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历史 >> 共赴巴库COP29前瞻与行动研讨会在
9月20日下午,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联合发起的“COP同行”项目在北京举办了“共赴巴库:COP29前瞻与行动”研讨会,来自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伙伴、企业和媒体代表等线上线下近人次观看,就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和探索,COP29的重点议题等,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讨论。会议由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副主任刘一峰主持。
中国民促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香奕致辞
中国民促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香奕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民促会作为平台机构,始终积极促进社会组织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深入互动,以实现在气候变化领域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中国民促会通过不断拓展国内外合作伙伴网络,提升了中国社会组织在国际上的认知度。通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边会、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加强了与国际伙伴的交流和互信,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机会配合中国代表团的谈判工作,向国际社会呈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显著成就,从而提升全球对中国气候行动的认识和理解。”
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吕学都致辞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吕学都在致辞中用奥运会类比COP大会,把COP大会比作各国为保护气候展示自己努力和贡献的主渠道主赛场。“企业和NGO在会上主要就是展示自己保护气候的努力、宣传自己的主张、寻求务实的商务合作,这里有数以千计甚至更多的机构参与。”他提醒大家,不仅要展示自身的主张和成就,更要有长期发展和合作规划眼光,掌握“绿色低碳语言”,因为“绿色低碳语言”才是与世界合作、与世界同频的有效工具。
主旨演讲环节,身处阿塞拜疆的COP29组委会合作与规划部主任OrkhanTaghiyev线上参会,分享了将于阿塞拜疆举办的COP29相关筹备情况,会议组织、参会、后勤等具体事项。
COP29组委会合作与规划部主任OrkhanTaghiyev分享
重磅演讲来自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研究员,他回顾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历次COP会议的历史进程,详述了《巴黎协定》进入实施期后的新形势与各方关切的新议题,并对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径、引领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研究员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以“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为题,分享了能源消费、煤炭消费、节能和碳强度指标、能源绿色公正转型等议题。他认为“中国能源战略发展中的安全问题有其重要合适的定位。”“要继续控煤控油,追求‘极致能效’,近年大量居民的耗能耗电产品‘以旧换新’,工业能效设备的置换等,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效。中国的能效标准应该对标发达国家,追求世界领先。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天然气发展替代煤炭和助力可再生能源发电。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新型的能源强国,中国现在还不是强国,是能源大国,建设能源强国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分享
图说:煤炭消费近年占比下降微小/杨富强
“COP同行”项目将动员一批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社会组织申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资格,并为社会组织参与阿塞拜疆COP29提供行动指引和协助。社会组织为什么要积极参与COP?
来自本土环境智库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项目主管陈蓥婕表示,气候大会给了我们定期讨论这个议题的空间。大会本身成果很关键,互动的过程也许更加关键。联合国倡导多元共治的体系,社会组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为社会组织参与COP提供了合法性,《公约》秘书处通过给予非国家主体的成员组织观察员身份,向我们提供参与气候治理的途径。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项目主管陈蓥婕分享
参与COP的实践与展望
几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NGO和媒体的同仁,也分享了各自机构参与COP的实践与展望。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AUC)首席青年官何超欣表示,联盟重视下一代气候领袖的培养,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项目已培养出两千余名青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ls/2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