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介绍 >> 走,去挖婆婆丁春季著名野菜博览,总有一
立春一过,万物滋生。野菜,没有经过人工培育,更没有化肥和农药,自由生长在山野之间,吸取日月精华,采集天地灵气,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春菜之王--香椿
头茬香椿,芽叶未舒,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轻轻烫过,切成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普通人更爱的是香椿炒蛋,嫩香椿芽切碎与蛋液和匀,嗤啦一声滑入油锅,立刻成了金黄蓬松的一大朵。香椿香味独特,馨香馥郁;而鸡蛋甘醇,中和了香椿过于强烈的浓郁滋味。二者同食,鲜而不腻,仿佛将春日一口吞入肚。
荠菜
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草,如今在江南各处的酒店餐馆中,都能见到荠菜的身影,荠菜饺子、馄饨、包子、春卷……太过常见,以至于让人忘了它曾经也是不可多得的时令鲜蔬。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早春的荠菜,历经了一个冬天的风寒霜打,悄悄地汇集着大地的能量。作为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春寒料峭之时,别的野菜还不见踪影,它就已经在田间地头播撒出成片绿意了。
荠菜的香气浓郁,因此一般都是切碎起香增色,很少有整颗炒食。最常见的当然是荠菜饺子、馄饨,荠菜开水一焯,剁成细末,和鲜肉拌成馅,清新的田野香气和粗犷的肉香,就在此刻握手言和,相得益彰。
马兰头
马兰头,草拦马儿人留客。马兰头是一种常见的野菜,
马兰头春秋都有,但是清明时节的马兰头最是鲜嫩,虽然略带苦涩气味,不过焯水后,就会清润可口。
现在南京人常见的食法,是香干马兰头,将马兰头用清水洗净,入开水一焯,挤去涩汁;再拌以细盐、味精、糖、碎香干丁,淋以麻油,凉拌。
枸杞头
枸杞头为“春野三鲜”之一。枸杞头就是枸杞子的枝叶,清明节前正是吃枸杞头的最佳时机,这时的枸杞头鲜嫩,味淳,确实是一绝美野蔬。叶子是翠绿的,杆子带点紫色,轻轻用手指折断能沁出汁水来,此时品相最好,口感也最佳,吃起来略带一丝丝回味悠长的清苦,但香美细嫩,十分爽口。若过了清明,苦味愈重,就没什么吃头了。春日里,一定要吃一次枸杞头。最常见的吃法莫过于清炒,正如宝钗、探春二人向厨房要“油盐炒枸杞芽儿”,半尺长的嫩芽,用油盐大火一炒,枸杞自然的苦味和微微的凉意,碧绿生青,清香爽口。
若嫌还不够原汁原味,那么可以直接凉拌。枸杞头用开水焯过,沥干,堆在白瓷盘中,淋上麻油、酱油、醋,加了胡椒末,最好撒点白糖,去其微微的苦涩,马上就有一股子清香滋味往鼻孔里钻,夹上一口,细细地品品,顿觉齿颊留香。
车前草
也叫车前子,是一种普通野草,在山野路边,到处有它们的踪迹。车前草的幼苗可食。4~5月间采幼嫩苗,沸水轻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口感很细腻,没有什么特别的怪味,但咀嚼起来又会感觉比家常青菜的纤维要粗,有嚼头有韧劲,要多嚼几下才能缓缓下咽。在这多次的咀嚼中,慢慢品味这种还略带野味的绿草清香。
紫背菜
别名红凤菜、血皮菜、紫背天葵、观音菜等,是一种药食两用蔬菜。其嫩枝叶做菜,质脆嫩,具有菊科类植物的特殊清香,风味独特。民间认为紫背菜有凉血、去虚火的功效,是一种有益于人类健康保健蔬菜。可炒食、做汤、打火锅,具特殊香味,鲜嫩可口,炒食加腐乳、沙茶酱等佐料,独具风味。但有专家认为紫背菜具有肝毒性,可以导致肝硬化,因此不建议食用。
蒲公英
对于蒲公英的最初印象,只是那白色的绒毛小球,轻轻一吹就飞舞起来,有一种别样的浪漫。但对于父母那一辈的人而言,蒲公英却是一道很好的美味。
每到春天,总会有人说:“走,去挖婆婆丁!”于是晚饭时,餐桌上就会多了一道蒲公英所烹制的菜肴,或生吃、或炒食、或做汤、或炝拌,虽然略带苦味,但风味独特,作为开春后的第一批鲜菜,让人印象深刻。
蒲公英有着“草药皇后”的美誉,有着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春天选择采摘蒲公英,晒干后用来泡水喝,据说还可以治疗咽炎等顽疾。
蕨菜
明代罗永恭曾这样描写蕨菜:“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说的正是蕨菜的色香味俱全。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山珍蕨菜是满汉全席九白宴中的一道菜,被称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但有研究表明,蕨菜中含有“原蕨苷”,牛羊食用过量会导致死亡,人食用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因此食用蕨菜应注意适量。下图为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设洞村金杯屯,一名妇女在山间采摘蕨菜。
马齿苋
俗称马蜂草、马蜂菜,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鲜食干食均可,作草当粮都行,而且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因此民间也叫它长命菜、长寿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菜。
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凉拌。或者将马齿苋剁碎后包包子、摊菜饼,口感滑爽,清热解腻。
苜蓿
苜蓿头,苏州人叫它“金花菜”,上海人称“草头”,还有叫它“秧草”的,而在南京,叫着叫着就成了“母鸡头”。苜蓿头学名南苜蓿,好像名字里带个“南”,立马就雅致了。其标志性的外形则是在于点点小黄花和圆润鲜嫩的三片小叶,吃起来有一股清鲜柔美的味道。
南京人吃苜蓿头多是清炒,名曰“生煸苜蓿头”。在田野中,择一些尚未开花的苜蓿嫩茎儿、叶儿,旺火热锅热油,快炒,使之均匀受热,加白酒、白糖,激发出它独一无二的、最纯粹的香甜。此菜碧绿油润,柔软鲜嫩,端上餐桌,便飘着一股原野的清香,在灵魂里蔓延,思绪里流转。轻轻咀嚼,齿颊涌满香甜,久久不去。
菊花脑
从初春到仲夏的南京,南京人饭桌上少不了的一直是那碗菊花脑鸡蛋汤。南京人吃菊花脑上瘾,盛夏时只要三天不吃菊花脑就要开始骂人了。
菊花脑又叫菊花郎、菊花叶,是南京的特产,别地所无。“菊花脑”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吓人,但这货其实跟“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跟“豆腐脑”那个细滑白嫩的意思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它就是一种长得像菊花叶子的野菜。
菊花脑也可以炒食、凉拌、制馅。高明的主妇将猪肉包裹在菊花脑叶里,蘸上面糊油炸,猪肉鲜嫩,菊香浓郁。或者与春笋混炒,便成了绿白相映、鲜透齿颊的美食,小品一口,就是整个春天的清新气息。
野艾蒿
野艾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春季采食嫩叶,夏秋季采叶入药。嫩叶焯熟后凉拌,或做成艾叶茶、艾叶汤或艾叶粥。在庆元、景宁一带,在清明时节,农家主妇们常采摘鲜嫩艾草捣烂后,加糯米浆包清明粿,还有一些人将野艾蒿制作成“艾米果”、“艾叶饺子”、“艾蒿糕”、“艾叶糍粑”等等。
苦菜
药名叫败酱草,异名女郎花、鹿肠马草,因其叶似蛇形,山东也叫蛇虫苗。味感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可炒食或凉拌。凉拌时先将苦菜择好洗净,过水轻焯控干晾凉,姜蒜切末,加入盐、鸡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许,搅拌均匀后装盘即可。
地木耳
别名地皮菜、地软、地踏菜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中医学认为地木耳性味平和,有滋补益气功效,常作汤菜食用,鲜香味醇。
鱼腥草
又名折耳根、截儿根,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名见《名医别录》:“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在云南、贵州以及四川一带,鱼腥草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蔬菜。主要食其根茎,将其洗净切段后凉拌。鱼腥草的叶子也可用于炒食或者煲汤。初食此物,往往以为腥臭欲呕,但一旦习惯,就会迷恋上它的味道。
凉拌折耳根起源于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区,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西南民间菜。多年来,老幼皆喜食用。制作原料主要为新鲜折耳根。此菜脆嫩爽口,香酸麻辣,富有折耳根特有的芳香,细细咀嚼,越嚼越香。
野芹芹
野芹菜又名水芹,是一种生长在池沼边、河边和水田里的水生蔬菜。幼苗、嫩叶味道鲜美,自古即作为野菜食用。《吕氏春秋·本味》曰:“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这里所说的就是水芹。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其中以钙、磷、铁等含量较高,经常食用该水芹菜具有清洁人的血液,降低人的血压和血脂等功效,所以说水芹菜既是食用又是药用的高档无公害草本蔬菜。
栌兰
栌兰又名波世兰、红芍药、申时花、土人参等,为马齿苋科,是直立草本植物,其重要特征是绿叶,绿茎。栌兰除了具有观赏性外,还有药用,食用等多种价值。栌兰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根、叶均可食用,并具滋补强壮作用。茎叶粗壮、脆嫩、青绿,内含高钾、低钠,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蔬。它既可做汤或炒食,也可与鸡、鱼、肉混合做汤菜食用。食味近似木耳菜、脆嫩爽口,味道清香,具有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和通乳汁之功效,食后能增强体质,防治流感、疲劳、晕船等。
刺儿菜
刺儿菜是小蓟草的别称,是一种优质野菜。刺儿菜的嫩茎叶可食用,炒食、做汤均可。
木槿花
木槿花色彩艳丽,是作自由式生长的花篱的极佳植物,可以入药,亦可食用。吃木槿花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福建汀州人用木槿花和稀面和葱花,下锅油煎、松脆可口,俗称“面花”、“花煎”。徽州山区的居民用木槿花煮豆腐吃,味道十分鲜美可口。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绽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民间传说木槿花煎蛋可治头晕。
鸭脚板
鸭脚板是一种长在山里的野菜,因为它的叶片每一枝桠形状是分三瓣状,有些像鸭子的脚掌,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这植物天生带有一种浓酽的清香,最适合清炒。清炒后的鸭脚板呈现出一种沉稳的深绿。入口后,还有一点点带着野性的嚼劲,没有烂糊糊感觉。细细咀嚼的话,能在清香之中辨别出一丝来自泥土的芬芳,这芳气没下咽就已经通达肺腑了。
薇菜
薇菜又称牛毛广、紫箕,俗称大巢菜、野鸡头、扫帚菜。以刚出土不久的嫩茎为佳,营养价值十分丰富。主要所含粗纤维,食用减肥效果良好,且没有农药与化肥污染,深受消费者欢迎。采摘时间一般在4月中上旬,采时一定要采母菜,不允许采公菜。若公母不分,一采而光,两年后品种退化,失去商品价值,甚至整片灭种。当母菜刚出土不久,顶端绒毛破裂,头上刚出一对嫩枝叶,茎部绒毛正在脱落或已脱落时采收为宜。细的可在15厘米处折断,用手除去上面的绒毛,放入篮内,切忌用刀割与连根拔掉。
薇菜被视为“山珍”,在国际上享有“无污染菜”之誉。薇菜的幼叶营养丰富,水焯去毛后搓揉成薇菜干。可鲜食或制干菜,具有独特香味,清脆可口,久食不厌,又可入药。卷曲未展的嫩味尤为食用上品,开水浸烫、漂洗、去土腥味后,可炒、可煸、凉拌、做汤、加肉炒食等。
野蒜
野蒜又叫做小蒜头,其实并不是蒜,而是一种葱属植物,因为根部鼓胀似蒜头,南京人叫它野蒜,学名叫薤白,是常见的一味中药,气味辛辣,不逊色大蒜。
比起前几种青翠新鲜显山露水的野菜,小蒜头该是最低调的一种了。春天萌发的时候,夹杂在草丛里的纤细叶片很容易被忽略。此外,它的根扎得深,相比其他野菜,挖起来要费劲,同时市场上也相对少见一些。
但小蒜头显然要比其它时令野菜“耐吃”的多,3-5月份的时候可以吃嫩苗,那叶子有点像盆栽的葱,但更细瘦更碧绿,却有股天然的野香,那是种春风吹、春雨润、夜露渍,让阳光酿制又经月光浸泡出来的无可比拟的芳香。吃的时候整株腌渍,亦可切碎了炒鸡蛋或腊肉。到了9-11月份的时候则采根部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其根煮食,苇酒、糟藏、醋浸皆宜。”
野韭菜
野韭菜又名山韭菜、宽叶韭、岩葱等,野韭菜的的叶子比较宽厚,个头比较小,而且味道比普通韭菜更重一些。野韭菜的花、茎、叶全年可食,可用于拌、腌、炒、做汤、制粥、调馅等。秋季还可掘其须根食用。
泥胡菜
泥胡菜是一种野生的牧草,一般生长于路旁荒地或者是不塘边,有时候也被叫做为猪兜菜、艾草等。全株可以入药,吃起来性味苦凉,有着清热解毒与消肿祛淤的效果。而在民间,则有很多种的食用方法。泥胡菜在开花期前茎杆特别的脆嫩,水分多而纤维少,可以凉拌、清炒或者用于制作青团
诸葛菜(二月兰)
诸葛菜又名二月兰,为早春常见野菜,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军需供应发愁,一次他无意得知有一种野菜不仅叶子和茎都能吃,吃剩的可制成醃菜,还可以用作牲畜饲料。于是他命士兵们广种这种野菜,以充军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世就把这菜称为诸葛菜。诸葛菜野外采集一般在3-4月份进行。采后只需用开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食用。炒食、凉拌均可。
丝瓜尖
丝瓜尖又名龙须菜、线菜、发菜,因嫩茎形似龙须而得名,有素菜之珍的美誉。是一种野生名菜,属多年生藤状攀援植物,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凉拌、清炒均可。丝瓜尖位于瓜藤的最顶端,伸出了嫩嫩的触角,带着青豆的香气和露水的味道,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功能,疏通经络、镇咳去痰的作用。
灰菜
灰菜别名灰灰菜、灰藋、白藜等,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钾、钙、磷等微量元素,还含有稀有的促脱皮甾酮、鞣质成份,具有抗癌、清热、减肥等功效,并对流感、乙型脑炎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春天采集粗壮嫩绿的幼叶,经沸水焯后炒食,或制成灰菜干烧肉、炒肉丝,也可腌渍来吃,是我国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用开水焯一下凉拌,很好吃的。
野苋菜
苋菜又名西甜骨,是一种开绿白色小花的野菜,俗称“人青草”,春夏之季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而食用则以春天所萌发的嫩叶为佳。摘其嫩叶入馔,清香嫩滑,食之润口,可谓春季的一味上乘珍馐。
蒲菜
蒲菜俗名蒲儿菜,是一种野生的水生植物,这种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笋之味。蒲叶在水中的部分如一根纤细的玉管,把这洁白肥嫩的蒲根茎,放入鸡汤或肉汤内,外加佐料烩制。蒲儿菜嫩白如软玉,整齐排列在长盘中,犹如玉女列兵,美目生津,其味鲜美爽口,清香嫩滑,沁人肺腑。每年春天,是人们开始食用蒲菜的时候,入夏以后,其茎渐粗,其味愈美,文人往往诗以歌之。
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当春暖花开之际,榆树枝头会生长出一簇簇状如铜钱的嫩绿果实,人们把它叫榆钱。榆钱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可以做成榆钱汤,把榆钱洗净,去除杂质,放入水中煮沸,届时搅进鸡蛋白,洒进少许香油和味精,盛入碗中,白绿相间,十分悦目,闻之清香,食之滑润可口。榆钱也可以做糕,把洗净的榆钱跟面粉、食糖或食盐配在一起,做成蛋糕状,放入笼屉中蒸15分钟。香糯宜人。
芦蒿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诗中第一句中的“蒌”,就是蒌蒿,芦蒿,又名闾蒿,藜蒿,水蒿,蒌蒿。明王孙朱(木肃)著有《野食》一书,记载一些救荒本草。书中说蒌蒿:田野中处处有之,苗高二尺余,茎干似艾,具叶细长锯齿,叶掩茎而生。味微苦,性微温。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里小丫头莲花和柳家的吵架,道:“谁天天要你什么来,你说上这两车子话?前日春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芦蒿,你怎么忙得还问肉炒鸡炒?春燕说荤的不好,才另叫你炒个面筋儿,少搁油才好。”
槐花
洋槐花开沁心扉,清心败火好食材。槐花飘雪,冰清玉洁,万般神韵,醉人心魂。细蕊嫩芽,洁白无瑕。春的使者,人间奇葩。春风拂过,阳光洒下。摇曳生姿,难描难画。口里呷她,心里想她。念念不忘,就是槐花。
槐花色香味形俱佳,属绿色无公害健康食品。既可作家常小菜,又可登大雅之堂,上得了席面,堪称一道时令佳蔬上等美味。槐花做法多样,各有千秋,根据花开的程度,选择煎炒蒸甚或作汤作馅,做法不同风味各异,却都能令人大快朵颐唇齿留香,直教人仨月不知肉味。
豌豆尖
自古以来,清明汉中遍地金。在一望无垠的菜花世界里,青青的豌豆也悄悄地梳妆打扮起来,伸出一枝枝嫩芽,一片片幼叶,引逗行人留恋玩赏。于是菜农下田采撷,菜贩上市叫卖,城乡人的餐桌上多了几道鲜美的时令菜肴:炒豌豆尖,烧豌豆尖,凉拌豌豆尖,豌豆尖汤,连汤面条也带了几根这青的嫩芽,绿的幼叶。
豌豆尖茎叶柔嫩,味美可口,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和磷等营养成分。此外,还含有大量的抗酸性物质,具有很好的防老化功能,能起到有效的排毒作用。下图为一盘刚刚采摘的新鲜豌豆尖,青翠欲滴,鲜嫩无比!
最家常的做法就是清炒,只需油盐两样,迅速将豌豆头极快地丢下烧红的油锅,略炒几下即可出锅,顿时满目翠色,清芬四溢。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纤维素含量高,茎叶又纤细蜿蜒,所以豌豆头的“吸油”功力非同一般,炒菜时需要多加油,方能中和掉其中的生涩感。
油菜苔
每年阳春三月,最值得观赏的,就是那一望无际,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了。油菜花带着浪漫又诗意的美,向人们传达春天的讯息。四野里油菜花田一片金黄,若隐若现点缀在无垠的花田之中,远远近近,构成一幅幅壮观的田园美景。
而油菜苔正是春季的应时菜代表。走进大自然,在春风吹过的田野上,溪水旁,河沟边,有油菜花开的地方就有鲜嫩美味的油菜苔。这道菜鲜爽可口,营养丰富。只有在春季才能品尝到大自然赐予的恩惠,小伙伴们可别错过哦。
将鲜嫩的油菜苔(还未开花的)洗净,用旺火清炒,或涮火锅,入口柔嫩滑爽,品味翠绿芳华,仿佛吃掉了整个春天,绝对是最顶级的应季美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