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1979年,苏联企图发动超级海啸水淹

发布时间:2024/1/17 17:39:57   点击数:

20世纪70年代,苏联情报机构获取了一则重要信息:美国正在用深海探测仪寻找太平洋深处的地层断裂带,希望借此引发一场地球物理大战!

彼时正值美苏争霸的关键时刻,为了防止美国先下手为强,苏联领导人便立即下令让人在海底先安放两枚核弹,到了必要时刻就将其引爆,从而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引发一场超级海啸,达到“水淹美国”的目的。

但后来经过精密的计算,科学家们就发现,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将这一计划变为现实的确不易。

为了能更有效地对付美国,苏联的大批科学家便在领导人的授意下,秘密进驻阿塞拜疆研发起了地震武器,并且还将这一计划取名为“墨尔库里斯-18”。

那么苏联是否有将这一计划成功实施?美国又是如何应对的?最后结果如何呢?

地震武器的诞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冷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为了能在军事能力方面超过对方,两国又开始了非常激烈的军备竞赛。

而彼时的苏联也深刻意识到,想要赶超美国,除了研发更加先进的武器,还必须得有“杀手锏”,于是苏联就展开了频繁的地下核爆炸效应试验。

若干天之后,科学家们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在距离实验地点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以外的地区,竟然会产生强烈的地震。而经过多次的数据分析比对,科学家们终于证实,这些地震就是跟核爆炸有关。

他们将实验结果传达给了苏联高层和军方领导,出于对战争武器的敏锐嗅觉,军方迅速捕捉到一个关键信息,如果能将其加以利用,在不久的将来,地下核冲击波或许会成为一种致命武器。

而且更重要的是,假使在本国可以控制的地区,将这一武器放到地下深处爆炸,之后也会引得敌国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既然这样,那苏联就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悄无声息地重创敌国。

为了能确认这一猜想,年,苏联特意在北极圈内的新地岛试爆了一颗当量为万吨TNT的热核弹,谁知不久后,苏联克格勃的特工就弄来了一份关于美国的军事科技情报,交给了领导人赫鲁晓夫。

从中可知,美国的核潜艇因为苏联超级爆炸物冲击波的袭击,几乎是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事过后,美国上下人心惶惶,而美高层更是担心,之后苏联会继续在美国的的海岸深水区投放热核弹,到时就会引发沿海地区的海啸,淹没北美大陆的部分地区。

不得不说,这份情报确实是来得很及时,赫鲁晓夫正发愁该如何对付美国,现在正好有了新思路。

他立即将高层领导和科学家都召集过来,并且用手指着墙上的地图告诉他们:“一旦美苏之间发生战争,我们就可以向北美大陆海岸投放超级热核炸弹,相信十几场超级海啸过后,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会被淹没!”

赫鲁晓夫

众人都非常支持赫鲁晓夫的猜想,为了尽快将其实现,他们就快速地投入到了这项研究中,并且对外高度保密。

只不过在研究了一段时间过后,科学家们就发现,想要实施这一计划有点难,因为北美大陆架的延伸线实在太长了,关键水深也不够,就算能够引发海啸,强度也不会像想象中那般高,所以并不现实。

而且对于这一耸人听闻的试验,国内也会有一部分反对声,像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就曾不止一次的,通过国防部向苏共中央提出终止这一计划,希望他们不要再继续下去。

最后,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和阻碍,“水淹美国”的计划就只能暂时搁浅。

但对于颇具野心的苏联来说,怎么可能会就此罢休?他们还会继续研究地震武器,甚至还要将范围扩大至太平洋,至于美国也开始频繁在各地进行核试验,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只不过可惜的是,美苏之间斗争不止,却不幸殃及了周边的国家,期间无数百姓都因为地震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两国之间明里暗里的较量。

“墨尔库里斯-18”工程与水星计划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苏联通过情报局再次获取了一则情报,美国正在用深海探测仪寻找大洋下的地层断裂带,企图借此来发动一场地球物理大战。

为了防止美国先下手,苏联领导人就赶紧下令让情报局的几名特工,乘坐着特制的深海潜水器,找到太平洋海底的断裂带,将两枚核弹放上去,等到了必要的时间,就将其引爆。

几名特工顺利完成了上级指示的任务,并且得到了非常宝贵的探测数据,并且也为接下来的计划打下了基础。

年,苏联的科学家伊克拉·克里莫夫在领导人的授意下,带领着一大批科学家奔赴了阿塞拜疆的都城巴库,正式开始研发地球物理学武器,并且将其命名为了“墨尔库里斯-18”工程。

在此期间,参与到其中的科研单位足足有22个,他们聚集在巴库的地震研究所,组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变化。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科学家们也发现,一般核爆炸产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距离震中很远的地方蓄积起来,而且能量非常大,如果以后再进行定向爆炸,就能把这些地下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苏联科学家们的这一研究,可以很好地用于预报地震,但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并没有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jt/261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