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草药,不仅仅是因为可靠的疗效而流传千古,其名称也是极具特色,或雅或俗,雅俗共赏,或在民间口口相传,或经过文学经典广为传颂。
今天的主角,车前草,也是其中之一。
车前草最早记载于《诗经-周南篇》: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清明前后,民间孩童和女子常以斗草为乐。宋词大家晏殊有一首著名的《破阵子》一反该词牌慷慨激烈文风,竟是非常文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意境极美。
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也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的诗句。
诗词中所说斗草,即车前草,江南俗称“打官司草”,民间少女和孩童常以次草相互拉扯缠斗,以决输赢。
除了“芣苢”“斗草”“打官司草”等名称,民间还有“车前草”“车茶草”“蛤蟆叶”“牛屎草”等俗称,最终“车前草”称号笑到了最后,夺得了永久“冠名权”,一直沿用至今。
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车前草”更加形象贴切地体现了其生长环境和顽强生长的特质。虽然车前草广泛生长于田间地头、河滩草沟,但最令人动容和印象深刻的,还是那道路中央顽强挺立的绿色生机。车轮滚过,马队压过,旋又重生!如此不屈生长的野草,除了车前,很难找出第二个来!就是现代的柏油公路活水泥路,只要中间略有裂缝,还是常能看到车前草那不屈的身影!
但是对于我们医生来讲,车前草更是“全身皆是宝”!以前学医时仅仅是学了一个“车前子”,工作初期也仅仅用这个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和肺热咳嗽,后来多次学习进修,发现老师们几乎都不用车前子,直接是大剂量的车前草!一问才知道,车前草的疗效更佳,用途更广,关键是几乎无任何副作用,民间甚至还可以当菜吃!
回来仔细研究,查找各种资料,发现果真如此,车前草不仅能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还能治疗黄疸、鼻衄、目赤肿痛、皮肤溃疡车前子主治目录里所不具备的多种疾病。而且因为车前草口感较好,不像蒲公英那样苦寒,的确有很多地方把车前草当菜吃,有清炒,有上汤,还有煲汤或做成菜粥食用。自此以后,我临床时也开始用起了车前草,只是偶尔在需要的情况下才会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车前子。
延伸阅读:
车前,异名芣苢、当道、牛舌草、虾蟆衣、蛤蟆草、车轮菜、饭匙草、五根草、猪肚菜、驴耳朵菜、田菠菜、牛甜菜等。性味甘寒无毒,归肝脾二经,功用利水、清热、明目、祛痰;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娥、咳嗽、皮肤溃疡。
——《中药大辞典》
车前子,性味甘寒,归肾、肝、肺经。功效能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淋病、暑湿泄泻、目赤、内障、视物昏暗、肺热咳嗽痰多等病症。
——《神农本草经》
上一篇说药:杜医生说中药——蝉蜕
更深的蓝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