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宗教 >> 北大探知公益讲座分享人大李肖教授
我是亚美尼亚人,如同亚拉腊山一般古老,在我的深哀巨痛中,亚拉腊山也会低头弯“腰”。
——盖斡格·艾明《亚美尼亚之歌》
隔绝欧亚大陆,以大小高加索山脉所涵盖的高加索地区对于居住在其邻近地区的古代文明来说只代表着人迹罕至的世界尽头。在中东地区闪族人(犹太人、阿拉伯人的祖先)的神话里,大洪水退去后的诺亚方舟就停靠在小高加索山脉的主峰亚拉腊山巅;在希腊神话里创造了人并且因为盗窃天火提供给人而受到宙斯神惩罚的普罗米修斯,就是被绑在高加索山的峭壁上每天忍受鹫鹰啄食肝脏和风吹日晒的痛苦;同样在希腊神话里,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国度也位于高加索。
对于高加索地区,就算是一名世界史专业的学生,也依然觉得那里迷雾重重、遥不可及。地理、历史、人文、神话、宗教、争端……自然的、非自然的因素在这里交织、发酵,也许只有从源头上系统地了解这一地区我们才能得以窥见它文明的一角。
于是,上个周末(6月18日),探知游学的学员们就在北大的校园内,听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李肖教授系统地讲述了高加索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让我们对这个古老而鲜为人知的地区又多了一分了解。
李肖教授正在讲授
台下认真的学员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加索,了解这一地区的发展历程。
故事的起源
《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
一项最新的研究证实,早在多年前北大西洋巨大冰盖的融化曾使海平面大幅上升,科学家指出,这一事件可能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拯救人类故事的起源。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科学家指出,发生在距今年至年间的北美劳伦太德冰盖融化,造成了近10万年来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淡水增加,地中海海平面也因此上升了1.4米。海平面的上升导致当时还是一个淡水湖的黑海被咸水淹没,造成黑海海水在大约年以前增多变咸。生活在黑海沿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人口由于土地被淹而无法继续耕作,这一时期持续了约34年。
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地中海沿岸,这一切造成了14.5万农民(以东欧为主)向西迁移,寻找更适合的耕地。这很可能是早期农业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的过程。这一事件被代代相传,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全世界都发生了大洪水,这也可能是诺亚方舟的故事起源。
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是泰坦(Titans)族的后裔之一。在宙斯与巨人的战争中,他站在奥林波斯山神一边,用粘土按照自己的身体造出了人类,雅典娜(Athena)赋予了人类灵魂和神圣的生命。普罗米修斯还在奥林匹斯山上偷取了火,并将之赠予人类。火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他又偏袒人类而欺瞒宙斯,使宙斯感到不快。因此,宙斯专横地把火从人类手中夺走。
然而,普罗米修斯又设法窃走了天火把它带给人类。宙斯对他的违抗行为大发雷霆。他令火神把普罗米修斯用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一只饥饿的恶鹰天天来啄食他的肝脏,而他的肝脏又总是重新长出来。他的痛苦要持续三万年。
最后,赫拉克勒斯(海格力斯)使普罗米修斯与宙斯恢复了他们的友谊,找到了金苹果,杀死了恶鹰,因而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英雄伊阿宋的故事
传说在离希腊很远很远的黑海岸边,有个地方叫科尔喀斯(今高加索地区),那里有一件稀世之宝——金羊毛。这金羊毛是玻俄提亚国王阿塔玛斯的儿子佛里克索斯为感谢宙斯保佑他逃脱父亲宠妾的虐待,宰杀献祭金公羊所得。佛里克索斯将金羊毛作为礼物献给了热情款待他的科尔喀斯国王。于是,国王吩咐人把金羊毛钉在纪念战神阿瑞斯的圣林里,并派一条火龙看守。因为神谕告诉他,他的生命跟金羊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金羊毛存则他存,金羊毛亡则他亡。
象征着财富、理想、冒险精神的金羊毛成为了众多英雄和君王的目标,他们都想要得到它,却没有一人成功。此时,英雄伊阿宋登场了。伊阿宋是国王埃宋的儿子,埃宋是个贤明的君主,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可好景不长,他的弟弟珀利阿斯阴谋篡夺了王位,并把埃宋父子俩赶出国境。埃宋终于找到了著名教育家喀戎,他用二十年时间将伊阿宋培养成了英勇的武士。手持两支长矛,身上扎着豹皮,长发垂肩,英雄的风采令观者无不动容。他篡位的叔叔珀利阿斯为了一劳永逸地消除威胁,答应他只要取得金羊毛就献出王位。
伊阿宋在朋友的帮助下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如愿地取回了金羊毛,他的妻子设计杀死了他那篡位的叔叔,帮助他获得了王位。如今的白羊座、南船座、天龙座、巨爵座等星座也都和金羊毛的故事有关。
伊阿宋(左)
高加索地理环境
说到地理,得先探讨一下什么是地理人种。
地理人种是人群对相当于洲区范围自然环境的长期而连续地适应所产生的结果。同一地理人种内的不同人群仍有各种差异,但他们的共性要大于差异性。地理人种分布范围相当于洲,但与各洲界不完全重合。例如,欧洲地理人种的最东端不是欧、亚两洲的交接处,而在西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的人群,不属于非洲地理人种,而属于欧洲地理人种。地域人种是在一定地域内长期内婚的人群。它是一个自然人群,是人种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为地理人种下的次一级单位,包括若干小人种。小人种是最低一级人种分类单位,它不是地理隔离的产物,而是由于小区域内人口稠密,社会习俗不同,本地出生的人不需远离本土婚配而形成的单独遗传的人群。
高加索的地理人种
高加索地理人种(Caucasoidgeographicalrace)又称欧罗巴地理人种,曾称印欧人种,是世界九大地理人种之一,原分布于欧洲、西亚、北非,中世纪以后迅速扩张到美洲、澳洲,并部分定居于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肤色白,极浅者可见皮下微血管反映的血色,深者可趋棕色。发细、直或波状至微卷曲,发色金黄至棕褐、亚麻色等。面部窄长者较多,鼻狭而直,鼻梁高,尖端呈鹰钩状者多。体毛浓密,男子秃顶者多。有A2型血型,Rh阴性出现率高,约15%。
高加索地理位置
高加索地区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总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群山环抱,绵延深长,在山与山之间有片片小湖,湖水碧绿恬静,瀑布星罗棋布。引用普希金的诗句:“这里,乌云在我脚下俯顺地飘逸,透过乌云,我听见喧响的瀑布,峥嵘赤裸的层峦在云下耸立,下面则是枯索的苔藓和灌木,再往下看,已经是翳翳的林荫,小鸟在鸣啭,群鹿在奔驰……”。
高加索山脉风景
高加索地形地貌
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于黑海和里海之间,米的厄尔布鲁士山峰被称为“欧洲之巅”。传统上把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分水岭作为南欧与西亚之间的分界线。高加索一词不仅指山脉本身,而且包括山脉两侧的广大地区,北侧称前高加索,南侧称外高加索,整个地区占地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里海的阿普歇伦半岛,长约多公里。小高加索山脉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谷之间。
厄尔布鲁士山峰
高加索行政区域划分
由于被大小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北高加索和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两部分。
北高加索包括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以及俄罗斯的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等。南高加索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所在的地理区域。苏联解体前,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都在苏联领土范围内。
格鲁吉亚首都
第比利斯
阿塞拜疆首都
巴库
亚美尼亚首都
埃里温
车臣首都
格罗兹尼
达吉斯坦首都
马哈奇卡拉
印古什首都
马加斯
高加索气候特征
高加索地区由于山脉的阻隔,气候处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来自北部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方的暖空气都受拦截,使两侧气候呈显著差异。西部属海洋性气候,东部为大陆性气候。由于大高加索山脉与从西面来的气流形成交角,迎风坡地降水量高达毫米,条冰川有70%都在北坡。南高加索的塞凡湖(亚美尼亚境内)是该地区最大的湖泊。
被誉为“高加索的明镜”塞凡湖,海拔米
高加索矿产
高加索地区矿产丰富,库拉-阿拉克斯低地和里海底层有含油沉积层,达吉斯坦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矿,阿塞拜疆有磁铁矿,外高加索还有铜、钼矿及其他金属矿。
高加索人口
高加索地区总人口约万,有50多个民族,超过百万人口的民族有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等。经济较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能源工业(石油、天然气)、有色冶金(锰、铜)、机械工业(电力机车和食品机械)和食品工业等。北高加索地区是粮食作物区,南高加索地区是亚热带经济作物区。
高加索地区历史沿革
一
石器时代(约前~前年)
Shulaveri-Shomu文化
在石器时代,高加索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开始使用本地黑曜石制作工具,养殖牛和猪,种植粮食,包括葡萄。据悉,世界上最早的葡萄种子就位于如今格鲁吉亚东南部。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红铜时代,高加索地区形成的Shulaveri-Shomu文化被认为是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人的重要来源,也是人们所知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之一。
伊朗发现的葡萄酒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年,而格鲁吉亚发现的葡萄酒则在公元前年。
图为亚美尼亚一处墓葬中发现的最早的葡萄酒,陶罐中残留有葡萄渣,还发现了乘酒的杯子和碗(陶罐约为公元前至前年间)
二
青铜时代(约前~前年)
公元前~前年,西高加索地区出现迈科普文化。
迈科普文化装饰品
公元前年~前年中期,格鲁吉亚出现特利阿里提(Trialeti)文化。
特利阿里特文化的装饰品
特利阿里提文化的金、银杯
“库尔干理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印欧人的迁徙。
三
铁器时代(约前年~前年)
公元前~前年北高加索地区出现库班文化。
发达的冶金制造业
库班文化的黄金饰物
公元前9世纪~前6世纪小亚细亚东部建立起奴隶制王国——乌拉尔图王国。
乌拉尔图语,属于闪语和印欧语之外的胡里安—乌拉尔图语族,在乌拉尔图王国发现的亚述楔形文字上有所发现。这种语言可能最早用本地的象形文字书写,后来借用亚述楔形文字来书写。
小知识
楔形文字
定义:用以书写阿卡德语、埃卜拉语、埃兰语、赫梯语、卢威语、赫梯、胡里安语和乌拉尔图语,且对乌加里特语字母和古波斯语楔形文字有重要影响。
发展:楔形文字发源于两河流域,由约公元前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楔形文字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
公元前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遗产继承下来,并有新发展。与此同时,闪族的阿卡德人按照他们语言的发音,也采用楔形文字进行书写。直到希腊时代之前,凡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统治的每个民族都是这样做的。
前年,波斯征服巴比伦王国后从后者那里学用了楔形文字。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直到希腊时代,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从此字母文字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西方主流。
图为在土耳其境内发现的薛西斯铭文:其上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三种语言,从左到右分别为古波斯语、巴比伦语、埃兰语。
乌拉尔图的艺术文化深受亚述文化影响。
乌拉尔图国王的王座
乌拉尔图的女神像
乌拉尔图的骨雕艺术
四
古典时期(约前6世纪~前3世纪)
这一时期,高加索地区相继成为米底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部分。
伊朗阿契美尼德时期(前5世纪)浮雕上表现的戴圆帽的米底士兵
彰显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者功绩的贝希斯顿铭文
公元前2世纪以后,希腊化进程使高加索地区与罗马帝国联系日益紧密。
作为罗马帝国“诸侯国”的南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伊比利亚
图为格鲁吉亚发现的出土的罗马帝国时期(公元1~2世纪)的物品
五
中古时期(约公元3世纪~13世纪)
3世纪~6世纪:萨珊时期
图为格鲁吉亚出土的萨珊时期(3~6世纪)银盘
6世纪末7世纪初
萨珊波斯、拜占庭及哈扎尔汗国争夺南高加索地区;年,第三次波斯-突厥战争后,哈扎尔汗国占领南高加索地区。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入侵,南高加索地区大部为哈里发所控制
13世纪
蒙古入侵及伊尔汗国的统治
伊尔汗国疆域最广阔的时期
伊尔汗国的建立者旭烈兀及信仰聂思脱里教的王后
六
近现代(14世纪至今)
历史沿革
14世纪
奥斯曼土耳其、及伊朗各王朝(萨菲王朝、阿夫沙尔王朝、卡扎尔王朝)统治时期
19世纪
卡扎尔王朝割让南高加索地区给俄国
年
俄国瓦解,南高加索地区曾两次组成政治联合体:南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04~.05)和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3~.12),此后分裂为三个共和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多语族地区
1
高加索语系被认为是
本地区的本土语系
1)南高加索语,包括格鲁吉亚语;
2)东北高加索语,包括车臣语、阿瓦尔语、英古什语;
3)西北高加索语,包括卡巴尔德语。
语言学家研究认为,东北高加索语和西北高加索语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它们与以前在安纳托利亚和米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语言有较多联系。
2
印度伊朗语
主要是亚美尼亚语,奥塞梯语。其它的还有希腊语、波斯语、库尔德语、俄语、乌克兰语等。说这些语言的人数量占高加索地区总人口的超过三分之一。
亚美尼亚语,在公元前三千纪从印欧语中分离出来,发展至公元前6世纪建立的第一个亚美尼亚王朝。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其间受希腊化影响,该语言从希腊语和拉丁语中借用了很多词。至1~5世纪,由于南高加索地区受伊朗王朝的控制,亚美尼亚语中大量词汇借用自帕提亚语。5~11世纪由于圣经及其它经典的翻译,亚美尼亚语从希伯来语和叙利亚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12~15世纪,西里西亚亚美尼亚王国建立,这一时期欧洲语言对亚美尼亚语有较多影响,尤其是古法语和意大利语。16~18世纪,随着亚美尼亚人的扩张,更多的语言词汇被借用到亚美尼亚语中。
3
闪语
高加索地区使用新阿拉米语的两种方言:亚述新阿拉米语(0使用者);博坦新阿拉米语(使用者)。这两种方言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逃避大屠杀的亚述人带到高加索地区的。
阿拉伯语的一支方言雪瓦尼阿拉伯语,从中世纪至20世纪初在阿塞拜疆和达吉斯坦的部分地区也在使用。阿拉伯语是在8世纪初随着阿拉伯殖民者的军事行动而进入高加索地区。随着13世纪哈里发的衰落,这种语言也逐渐衰落,逐渐被波斯语和阿塞拜疆语取代。
4
突厥语
阿塞拜疆语最为突出,有万使用人口。其它的有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库梅克语、诺盖语、突厥语和土库曼语。阿塞拜疆语属于乌古斯突厥语的东支,是随着中古时期(16世纪)突厥人西迁传播到高加索、东欧、伊朗北部和西亚地区。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对其有较多影响。
5
蒙古语
卡尔梅克语,由来自东亚的卫拉特人后裔使用。
多元信仰
由于早期受到波斯帝国的统治,高加索地区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信仰琐罗亚斯德教。至基督教兴起及受罗马帝国的影响,这一地区民众逐渐改信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势力逐渐衰落。8世纪中期,阿拉伯入侵,南高加索大部地区成为哈里发的领地,伊斯兰教开始传播。
图为格鲁吉亚发现的显示琐罗亚斯德教因素的饰物(公元前5~4世纪)
阿塞拜疆巴库的祆教神庙
今天,高加索地区的宗教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基督教(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大部分;二为伊斯兰教(北高加索、阿塞拜疆、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一部分)。在这两种宗教的主体色彩下,多神信仰及万物有灵信仰也广泛保存,是传统信仰的遗存。
1
基督教
基督教于公元初传入高加索地区,主要是南高加索地区,在稍后也传播到了北高加索部分地区。在中世纪的时候,格鲁吉亚人试图将基督教传播到与其相邻的北高加索地区,包括今天的车臣、印古什和达吉斯坦,但这种努力由于13世纪蒙古入侵,格鲁吉亚王国衰落而受阻。他们的传教活动效率不高,也因为传教士们传教的语言为格鲁吉亚语,但这种语言在达吉斯坦的大部分地区都不为当地人所熟悉。
2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由公元7世纪中叶由阿拉伯人带至高加索地区,主要是南达吉斯坦地区。15世纪末伊斯兰教在达吉斯坦建立并在16~19世纪传至车臣和印古什,在16世纪传从克里米亚至切尔克斯,从15世纪起从奥斯曼土耳其传至切尔克斯、阿布哈兹,从伊朗传至阿塞拜疆。相比之下,伊斯兰教的传承在西高加索地区显得稍弱,而在车臣及达吉斯坦则较强。
作为北高加索地区较为统一的意识形态,伊斯兰教在19世纪俄罗斯—高加索战争时期达到顶峰,这使得北高加索地区及达吉斯坦地区高度的伊斯兰化,同时也削弱了这一地区本土传统的信仰及基督教。
在车臣、印古什和达吉斯坦,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的分支——苏菲派发展成了国家宗教。
3
犹太教
在高加索地区为三波人群所信奉:塔特人(或山地犹太人,主要分布在达吉斯坦,在阿塞拜疆和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也有一些);格鲁吉亚犹太人(分布于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俄罗斯/德系犹太人(主要分布在高加索的山区)。
山地犹太人讲西南伊朗语,格鲁吉亚犹太人讲格鲁吉亚语,德系犹太人主要讲俄语。山一般认为,山地犹太人和和格鲁吉亚犹太人很早就到了高加索地区(山地犹太人—从5~6世纪),然而他们到来的具体时间还不清楚。
4
雅兹迪教派——一个融合的宗教
具有约10万教众,主要居住于伊拉克北部、土耳其、叙利亚、也门和伊朗。在高加索地区,他们是少数教派,主要分布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他们操北部库尔德语。大部分的雅兹迪教派的教众宣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事实上他们是一个种族—信仰的集合体,有着基于宗教信仰的独特而复杂的身份认同。他们的宗教主要植根于苏菲派,也受到了诺斯替派、基督教及本土异教仪式的影响。
图为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位于亚美尼亚,修建于公元年,是亚美尼亚人的朝圣圣地
高加索地区的现状
一
突出的民族矛盾
历史纠葛
高加索地区的土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民族起源来说,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是由当地一些古老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受过希腊马其顿人、罗马人的侵扰和影响,亚美尼亚人和咕噜挤压人信仰属于基督教一支的东正教;而阿塞拜疆民族形成较晚,长期受波斯人和土耳其人的影响,是突厥民族的一支,信奉伊斯兰教。在沙俄帝国政府南高加索地区之后,南阿塞拜疆仍属伊朗,而亚美尼亚西部有一地方为土耳其所有。在近代史上,亚美尼亚人曾几度遭受土耳其的迫害,因此,历史磨难使亚美尼亚人对突厥民族怀有仇视心理。
苏维埃国家政权时期
由于苏联政府在民族划界方面的主观随意性和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失误,在南高加索地区民族关系中留下了隐患。
苏联解体的影响
主体民族之间因跨界民族问题引起的矛盾;当地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二
民族冲突的“热点”问题
1、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归属:阿亚两国对抗的焦点;
2、格鲁吉亚的民族争端:阿布哈兹民族冲突、南奥塞梯民族纠纷;
3、南高加索地区民族冲突国际化。
如今的南高加索三国依旧矛盾重重、危机处处。这里有上千年的历史恩怨,也有当今国际政治的现实利益,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令高加索人民时刻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安定与繁荣。未来,在“一带一路”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高加索地区这片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带又会迎来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探”与“知”的结合
既是路途上的触碰(Touch)
又是心灵上的触动(Touch)
年探知游学携北大、人大、台大、深大等知名学府共十余位顶级学者、二十余条游学线路,邀您一同博古论今,探寻与世界对话之道。
如果你也想去高加索体验这独一无二的人文魅力,扫描下方的白癜风用什么药能治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zj/1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