证明了郫都在道家文化的重要地位。林盘是蜀人的绿色天堂世界,凸起的林盘和平面的粮田自然形成“阴”“阳”哲学的美学观。蜀地“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丰盈天府盛境,林盘、粮田、水系各分秋色。
农耕时代川西坝子很多道家和佛家宗教场所建在林盘里,如郫都花园场的竹隐寺,唐昌竹林村的竹林寺等。
历史演进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蜀时代,这里的人们发明创造了一种杆栏式建筑,这个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面骨架就是用竹子划成蔑片再加整竹加工成型,为蜀地先民安身立命而服务!同时期还有巴蜀图语、巴蜀符号、巴蜀图章、或可叫巴蜀图印,这些文明密码分别刻印在陶、铜、金等材质器体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冷兵器—巴蜀柳叶剑。在学界也有真知灼见的新看法,称其为竹叶剑,因其物极像竹叶样!
▲古巴蜀的“颜文字“-巴蜀图语▲四川雅安博物馆藏柳叶形巴蜀短剑
林盘里的故事唱出了社会的文明,乡愁里的密码;深藏着各姓氏宗族祠堂,堂屋,家谱,乡民的生老病死,婚姻嫁娶,吃喝拉撒,栽种田事;道出了农耕文明的生生不息,炊烟农事,田歌竟技。
林盘还有个概念,就是,张家院子李家院子王家院子吴家院子等以姓氏冠以院子名称,这个院子在川西坝子老百姓就是指林盘。最小体量院子一户人家,大的院子达百余户。院落为书面用语,民间只讲院子不讲院落。
▲成都市郫都区农家院子(林盘)
竹子是绝对有灵性的,西汉郫邑严君平、扬雄都依竹林而成才成贤!今天世界中高音歌唱家廖昌永先生也是从林盘里出身而成长出来的音乐巨人!
林盘因竹而生,因人而普广。在中华广博的大地上,只要有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就有原始的地方民族信仰,南方的黔,湘,鄂,渝,滇早有竹神崇拜,蜀自然也会有竹神崇拜的信仰。竹不但像征人的品格气节,竹笋也代表着生命的顽强,竹子节节高寓示人们的运气天天时时年年好。
林盘是川西坝子生态守护神,林盘是蜀地人民的护生家园,林盘滋养古蜀先民崇尚仙道思想功不可没!
▲吴国先老师
吴国先老师公开课-川西林盘的生物物种
注1:文中标注的读音是四川方言发音,拼音标注规则请参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