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85年苏联叛逃飞行员迫降中国,被判8年徒

发布时间:2024/5/1 16:29:17   点击数: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71427.html

年12月19日,前苏联民航/航班——安-24飞机,正从塔克塔马格达飞往赤塔。

途中,副驾驶阿里穆拉多夫·沙米利·哈吉-奥格雷突然拿出匕首指向机长,并向机长指了一个方向,让机长把飞机开到那儿去。

不错,那个方向正是中国。

消息传到国外,那些外国的有心人,就想在看中国的笑话之余,还能再让中苏关系破裂一点。

就故意添油加醋的恶意扩大事实。

在他们的新闻里报道说:

“有苏联武装分子,正劫持一架飞机开往中国,至于去哪,什么目标,一时还不清楚,甚至可能会让两方发生冲突。”

然后,他们还根据飞机型号,油量,飞行距离,高度,携带重量等,预测了一下可能降落的地点。看起来,他们比事发的中国还着急。

而中方,却是像根本没发生什么事一样,一直保持冷静、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应对。

不想,这一下,竟让那些西方有心人摸不着头脑。

两天后,他们收到消息,中方没开一枪一弹,就平息了此次事件,还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送回了苏联,出事飞机已由苏联开了回去。

一时,让那些西方有心人们吃了个闷瓜,还让外国民众对中国处置的效率另眼相看。

都在问,这是怎么做到的?这究竟怎么一回事?

说到这件事,还要从劫机的副驾驶——阿里穆拉多夫·沙米利·哈吉-奥格雷说起。

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年,阿里穆拉多夫出生在苏联(阿塞拜疆巴库市)。

年,18岁的阿里穆拉多夫,由于勤奋、努力、上进很快他就进入了苏联萨索夫飞行学校培训。

两年后就开始单独驾驶飞机了,很快就被分到阿塞拜疆民航局下的一个飞行大队担任飞行员。

由于他工作认真,且飞行时间达标了,就于年开始担任安-24飞机驾驶员。

其间,他还认识自己美丽又善良的妻子,并在不久后就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由于工作原因,阿里穆拉多夫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夫妻俩经常吵架。

于是,妻子就让他申请调任其他部门。

为了能与家人团聚在一起,阿里穆拉多夫随即向上级反映,但没想到上级却一直没有回应。

开始,阿里穆拉多夫以为是因为自己才来,或许时间太短,所以还没资格去申请调到其他地方。

但是,后来时间足够长了,他再次向上级打了报告,却还是迟迟没有得到结果。

阿里穆拉多夫就以为,可能是自己还有哪个地方不行,就又默默地工作去了。

一年又一年,时间就这样过着,直到一次阿里穆拉多夫,在和一个被调走的同事那了解到,他们调走的原因,是自己给上司送了礼。

阿里穆拉多夫一下感觉被雷打了一样,气不打一处来,心想:

“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是最差的,而且工作认真,一直坚守在飞行一线,以为自己越努力,就能被提拔。没想到,上级不看你工作,而是看你能给他什么。”

更让阿里穆拉多夫生气的是,既然他们要礼物,为啥不说,那些东西他也能拿得出来啊,甚至能拿得更好,更多。

但他同时也笑了,因为他知道他该如何做了,他就要被调任了。

随即,阿里穆拉多夫买了一堆礼物,就去找了上级。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上级居然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于是他去找了上级,可没想到,上级对他只是说一些搪塞之言。

可就在这时,让阿里穆拉多夫更没想到的是,妻子也因为他不能调任而与他离婚了,任他怎么挽留,都没用。

一气之下,阿里穆拉多夫写信举报了他的上级,可没想到,他的信居然被上级截获了。

这下他可倒了大霉,不仅被降了级,还被上级指使人拉去精神病院做检查,然后又调到更基层,做起了检修工作。

直到三年后,他才被调回工作,但不能开飞机了,只能坐在副驾驶当辅助。

他要离开这个地方

在生活、工作、情感、精神的多重打击下,阿里穆拉多夫产生了出逃的想法。

他不想待在一个,官僚气息日重的国家,这样的地方既没有生机,更没有气息。

为了他的将来,他要逃出这个地方,去哪儿都好。

有了想法,他就开始行动了,首先,他就想他要去哪儿?一开始,他就想到美国和欧洲各国了。但一些具体原因,让他一直处在犹豫中。

而后来决定飞中国,是在他劫持了飞机后,一下子决定的。

他想或许中国不一样了,或许他们不像苏联宣传的那样,他打定主意要去看一看,即使遇到麻烦,也算自己认栽了。

阿里穆拉多夫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就决定开始行动了。

阿里穆拉多夫的抉择

年12月19日那天,阿里穆拉多夫决定行动了,那天飞机要执行雅库茨克-塔赫塔米格达-赤塔-伊尔库茨克航线,/航班任务。

飞机是雅库茨克联合航空中队的安-24飞机,尾号。飞机上共有51人——46名乘客和5名工作人员。

那天阿里穆拉多夫一坐上飞机,就心神不宁,变得有些迟钝,平常都是快且顺利地完成各种任务,今天却有时反应不过来。

机长以为他昨晚没睡好,让他注意休息,他只是连连点头。

飞机很快飞过两站,如果再不决定,就要到终点了。阿里穆拉多夫随时提醒自己。

终于在即将抵达赤塔前,阿里穆拉多夫决定行动了。

在13:30分的时候,趁领航员去厕所的瞬间,阿里穆拉多夫随即跟着出去了。

回来后,就说舱门有故障,让在驾驶室的维修师傅出去查看。

见维修师傅出去后,阿里穆拉多夫又趁机长不注意,将驾驶室舱门锁好,随即掏出准备好匕首指向机长,让他改变航向。

机长一时不知所措,但确认自己被副驾驶拿一把匕首指着。随即,强装镇定地开解着阿里穆拉多夫。

不想,阿里穆拉多夫不让他多说话,让他直接开去他想去的地方。

机长见状,认为阿里穆拉多夫已经失去理智,无法改变,随即保持沉默,朝他指定的地方开去。

毕竟阿里穆拉多夫头次做这事,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所以他没发现机长趁其不注意,通过一个隐蔽按钮联系到塔台,并上报了飞机被劫持了,并发送了机上信息。

阿里穆拉多夫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迅速将其关闭,还警告了机长一番,机长见状,又默不作声地开着飞机。

苏联当局得知飞机航向后,迅速告知了中国。

突降危机

飞机一进中国,就被中国战机尾随其后。这时,没想到飞机居然没油了,只能迫降了。

最终,飞机在甘南县长吉岗农场的麦茬地里停了下来。幸好飞机安全着陆,无人受伤。

随后,中国警察赶到,将其重重包围,机上人员瞬间被吓得魂飞魄散,因为当时苏联人对中国印象是不好的。

以为中国要将他们怎么办,甚至可能失去生命,个个惊慌失措,有的还抱在一起痛哭,接受着“厄运”的降临。

只有阿里穆拉多夫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迅速推开舱门,举着双手,用俄语说道:

“飞机是我劫持的,快来抓我吧。”

随即走下了飞机,被我方控制,带去审讯。

当时机外气温零下25度,异常寒冷。为了机上人员安全考虑,我方随即迅速派出会俄语的人与他们交流,带他们离开这,去宾馆休息。

可他们很害怕,不敢离开飞机,说要等苏联大使馆来人确定后,他们才能下走下飞机。

我方也没办法,只好在原地等待苏联使馆工作人员的到来,又向机上人员送去食物、水和御寒衣物等。

乘客们看着这些举动,有些摸不着头脑,想,这是中国吗?中国有这么好吗?

但,他们确实收到了这些东西啊。让机上人员无不感到温暖。

直到当日23时许,经过苏联官方同意,大使馆派来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可以离开飞机。

随即我方将他们送到了,齐齐哈尔的一家宾馆,得到我方悉心照顾。

而飞机则留在原地,由我方派人看着,以防有人进到飞机,避免不必要麻烦。

直到事后,苏联人才派人来将安-24开回去,他们发现飞机里东西不仅一样未少,还没被动过,一切都完好如初。

回去时,中方还给苏联飞行员提供了燃油,食物和水等必需品。

第二天,我方工作人员又带领他们,去参观了他们想去的许多地方,还给他们每人购买了一身羽绒服。

第三天,一路下来,他们也感受到了我方的善意,觉得这和他们国内报道根本不一样,随即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没有了那么多的抵触情绪。

对中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21日中午,他们坐上了苏联派来接他们的飞机,可发现即将启程时,他们竟然有些不舍了,有的还为此落下了泪。

中国的审判

被我方带走的阿里穆拉多夫,于22日被带到专门管理外国人的管理所看管起来。

即使他是罪犯,也同样得到了我方基本尊重,食物、水、御寒衣物,都给他送去了。

这让阿里穆拉多夫感到很吃惊,他突然觉得他来对地方了。随即在以后的判决中,他当场认罪,因为他希望留在中国。

首先,他觉得这儿是一个很美丽,很善良的地方;再者,他回去肯定会面临更严重的处罚。

年3月,阿里穆拉多夫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因为依据国际法,飞机最终所在国有权处理此案,所以中国享有处置权。

阿里穆拉多夫对劫机事件供认不讳,他愿承担所有罪责,最终,他被中方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后来,他也没有提起上诉。

其实,阿里穆拉多夫做出劫机事件也是事出有因的,就是他被上级以“不公正”对待,和妻子离他而去,让他产生仇恨心理,从而做出劫机叛逃的事来。

所以,在监狱中,阿里穆拉多夫表现得非常良好,积极参与监狱一些活动,最终他被减刑3年,于年被释放。

但,此时苏联已经解散了,他决定回到俄罗斯去。

因为多年的接触,阿里穆拉多夫了解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是迅速的,又接触中国人的处事方法,和做人原则,这对他转变是彻底的。

这对他以后在俄罗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他是很感激中国的。

背后的故事

提起苏联我们的记忆里总会有一段记忆,那曾是我们的“老大哥”啊,怎么会飞机被劫持落到中国,居然连飞机都不下了?苏联人对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强的抵触情绪了?

原来,在年中国与苏联在莫斯科会谈后,就承认两方有分歧,随即苏联与我们的关系就日渐冷淡了。

最后,甚至还在珍宝岛和铁列克提兵戎相见。

80年代前,可以说两方没有交往,而苏联则是在国内宣传敌对中国,所以苏联人才会对中国有如此抵触情绪。

直到80年代中期,也差不多劫机事件发生时,苏联发展遇到困境,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两方关系才逐渐变暖起来。

然后看见,中方对劫机事件处置及时且温馨,给苏联高层带去好的印象,让他们也有了态度上的转变。

还有就是被劫乘客,回到苏联也带去了,与那些“固有”印像相反的画面,那就是中方热情、好客、友善。

这段故事,随着电台的传播,让更多苏联人了解到中国。

直到劫机事件7个月后,即年7月28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要改善中苏关系,要开放边境,要尽快促进中苏民间商业交流。

几年后,戈尔巴乔夫访华,预示中苏关系将向正常化回归。

但,苏联最终还是于年12月25日解体了。

中国随即承认了俄罗斯的合法地位,并迅速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对此次劫机事件处置,是非常得当,迅速地。可以说是大背景下的小温暖,向苏联传达了中方的善意。

中国正是以这样的做事态度,赢得了世界的认同,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崭新形象,和大国义不容辞的担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gj/264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