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历史 >>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两地双双申遗成功世界
这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器、玉琮、木屐、漆器、陶片和玉璧(左上起,顺时针方向)。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中国日报网7月8日电从正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接连传来喜讯。7月5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也成功入选。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和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7日报道,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
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经会议审议,已顺利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中国自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报道称,一座有着年历史的中国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最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州市郊,坐落在长江流域,可追溯到公元前年。该遗址占地14.3平方公里,包括11条水坝遗迹、墓地遗址、一个水利系统和城墙,这些都证明了以水稻种植为经济基础的中国早期城市文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介绍,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约公元前-年)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该遗址由4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和城址区。通过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些遗址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ls/2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