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

俄罗斯帝国第十五期

发布时间:2023/4/20 12:19:55   点击数: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1/5950145.html

俄罗斯帝国时期

十四、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

庚子俄难

(一)年5月28日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签订《瑷珲条约》,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俄罗斯帝国,仅在江东六十四屯地区保留中国居民的永久居留权和清政府对居民的管辖权。在年11月14日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又重申这一规定,但《瑷珲条约》未对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的界限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为日后的争端埋下隐患。《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加快向黑龙江左岸流域移民的速度,但由于初期移民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占领的需要,所以移民以哥萨克和退役士兵为主,农民所占比例很小。移民不但不能为驻军提供给养,并且口粮需要从遥远的伊尔库茨克运输而来。而江东六十四屯土地肥沃、盛产粮食的优势,自然成为沙俄移民廉价的给养供应地。年6月29日沙俄阿穆尔军区司令康斯坦丁·格里布斯基的公告也指出:我布拉戈维申斯克居民的大部分非技术劳役均由华人承担,供应我居民种种食品,甚至帮助操持家务,理应受法律保护。正是由于这种经济上的依存关系沙俄当局才在一段时期内允许两地内的中国人生存和发展。自年以后沙俄向远东地区移民数量大量增加,并且军役人员比例下降,农民比例大增。由于农民数量的增加使耕地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但阿穆尔州多森林、荒野和沼泽地,只有黑龙江上游和中游沿岸地区适宜耕种,加之沙俄当局在远东地区加速推行俄罗斯化以及对中国满蒙地区的野心,所以江东六十四屯这片适宜耕种的农垦区就成了沙俄觊觎和蚕食的对象。年俄罗斯帝国占领段山屯草甸、牧场,年俄罗斯人占去耕地余饷、荒地40余里。清政府曾于年、年、年三次勘定江东六十四屯边界、设立封堆、开掘界沟,经三次划界后江东六十四屯范围缩小至长里、宽42里、面积平方公里。划界完成后双方仍冲突不断,最大的一次冲突是年的苏忠阿事件,俄方指责农户苏忠阿越界垦地,在中方的多次交涉下俄方最终承认苏忠阿并未越界。在沙俄的不断蚕食下江东六十四屯以北靠近精奇里江的土地均被占去,南至霍尔默津屯的一带地方则被俄罗斯人杂居。19世纪90年代初由于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使俄罗斯帝国向远东的移民数量暴增,从而使阿穆尔省的土地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年俄罗斯官员马丘宁提出《彻底解决结雅河畔满洲人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推翻《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中国居民拥有永久居留权和清政府对居民管辖权的规定,指出江东六十四屯居民在沙俄领土上不遵守俄国的法律是勿需证明的牵强附会,应当对六十四屯居民进行登记,迫使他们服从俄罗斯的法律,让他们缴纳人头税和土地税。马丘宁报告提出后,沙俄当局加紧采取行动。

(二)年沙俄官兵在补丁屯捣毁酒铺30多家,屯中酒汇流成渠,直接损失3百多万两白银。年沙俄官兵在江东六十四屯调查户口、房屋产业及六畜数目,瑷珲当局派官兵一哨渡过黑龙江保护旗屯,但被俄军强行缴械,双方几乎酿成武装冲突。由于沙俄当局的步步进逼,最终导致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发生。海兰泡位于精奇里江口西岸和黑龙江北岸交界处,与黑河市隔江相望。早在《瑷珲条约》签订之前俄罗斯人便自贝加尔湖以东一带沿江顺流而下,渗透至黑龙江流域,其名称源自于“哈喇泊”,意为黑泡子或者黑河。年沙俄哥萨克在海兰泡建立最初的军事哨所和移民据点,名为乌斯特-结雅斯基(意为结雅河口之村),次年升级为一级居民点,称乌斯特-结雅斯卡亚。《瑷珲条约》签订后海兰泡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版图,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同年12月20日海兰泡被指定成为俄罗斯帝国阿穆尔州首府,成为当地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中心。年海兰泡人口约2万人,年增至4万人。其中中国人占万人以上,长期居住者几千人,多数从事经商和为俄罗斯人做工,部分在后结雅斯克淘金,部分从事农业活动。以山东黄县、掖县人数最多,少数来自于直隶、广东等其他省份。年前海兰泡城中共有中国大小商号有多家,做工的人有木匠、瓦匠、电工、烧砖工人、油漆匠、铁匠和力工,连挑水、洗菜及俄罗斯人的家务也由中国人承担。江东六十四屯位于精里奇江口南至孙吴县霍尔默津屯对岸,黑龙江左岸地带,南北约里,东西约80里,由康熙年间征讨沙俄的雅克萨之战设立的军屯点发展而来。因有64个村庄又地处瑷珲江东,故名江东六十四屯。江东六十四屯开发较早,土地肥沃每年收成较江右土地多一倍有余。《瑷珲条约》签订前该地归属瑷珲副都统管辖,屯中居民均被编入八旗。据年当地居民共00人,其中汉族人、满族4人、达斡尔族人,共户。其中汉族散居于江东六十四屯各处,多数为山东和山西两省的移民。满族和达斡尔族居民与汉族居民在语言、服装和风俗习惯上基本相同。当地人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采金业和商业,与海兰泡和瑷珲联系密切。在惨案发生前江东六十四屯居民增加至30人,其中居民2万人、流动人口10人。

(三)俄军制造屠杀的动机和背景是借口年夏季爆发的东北地区义和团运动,当时俄罗斯在东北修建的东清铁路(中长铁路)被拆毁,部分俄罗斯人被攻击,但仍得到清政府尽力保护。事变中大批俄罗斯人侨民回国,并未遭受中国人袭击,更没被中国军队屠杀。但和海兰泡一江之隔的瑷珲发生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在江面挑衅的俄罗斯军舰的炮战,战斗中五名俄罗斯士兵阵亡,俄罗斯阿穆尔省省长恼羞成怒,决定以大屠杀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侨民来泄愤。年6月23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阿穆尔军区进入战争状态,两天后阿穆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实行军事动员。27日两个军区分别应招和名预备役兵员入伍,海兰泡则召开市议会特别会议,决定将市内一些医院,将非军人病员医院。与此同时沙俄当局将1只奶壶式枪发给市民和消防队员,并将四艘轮船改造为军舰。7月8日戈罗戴科夫以保护东清铁路为名要求将集结在海兰泡的几千名俄军经瑷珲、齐齐哈尔进入哈尔滨,遭到黑龙江将军寿山的拒绝。9日尼古拉二世命令两路俄军在伯力和双城子集结,准备进攻哈尔滨和牡丹江,双方战事一触即发。年7月12日名哥萨克携带大量武器辎重乘坐6艘轮船及拖载的12艘驳船从海兰泡顺江东下,次日进入中国军队防区。寿山下令携带军火的俄船应当拦截检查,不予通行。14日俄船米哈依尔号拖5艘驳船从海兰泡驶抵瑷珲江面,清军管带陈连和奉命执旗要求其停岸检查,但米哈依尔号继续航行,清军下令向航头方向放两声空炮,迫使俄船靠岸。沙俄炮舰色楞格号接到米哈依尔号的呼救信号前来救援,海兰泡上校界务官科尔什米特登岸后态度骄横,不予中方人员对话,随后登船,驳船上的中国水手砍断缆绳后投奔清军。科尔什米特辱骂清军官兵并下令开枪射击,清军还击,双方交战半小时,俄方死20人、伤10人,科尔什米特伤重不治身亡。15日海兰泡西郊兵营俄军(人)驾驶数十艘满载弹药的小船准备偷袭黑河屯,清军统领崇崐山下令开枪射击,船上俄军败逃回岸。这时海兰泡俄军向黑河屯方向射击,并出动两艘铁甲兵舰在黑龙江中向清军驻地扫射,清军还击,双方交战近三个小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被称为黑龙江事件或米哈依尔号事件。俄方以黑龙江事件为契机大肆屠戮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两地中国居民。

(三)早在年6月海兰泡市内就发生多起针对中国人的流血事件,而有些与俄罗斯人交往密切的中国人,事先得知俄罗斯人即将展开屠杀的消息,纷纷乘船返回江右岸。由于局势愈加紧张海兰泡中方代表请示沙俄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询问是否要撤离,但格里布斯基保证:“决不允许和平的外国人受到骚扰”。7月15日格里布斯基突然下令封锁黑龙江,扣留所有渡船,驱散渡口的中国人,与此同时警察局以“在中国人的住宅中发现武器和炸药”为由开始大肆搜捕中国人。16日大搜捕行动继续进行,全副武装的哥萨克、警察和义勇兵将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一起押走,共抓捕中国人至3人,先被集中于中国居民区,50至60名逃跑者被当场杀害,随后被转送往市警察局。由于人数众多警察局容纳不下,他们当晚被押送至精奇里江边的莫尔金木材厂大院。年7月17日俄军以“送中国人过江”的名义徒步二十多里,将中国人驱赶至上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边,沿途行动不便的老幼妇孺遭到杀害。到达江岸时中国人发现根本没有一条渡江用的船和木筏,俄军从三面将中国人层层包围,用鞭打、刀刺、斧砍、枪击等方法将中国人驱赶到江中淹死。先跳入江中的人很快被溺毙,不敢下水和反抗的人遭到射杀和砍杀,或是被俄军三、两个将辫子拴在一起然后推进江里,连怀抱中的婴儿也不能幸免。气息未绝的伤者被俄军用枪托打死后扔进江里或是直接抓住衣襟踢进江里,少数在江中泅渡的中国人遭到俄军的射杀。从17日至21日俄方共进行了四次屠杀,共有0名中国人遭到杀害,22日阿穆尔当局宣布海兰泡市内的中国人已经全部被肃清了。

(四)在海兰泡大屠杀进行的同时沙俄另派出军队在江东六十四屯展开扫荡,格里布斯基亲率骑兵焚烧补丁屯、凿沉渡船,将未能逃离的二十八屯居民集中于一间大屋中纵火焚烧,大部分人被活活烧死。俄军四处纵火、烧毁房屋、枪杀居民,仅在博尔多屯一地就杀害上千人。最后又将未来得及过江的居民全部驱赶至江中淹死,侥幸生还者仅70人,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又有名中国人遇难。同年7月21日江东六十四屯被俄军全部占领,此外俄军在伊尔库茨克、尼布楚、伯力、海参崴、斯特烈田斯克、双城子、库页岛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其他地区对当地的中国居民也展开同样的大屠杀,遇害的中国居民数量不下20万。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遇难者的尸体漂浮在黑龙江水面,直到三星期后还有尸体上浮,仅在一个小沙嘴上就有浮尸具。江水上漂浮着一层油,已经不能够饮用。尸体腐败散发的气体严重地污染了空气,散发着奇臭。年8月17日阿穆尔总督宣布根据《瑷珲条约》规定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前满洲外结雅地区(江东六十四屯)已归沙俄当局管辖,凡离开俄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区,其土地交给俄方供其专用。事先进行的海兰泡大屠杀极大的震动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哭号于瑷珲对岸。瑷珲副都统杨凤翔为保护屯民过江,于年7月17日夜间派统领王良臣等率步、骑、炮兵渡江,在博尔多屯伏击俄军,俄军伤亡数十人,被迫退守精奇里江江口。瑷珲水师紧急调集兵船30艘、商船20艘昼夜接送,营救大部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年7月20日嘎尔产河西岸的嘎尔泌屯也发生战斗,余名防守该屯的居民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撤出。

(五)俄军夺取江东六十四屯后,立即和海兰泡为基地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征服。俄军在江东六十四屯对岸向瑷珲城炮击数日,中弹房屋遭焚烧摧毁。戈罗戴科夫派俄船驶入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摧毁中国沿江卡伦和村镇,派骑兵深入乌苏里江左岸烧杀掠夺。年8月俄军进入黑河屯与瑷珲将黑河屯未来得及逃脱的居民全部屠杀或烧死,彻底毁灭这个拥有5、6千人口的城镇。俄军在瑷珲城中俄军四处放火,烧毁民房数千间,只留下一座营盘和一个火药库供俄军作战使用。年8月12日格里布斯基根据戈罗戴科夫的命令将瑷珲和黑河屯暂时纳入军事当局单独管辖,14日格里布斯基将黑河屯和瑷珲分别命名为伊林斯基第一哨所和玛利娅·玛格达丽娜二号哨所。在戈罗戴科夫向尼古拉二世呈送的贺信中他透露使黑龙江成为俄罗斯的内河,而不是界河的设想。他进一步提出将中俄边界向南推进,以大兴安岭、伊里胡里阿赖、小兴安岭、那兰哈达、肯特阿赖、老爷岭等山脊划界,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右岸以及乌苏里江左岸的中国大片领土划归沙俄,又提出在黑河屯一带建立一个强大的军事要塞来保证吞并土地的安全。

(六)在国内外舆论对于大屠杀的指责下沙俄当局不得不于年5月成立军事法庭,对大屠杀进行调查和审讯。年调查结束后尼古拉二世将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免职,但未将他从军部中除名。海兰泡的军事司令官被撤销职务,判处监禁三个月。实际负责中国难民渡江的警察局副局长被判处监禁三个月而对于惨案其它的控诉,则一概不予受理。年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条约规定:东三省各地中俄军未经占据以前的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国军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俄军撤退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另添练兵;撤兵后驻东北军队人数应随时知照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交还山海关﹑营口和新民厅沿线铁路后清政府应给予赔偿。年8月18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黑龙江省巡抚程德全委托瑷珲副都统姚福升交接江东六十四屯。在双方的交涉上清政府将原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放到次要位置,重点要求收回江东六十四屯的主权,但这明显不符合《瑷珲条约》中的规定,成为俄方辩驳的借口。姚福升向俄方提出原江东六十四屯居民1万人居住江右,江右地少人多且耕地不足,一定要回归江左才能谋生,俄方以事关重大必须交由政府议定推诿。同年10月和11月外务部先后照会俄驻华公使璞科第,要求恢复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原住所和产业,璞科第以江东六十四屯居民原居住于该地者,应保护其权利,离开该地者不能享有原来的权利”为由再次推诿中方据理力争,但交涉失败。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曾于年、年、年三次对华发表宣言,宣布废除帝俄时代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年黑龙江省议员陈连悦向全国发出呼吁,要求苏联政府归还江东六十四屯。年5月31日北洋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条约规定:两缔约国平日使领关系应即恢复;两国政府允于该协定签字后1个月内举行会议,商定一切解决悬案的详细办法;两国政府同意在会议中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的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本着平等、相互、公平的原则重订条约、协约、协定等项;苏联政府根据其政策及年与年宣言声明前俄帝国政府与第三者所订立的一切条约、协定等项,有妨碍中国主权及利益的概为无效;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古完全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以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的主权;两国政府互相承担义务,在各该国境内不准有为图谋以暴力反对对方政府而成立的各种机关或团体的存在及举动,彼此不做有损于对方国公共秩序、社会组织利益的宣传;两国政府将彼此疆界重行划定,在疆界未划定之前仍维持现有疆界;两国政府允将两国边界江湖及他种流域上的航行问题,按照平等、相互的原则,在举行会议中加以规定;两国政府在举行会议中按照该协定规定的原则解决中东铁路问题;苏联政府允予抛弃前俄政府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根据各种公约、条约、协定等所得的一切租界等特权及特许;苏联政府允予抛弃俄国部分的庚子赔款,允诺取消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两国政府允在举行上述所定会议中订立商约时两国关税税则平等。根据协定中苏两国代表在年举行会谈商议重新划界,但未达成协议,致使整个中华民国时期江东六十四屯问题都一直未能解决。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第六条规定:中俄双方相互没有领土要求。4年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彻底解决了中俄双方历史上的领土遗留问题,现时江东六十四屯为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的一部分。

(七)关于庚子俄难中遇难的中国人数量史料记载不一,其中海兰泡惨案的遇难人数在沙俄方面马洛泽莫夫的记载为人,基尔赫涅尔的记载为至3人,弗里奇的记载为至人,维列沙金的记载为或1万人。英国方面伦森的记载为不超过人,雨拉的记载为人,列奥·多伊奇的记载为1万至10人。中国方面寿山的记载为0多人,吉林将军长顺的记载为0至人,周树模的记载为0人。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共造成名中国居民死亡,年7月31日海兰泡市议会举行会议,授权格里布斯基征用江东六十四屯中中国居民遗弃的粮食、家畜,以供民用和军需。沙俄当局还对海兰泡中国居民的财产进行拍卖,将他们的住医院和军人宿舍使用,中国居民的田园财产全部被沙俄当局征用和没收。中国居民的财产损失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据清朝东北当局的估计仅江东六十四屯居民所遗弃的房产、牲畜、粮食、犁具以及资材器物价值约50至60万卢布,另一种说法折合白银多万两,土地损失达万卢布,总数不少于至万卢布。海兰泡在大搜捕的同时对中国人的商店和住宅全部封查加岗,被捕者遭到搜身,甚至连溺尸都被捞起搜查,除遇难者的随身衣物外其余财产和物品均被搜掠一空。海兰泡当局拍卖中国人财产的借口是偿还俄国债权人,但更多的债权人却因中国人遇害而获利,两者相互抵消,因而拍卖款项基本被海兰泡当局占有。据估计海兰泡中国人损失的货物、现金、房产、家私、粮食等不低于万卢布,加上江东六十四屯中国居民的损失总数约为至万卢布。

十月革命

(一)俄国十月革命因发生在公元年11月7日,因发生在俄国历法年10月25日而称十月革命。年布党(布尔什维克)与孟党(孟什维克)决裂后布党开始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方式的秘密革命家组织,布党自年开始的组织工作实质上就是在为持久人民战争作组织上的准备。在这个阶段俄罗斯的持久人民战争尚处于襁褓中。年革命爆发,在工人阶级和其他被压迫民众的推动与积极参与下布党于年12月掀起莫斯科起义,起义持续9天并且引起其他各地的暴动与起义,起义最终因遭到血腥镇压而失败,但这也标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再也难以维系下去。此后武装斗争没有因为大规模起义被镇压而停止,游击战争被到处发动起来。布党战斗队在各处组织武装示威,暗杀镇压人民、不得人心、罪大恶极、为人不齿的官僚及职员等,通过这种方式布党用战术上的进攻进行战略上的防御,用退却战为重整党的组织提供有效的掩护,为党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同时在社会上布党所发动的各形式武装斗争增强了布党的影响力,为在第二届杜马内展开的合法公开斗争积累一定群众基础。战略防御阶段从年莫斯科起义开始,起初的革命力量还很弱小,革命力量只能对反革命力量采取战略防御。年到年开设两届杜马,在年由于认为革命高潮将如闪电般重新归来的缘故布党抵制年杜马选举,但孟党只采取半抵制策略,同时由于农民中的群众工作在民粹派的影响以及布党自身尚幼稚的缘故而开展不足,布党的抵制行动实际上并不成功。列宁在此后的总结中明确革命已真正转入低潮,因而抵制政策是错误的。在年后的革命低潮期革命派内产生左倾机会主义的召回派与右倾机会主义的取消派(经验批判主义、普列汉诺夫),前者要求召回党团只进行非法斗争,后者要求取消非法斗争并只进行合法的斗争,列宁等布党党员对这两种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

(二)年后布党暂停武装斗争,但是布党没有放弃革命的准备,将任何一个可供宣传的地方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工人革命觉悟的战斗舞台。布党不放弃革命的事实还表现于在其推动每一次革命高潮发展成起义的行动中,从年到年这十年当中有多个时期被布党判断为革命高潮到来,而在每一个革命高潮到来时期布党实际上都在进行武装起义的实际准备,诸如制造炸弹、收集武器等。这些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也一定程度地磨练布党在群众组织和战斗力的提升。从这一角度尽管布党暂停武装斗争,但是仍是半武装、半军事的。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执政,政治上依靠铁腕政策维护沙皇专制,残酷镇压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者。经济上实行寡头资本主义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实现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由于其掠夺性私有化改革的极端不公正,使得底层民众并没有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利太多,反而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私有财产遭受损害,社会不满度急剧上升。当时的俄罗斯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是德国人(黑森和莱茵大公国阿历克丝郡主),战争期间她曾向前线发一封电报要求德国皇帝宣布停战,加上皇后派中坚人物拉斯普京也在年极力反对俄罗斯帝国同德国开战。结果俄罗斯帝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的一系列军事失败使皇后和皇后派被国内各方指控为德国间谍,这导致罗曼诺夫皇室成为众矢之的,彻底摧毁沙皇的“小父亲”形象,这个形象在俄罗斯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几百年。年12月29日拉斯普京被暗杀,暗杀者包括费利克斯·尤苏波夫亲王、皇族成员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大公、俄罗斯杜马右翼议员普利什凯维奇、尤苏波夫的密友苏霍金大尉,这场暗杀事件使俄罗斯国内的各方矛盾表面化。年拉斯普京死亡不到一个月社会民主工党率先在首都彼得格勒策划反帝国主义战争示威运动,要求停止战争。运动扩展到莫斯科、巴库等大城市,获得反战者的支持。3月8日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罗曼诺夫王朝灭亡,俄罗斯帝国政权瓦解。

(三)在年3月二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布党则号召:“推翻沙皇制度,争得民主共和国”,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因拒绝暴力而没有领导这场令他们惊恐的暴力革命。胜利后便由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并由士兵苏维埃掌握首都的主要武装力量,3月2日沙皇退位后国家机关的要害部门都掌握在苏维埃手中。两个政权同时在首都并存,是因一战俄军失利和工兵起义推翻沙皇从而武装苏维埃才最终形成的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存在三股主要的政治力量,一个是以立宪民主党为政治代表的资产阶级,一个是以几个小资产阶级政党控制的苏维埃,另一个是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几个较小的革命派社会主义政党,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终局就是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而来。二月革命胜利的当天主要由孟党和社党(社会革命党)召开首都苏维埃代表大会,绝大多数代表都是由两党所委派。布党在其中成为少数派的主要原因是:布党长期地下工作,缺乏参与普选的合法选举的经验;俄罗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小资产阶级最多;布党的工人、士兵正在同沙皇的军警作战而不能参会;一战期间城市市民中大批老城市工人被征调到了前线;战争镇压致使多数布党领导人还在监狱或被流放。尼古拉二世退位当天资产阶级与苏维埃达成协议,第一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且资产阶级掌握临时政府的所有主要部门。政府成立后发生政权危机,于是企图通过战争来摆脱危机,但军事冒险遭到惨败,激起了人民的愤怒(特别是士兵)。7月3日工兵们进行街头示威,示威即将激化的时候布党紧急做出劝阻,但起义还是发动了。布党又决定于第二天进行和平示威,使游行成为和平有组织的运动。自沙皇倒台后布党就主张两个政权并存,实际上在由苏维埃起着主导作用的有利条件下可以和平地消除与资产阶级妥协的幻想。这不能改变农民的小资性,但会及时促使农民离开资产阶级并同工人联合起来,这是布党对革命可能和平过渡的一个基本认识。7月4日和平示威在布党的组织下高呼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大量彼得格勒工兵参加游行。当日下午临时政府进行镇压,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布尔什维克被迫转入地下,这就是著名的七月事变。

(四)七月事变把小资产阶级推向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为保权调和矛盾,推举小资政党社党人克伦斯基出任总理,但无力解决工兵农强烈要求的和平、土地和面包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八月底俄军最高总司令、沙皇将军科尔尼洛夫发动一起反革命叛乱,目的是要消灭革命力量,解散苏维埃,建立反动的军事独裁,准备恢复君主制。8月25日叛乱开始,叛军攻向首都,首都内反动组织也准备叛乱。布党是反对叛乱斗争的领导组织者,三天内有大量工人参加赤卫军,叛军因受阻而内部瓦解。8月31日叛乱平息,在群众压力下临时政府被迫下令逮捕科尔尼洛夫及其同伙并交付法庭。临时政府虽然暂时保住,但威信已被严重损害,加重小资产阶级政党政权的信任危机。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列宁主张党的全部领导力量必须集中在工厂和兵营,并为此草拟计划。他主张工人、海军和陆军配合起来,首先占领基础设施。最坚决的分子当成立小队去占领最重要的据点。最优秀的队伍去占领中枢机关。握住起义的适当时机。列宁一再坚持鼓动立刻发动武装起义。年10月10、16日布党中委会在彼得格勒召开秘会,列宁出席目的是为统一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有效地领导将来的武装起义。起义由军事革命总部领导,原本一切顺利,但有两位委员强烈反对。第二天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公报上泄露布党准备起义的全部信息,在这成败攸关的时刻,他们却出卖自己的组织和同志,列宁强烈地批评他们。列宁没有胆怯,起义仍将举行,地点设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在彼得格勒所有工厂的两万余工人赤卫队全副武装,他们等待军事革命总部发出开始起义的一声号令。

(五)七月事变成为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终结点,资产阶级已经举起刺刀,和平过渡的通道已经被关闭,自此政权基本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临时政府手中。苏维埃成了它的一个软弱无力的附属品,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临时政府得到布党要起义的消息,他们因害怕得要命而疯狂地纠集力量。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党决定提前起义,彼得格勒工兵已转到布党的领导下,军事革命总部负责起义总指挥。临时政府准备封闭桥梁,但很快他们的努力就被赤卫队员破坏。列宁得知后迅速掏出假发、穿件大衣并急匆匆地走出大门,交通委员拉希亚跟随着列宁上了电车朝车场开去。下了车后突然两个士官生骑在马上冲他们叫道:“通行证!”他们没在意列宁扮成的老头,列宁迅速离开。拉希亚拖时间让他走远,之后士官生并没有伤害拉希亚。斯莫尔尼宫内集合大量武装的工兵,列宁盼望已久的时刻即将到来,他走进去后摘下帽子、摘下假发,大家认出他后非常高兴,以外力量、胆量和列宁一起来了。联络员进来领取指示,命令是占领电报局、电话局、火车站、桥梁和政府的所有机关。在斯莫尔尼宫的场地上赤卫队迅速集合,满载着武装工人的卡车向前开去,之后士兵和水兵也出发了。

(六)公历年11月6日至7日(儒略历10月24日至25日)夜里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终于爆发了,11月7日晚9时列宁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并于次日凌晨两点占领。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而且在冬宫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年11月6日夜间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7日凌晨1时起义部队占领邮政总局,2时攻占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接着关闭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电话局切断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6时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已经占领皇宫大桥,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但临时政府仍负隅顽抗,多名军官和士官生继续盘踞着冬宫。年11月7日下午5时~6时,2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9辆军车包围了冬宫。军事革命总部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它于年11月7日6时20分缴械投降。8时过后遭到拒绝,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这代表发出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越过街垒后迅猛冲向冬宫,在冬宫的楼梯间里和楼梯上革命士兵和工人赤卫队员同士官生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到年11月8日凌晨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冬宫终于被攻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击垮,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俄国革命将要由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战略相持转为革命力量的战略反攻。

(七)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年11月8日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11月9日清晨大会胜利闭幕,它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还改变了俄罗斯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罗斯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列宁苏联旗帜

#世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nruguo.com/bkzy/25823.html
------分隔线----------------------------