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资源 >> 巴库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巴库——风城,(波斯语:风袭击的城市)
阿萨拜疆的首都,
外高加索的第一大城市,
被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紧紧环抱着。
整个阿萨拜疆就如同海上展翅的雄鹰,
而巴库就是鹰的眼睛,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双重的跃动从下飞机那刻就被猛烈冲击。
小小的盖达尔机场像一条海里潜伏的魔鬼鱼,晶莹剔透,内部复杂的构造体系串出炙热的花纹机理,有序与热情交织。
注:图1,3,4来源网络。侵删。
整个城市一反伊斯兰宗教国的固有印象,
竟有丝丝身处巴塞罗那的错觉。
在高处的纪念公园能够俯瞰整个海滨。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
开放活力的沿海绿地都聚集了最多的人气。
可爱的孩童和烂漫的少女也会乐于让你拍照合影。(传统穆斯林忌讳拍照)
大道串联起各式的服务建筑:
地毯博物馆,音乐厅,购物中心,咖啡馆。
惊叹巴库的新鲜与特质凸显。
弹石格子的铺地神奇得将海水概念引入近现代欧式建筑群,联通一旁的古城与现代海滨大道,让游人完成一场神奇的历史穿越。
对,巴库是座可追溯至前3世纪的古城。
高耸的墙城,城内的希尔梵国王宫殿和少女塔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选一家特色的餐厅用餐,就能领略巴库真正的文化样貌。
回到弹石大道,偶遇一群放学的少男少女。
中亚人面容非常特别,一股亲近的西方美。
穿梭在巷道内随便逛,各式各样的餐厅和购物小店。
整个古城并不大,偶尔转个弯一抬头能看到突然显露的城市地标建筑:火焰塔。火焰塔是这座城市视觉的核心,庞大的体量和张扬的造型让人无法忽视。夜晚会变化出国旗的红,蓝,绿三种颜色。
火与巴库,
与这个国家都有着脱不开的联系。
阿萨拜疆在波斯语中就指向了火之国,国际上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天然气重要供应者。
在巴库阿布谢伦半岛上,有着一座燃烧千年的火焰山。干燥的高原土壤,在经年累月的高温下导致了裂缝,形成至少个天然气泄露口,经雷电等作用燃烧不止。可能因为天然气储量实在太多,它们就这样在郊区自由燃烧着,没有任何商业利用。
3千年前,神奇的火源难以被扑灭,巴库成为了拜火教的发源地。原址经历过废弃,重建,修复,改造,变成现在火焰庙的样貌,城墙的小房间里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展示了历史过程和祭祀文化。
对火的迷恋和崇拜渗透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跨越了时间和物质呈现。其中,你会发现很多石榴的工艺品,对它的喜爱当地人给出了多个原由。首先,阿萨拜疆盛产石榴。而它又有着红色的外观以及形似火苗和王冠的顶部。最后一点我特别喜欢,“你看,石榴是一个整体,但内部的个体却又是各自独立的。”
很有革命的味道。
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的新,都是阿萨拜疆自年由苏联独立后花巨资建设的,意图走出纪念碑式的苏联建筑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年开放,
由扎哈·哈迪德作为总建筑师设计的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注:此图来源网络。侵删。
白天,她是一片海。
站在中心最高处,你会发现这里是重要的交通门户,整个场地以涌动海水的姿态拥抱了周边的城市骨架,不同方向的水流撞击出台阶步道,然后形成最高处的巨大浪花。不同的角度演绎着各异的画面。
那些白色海浪夹裹着零星点点的艺术作品格外醒目,与绿色的草皮,蓝色的水面,组成富有强烈节奏的艺术旋律,模糊了领地的边界属性。
到了夜晚,又化身为一团火。
人影在起伏变化的火光上进行着各种创作。一旁举行着大型露天表演,人头攒动。
海水与火焰,
渗透着阿塞拜疆浓郁的历史与文化,
又洋溢着追逐时代的大胆和热情。
这座小而美的城市,意将过去和未来揉捏成各种可能性,
实在让人期待。
仙人掌
群岛
cacti-island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