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历史 >> 二里头不是夏都,那谁是夏都呢
近代历史学界对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在悬念。夏文化流传了至今,但是其实际存在成为了历史学研究者和考古学家们的热点话题。而夏朝的都城究竟应该在何地?二里头遗址被誉为夏都,是否确切属实呢?
二里头
二里头遗址的重要意义在于,考古学家们在这里研究到了许多商代以前的文化和社会风貌,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面积约万平方米,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文字性的明确夏都定义,就是说所有的文物指向只是说明这是一个大的部落,也没有文字证明这就是夏朝都城。
良渚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
而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遗址之一,其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
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理事会大会上,良渚古城正式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评审专家在解释良渚入选的原因时用了如下阐述:“良渚古城遗址展示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为何良渚遗址会被国际所承认呢?是良渚自身所展现出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良渚古城的外城面积是万平方米,相当于8.6个故宫,里面各种设施完善,明显就是一座都城的设置。这么大的古城,其面积是二里头万平方米的两倍还多,俨然是个高度复杂化的国家政权。
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坐落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遗址面积约万平方米,主体年代距今约4—年。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坐落在陕西省神木市石峁村,主要遗存距今0年左右,面积约万平方米。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石峁遗址是距今约0年左右,石峁遗址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多元性的认知。
结语
从这几个遗址来看,良渚遗址无论从时间、规模上来讲,都符合一个夏朝大都城的文明,而二里头遗址无论是出现时间、占地规模均排最末。其实从考古学家的定义来讲,对几个遗址都用了"可能"、"之一"这两个词,就是说这几个遗址都可能是夏朝的都城遗址。
其实原因不难想象,在遥远的0-年前,先民们的流动不可能太远,甚至不能跨过黄河、长江这样的天险,只能在几十万或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华夏文明。
所以可以这样推理,华夏文明的形成不是单一的某某文化,而是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散发形成的夏朝的文化,而且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度和统一的文化。
既然如此,也不可能存在某一个遗址就是唯一的夏都,灿烂的中华文明一定是多点开花,没有拘泥于某一个地方。所以,把二里头认为是唯一的夏都,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和对比,不仅仅是不可靠,也是不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