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库 >> 巴库古迹 >> 西伯利亚如何助力俄罗斯持续繁荣丰富的自然
俄罗斯,这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庞大国家,虽广袤无垠,却常被视为欧洲的一员。这并非空穴来风:其欧洲部分聚集了大约亿人口,这里不仅是俄罗斯人口的密集区,更孕育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举世闻名的城市。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心脏地带,人口高达万;而圣彼得堡,则以其独特的欧洲风情和53万的人口,成为了俄罗斯的另一文化重镇。即便是在人口排名第三的车里雅宾斯克,也有着约万的居民,它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之畔,这片区域恰好是亚欧两洲的交汇之地。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多个方面与欧洲国家展现出更多的相似性。例如,莫斯科大公国,作为俄罗斯的前身,其最初的领土仅限于莫斯科周边,这片区域隶属于欧洲。此外,俄罗斯在种族、文化、历史和宗教等方面也与欧洲国家更为接近。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现代,俄罗斯在欧洲的参与度仍然颇高,不仅在国际组织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被归类为欧洲国家。然而,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亚洲土地,对俄罗斯而言真的不重要吗?事实上,这片土地面积辽阔,从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甚至抵达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它北接北冰洋,南至哈萨克斯坦、蒙古以及我国北部边境,东西跨度达公里,南北宽度也有0公里,总面积高达万平方公里。如此广大的区域,无疑对任何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当然,除了其辽阔的面积外,西伯利亚地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他几个方面。首先,西伯利亚被誉为俄罗斯的“生命线”。尽管俄罗斯整体国土面积庞大,被誉为地广人稀的国家,但真正支撑其国家命脉的,却是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为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西伯利亚地区还承载着俄罗斯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众多辉煌的文明和历史事件,为俄罗斯的文化发展留下了深厚的底蕴。同时,这里也是许多俄罗斯民族和部落的故乡,承载着他们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综上所述,西伯利亚地区对俄罗斯而言,不仅意味着广袤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资源,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俄罗斯的人口分布与其他大国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尽管俄罗斯国土面积庞大,达到了惊人的万平方公里,但实际人口数量却相对较少。根据对比数据,美国、巴西和中国在相同面积下的人口密度远高于俄罗斯。例如,美国面积虽大,但其人口高达33亿,每平方公里有5人;巴西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亿,每平方公里达到3人;而中国,虽然面积与俄罗斯相近,但其人口却高达亿,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更是高达9人。这种对比揭示了俄罗斯在人口分布上的独特性。而全球人口总数高达3亿,陆地面积约为49亿平方公里,导致整体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69人。显然,俄罗斯的“地广人稀”特征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显著,特别是在全球面积超过万平方公里的六个国家中,其人口密度仅高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深入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我们会发现西伯利亚地区是其人口稀少的关键所在。尽管西伯利亚占地广阔,达到惊人的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仅约为万。相较之下,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虽小,仅有约万平方公里,但其人口却高达08亿,使得该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7人/平方公里,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巴西。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广阔且人口稀少,这使得俄罗斯的人口密度进一步降低,每平方公里减少了近20人,更加凸显了其“地广人稀”的特点。此外,西伯利亚地区对于俄罗斯多样化的地势条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俄罗斯国土辽阔,地势复杂,平原、山地、高原等地形一应俱全。据统计,俄罗斯国内平原面积占比约为50%,山地和高原各占约25%,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俄罗斯地形图实际上,当我们聚焦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时,会观察到这一区域主要以平原为主,仅有的山地,如乌拉尔山脉和高加索山脉,都位于亚欧分界线上。然而,真正展现俄罗斯多样化地势特点的,却是西伯利亚地区。这片广袤的区域可以细分为三大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及西西伯利亚山地。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境内真正的高原和山地,诸如罗曼诺夫高原、萨彦岭和雅布洛诺夫山脉等,都集中在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其山地之多、地势之复杂,堪称俄罗斯之最。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平原为主,而西伯利亚地区则地势更为复杂。若仅聚焦于欧洲部分,我们会发现其平原面积占比超过90%,这使得俄罗斯在欧洲部分更像是一个平原国家。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西伯利亚,就会发现这里的地理特点截然不同。此外,西伯利亚地区对于俄罗斯而言还具有极为重要的资源价值。众所周知,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森林面积,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覆盖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在欧洲部分,由于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东欧平原上,且人口和大城市密集,土地的开发利用已相当充分,许多地方甚至已被开辟为耕地,因此其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约为40%,覆盖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森林分布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尽管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但若放眼全球,其森林面积仍相当可观。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如巴西、加拿大、美国乃至我国,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均不占下风。全球森林分布图显示,俄罗斯之所以能被誉为森林资源大国,其拥有世界面积最为广阔的森林,西伯利亚地区功不可没。实际上,该地区的森林面积高达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近半,即便单独考量,其规模也超越了上述提及的众多国家,稳居全球首位。俄罗斯,被誉为淡水资源大国,其淡水资源储量之丰富令人瞩目。全国范围内,河流数量多达余万条,湖泊更是超过万个,总计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25%。然而,更为集中且储量最大的地区,却非其他,正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与我国部分湖泊的对比以数据为依据,我们来看一下贝加尔湖与我国部分湖泊的对比情况。贝加尔湖,作为西伯利亚地区最为知名的湖泊,其宏大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长度达到了公里,平均宽度约为48公里,总面积更是广阔,达到了5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俄罗斯境内最大的湖泊。更为令人惊叹的是,贝加尔湖的深度,其最深处可达米,不仅位列世界湖泊之首,还因其巨大的蓄水量而著称,总蓄水量高达6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之首。拉多加湖,作为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一大湖泊,其规模亦是不容小觑。它长达29公里,平均宽度约为83公里,总面积达到了8万平方公里,与贝加尔湖相比,相差无几。然而,在深度上,拉多加湖却远不及贝加尔湖,其最深处仅有米。至于蓄水量,拉多加湖为亿立方米,仅占贝加尔湖的8%。尽管如此,拉多加湖在欧洲范围内,仍以其宏大的规模脱颖而出,成为欧洲最大的湖泊。(2)西伯利亚地区不仅湖泊众多,还孕育了三条世界级的大河。它们分别是叶尼塞河,其年径流量高达亿立方米;勒拿河,年径流量为亿立方米;以及鄂毕河,年径流量为亿立方米。相较之下,俄罗斯欧洲部分最大的河流伏尔加河,其年径流量仅为亿立方米,虽然伏尔加河在欧洲也是最大的河流,但与西伯利亚的三大河流相比,其规模显然逊色不少。(2)西伯利亚地区不仅湖泊众多,还孕育了三条世界级的大河,包括年径流量高达亿立方米的叶尼塞河、亿立方米的勒拿河以及亿立方米的鄂毕河。这使得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淡水资源储量上占据了显著优势。此外,贝加尔湖作为其中的一个湖泊,其淡水储量就高达整个俄罗斯的80%以上,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作为世界淡水资源大国的地位。
(3)俄罗斯不仅是世界水能资源大国,其水能资源总量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巴西和我们,稳居世界前三。这一地位的取得,得益于其河流的巨大水量和丰富的河道落差。水量越大,意味着蕴藏的水能资源越丰富;而河道落差的增加,则会使水能资源的蕴藏量进一步提高。西伯利亚地区的几条世界级大河,其水量远超欧洲地区的河流。同时,由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河道落差相对较小,因此蕴藏的水能资源相对有限。相较之下,西伯利亚地区不仅河流年径流量更为充沛,还因其复杂的地势条件,包括广布的山地和高原,而拥有更大的河道落差。这使得西伯利亚地区成为整个俄罗斯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例如,位于叶尼塞河上的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自年开工至年建成,历经近30载。其大坝高达米,顶长延伸至米,所形成的水库总库容惊人地达到33亿立方米。该水电站的装机总容量约为万千瓦,年发电量更是高达亿度,使其跻身俄罗斯乃至全球最大水电站之列。此外,西伯利亚地区的水能资源蕴藏量也极为可观,据统计高达万亿千瓦时,占据俄罗斯全部水能资源的65%。俄罗斯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所在国,还是世界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大国。
该国拥有几乎所有已知的矿产资源种类,其天然气储量高达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28%,位居榜首。同时,俄罗斯的铁矿石储量也极为丰富,高达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0%,同样位居榜首。此外,该国的煤矿储量也相当可观,达到62亿吨,位列世界第二。在铝矿方面,俄罗斯的储量为4亿吨,同样位居世界第二。其镍矿和锡矿的储量也占据全球的30%,而原油已探明储量为亿吨,占全球的5%。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其中西伯利亚地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以油气资源为例,尽管俄罗斯历史悠久的巴库油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接近枯竭,但该国依然稳居油气资源大国的地位。这得益于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众多油气田,如秋明油田等,其已探明储量占据了俄罗斯总储量的60%以上。自西西伯利亚地区向南,直至里海与波斯湾,这片广袤的区域被誉为全球油气资源的宝库。同样,在西伯利亚地区,煤炭的储量也占据了俄罗斯总储量的70%以上。不仅如此,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资源,都汇聚于西伯利亚乃至更远的远东地区。在前苏联时期,基于地质勘查资料,专家们粗略估算出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总量,高达原苏联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一比例无疑更为庞大。此外,美国曾对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发现其潜在价值高达万亿美元。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对比一下,年俄罗斯的全国GDP仅为24万亿美元。换句话说,如果俄罗斯仅仅出售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就能确保其未来数百年无忧。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提出疑问:既然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资源潜力,为何俄罗斯的发展重心依然偏向欧洲,而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宝地呢?事实上,自9世纪以来,俄罗斯曾多次尝试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但面临诸多挑战。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始于89年、终于年通车的宏伟铁路,全长公里,从欧洲的莫斯科一路向东,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直至太平洋畔的海参崴。这条铁路的修建,不仅彰显了俄罗斯对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决心,更奠定了其基建先行的战略基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资源宝地,试图进一步挖掘其潜力。在20世纪50年代的规划中,前苏联立志于在年至年间,将东欧以外区域的投资比例提升至40%以上。到年,西伯利亚地区已发展成全国重要的能源与重工业基地,贡献了全国44%的生铁、48%的钢、50%的煤炭、30%的石油以及46%的电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秋明油田在年的开发,标志着该地区能源产业的重大突破。在此推动下,西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年产量在年至年间,从万吨激增至亿吨以上,占据了当时苏联全国产量的半壁江山。在20世纪60年代,西伯利亚地区成为了苏联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其煤炭产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达到50%,同时天然气产量也高达60%。这一地位在随后几十年间得以延续,并随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进一步开发而更加凸显。近年来,俄罗斯与东方大国共同致力于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开发,使得该地区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愈发不可撼动。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对俄罗斯而言至关重要的区域,其开发之路却充满挑战。尽管俄罗斯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多次尝试开发,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开发活动往往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gj/2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